九十後出生的香港年輕人,沒有經歷過港英政府管治下的香港生活,只感受到香港自八九十年代後興旺的經濟和繁榮的景象,便直覺地懷念港英年代的日子。
香港命運的改變,若說是因為鴉片戰爭戰敗,被割讓給英國作為殖民地而開始,那是將因果關係弄錯。香港的重要性,全是因為鴉片貿易禁運,引致中、印、歐航線的中轉站出現改變。
當今「手機快拍」氾濫,可曾想起在彩色攝影未普及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其實大部分的彩色香港影像,都是來自外地遊客在港遊歷時的快拍?他們用上35米厘膠卷相機,在不經意按下快門的一刻,已為歷史留下珍貴的定格。
西方銀行業從廣州孕育到股份制銀行進入香港初期,出現各式各樣的業務競爭、政治的動亂、經濟的起落和國際金融危機的打擊,香港受到的影響,也直接影射到中國各個商埠。事實上,香港銀行的發展,自始離不開中國整體經貿金融的影響。
顧瞻往景,邁進新生。適逢聖士提反女子中學110周年紀念,重溫學校戰前和戰後初期部份歷史圖片,對學校早期的發展,多一點了解。
顧瞻往景,邁進新生。適逢聖士提反女子中學110周年紀念,重溫學校戰前和戰後初期部份歷史圖片,對學校早期的發展,多一點了解。
這封寄給校董會主席的信札,70年來一直封存於聖公會主教府內,未曾有學者發現和翻閱。信札以中英文信件分別呈上,其中中文的一封信札,是書寫於日本陸軍遺留下來的專用信紙,可見當時學校的物資奇缺。而文中內容,以「衣、食、住、行」來形容香港戰後的情況,實屬香港戰後重要的檔案。
這封寄給校董會主席的信札,70年來一直封存於聖公會主教府內,未曾有學者發現和翻閱。信札以中英文信件分別呈上,其中中文的一封信札,是書寫於日本陸軍遺留下來的專用信紙,可見當時學校的物資奇缺。而文中內容,以「衣、食、住、行」來形容香港戰後的情況,實屬香港戰後重要的檔案。
中學時上歷史課,知道了10月10日是推翻滿清帝制,建立民國的重要日子。為貼近歷史現場,筆者利用當年的報道作圖片說明,其中不少引自《泰晤士報》(The Times Peking)駐華首席記者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 的直擊匯報。
中學時上歷史課,知道了10月10日是推翻滿清帝制,建立民國的重要日子。為貼近歷史現場,筆者利用當年的報道作圖片說明,其中不少引自《泰晤士報》(The Times Peking)駐華首席記者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 的直擊匯報。
正當中國政府慶祝抗戰勝利70周年同時,不應只偏重日本不願意在戰爭上承認錯誤,作出道歉,而應反思當年抗日戰爭是否真的戰勝日本。
戰爭結束七十年後的今天,回看當日由美國、英國、日本和澳洲等國拍攝的歷史新聞圖片,細看香港戰前和戰後罕見的照片和報道,溫故知新,更可增強了解時局的變化和未來的動向。
基督教會創辦學校,教育華人英語和授以基督真理,希望培訓本地華人承傳宣道之職。經歷半個世紀努力,曾接受英人教育的華人,亦於十九世紀中期加入編著華人學習英語書籍,其影響力不限於中國本土,更遠及日本和美國,對日後中英兩文雙語學習發展,奠定歷史重要一頁。
斯當東十五歲前便被安排家庭教師授以中文,並從遊歷和上流社會交往中增強斯當東學習中文水平。從此途徑分析,漢學熱於十八世紀傳到歐洲大陸後,再從法國延續到英國上流社會。可是作為馬禮遜在東印度公司的上司和學習漢語的指導者,斯當東的貢獻幾乎被歷史遺忘了。
新版的人民幣圖案採用劉文西所繪的毛澤東頭像素描稿為主題,取代了第四版的民族大團結、名山大川原有的設計。以當時的決定,是絕對政治正確……但當人民幣國際化時代來臨,是否仍用上舊領導人頭像於鈔票設計上,這是值得現代領導人深思的問題。
有中國特色的貨幣用字更是國際友人不明所以;其中「圓」和「元」同時間用於同一貨幣單位上。不了解的以為是繁簡體之分,但實情是這個問題一直存在而沒有得到正確處理。
正所謂今天的問題是昨天的結果,不知匯豐董事局被英美監管當局重罰時,有沒有反省問題是出自瑞士私人銀行部的主管,還是銀行董事局決定的營業發展方向出錯呢?若我們比較中國現在的國營和私營銀行發展之快之大,可知匯豐當年的決定出錯於哪裏。
適逢匯豐150周年紀念,重溫它的歷史和在中國金融界的戰績,不難明白成功背後也有不少難言的故事,若以今天的標準看,部份歷史事件也可被批評為不道德的活動。
回望中國熱的出現,啟於明末,盛於清康乾年代。從西方430年前開始認真學習中國語言文化,發展到漢學熱的歷史變化,十分值得我們回望和深思,中國以後應該走哪一種方向呢?
憑着中國現在經貿強勁同時,應大力資助流行文化和鼓勵歌影視界製作高水準作品,目標達到今天「韓流」或更高層次的成績。若中國軟文化熱興起,已不用國家費心推銷,各國年輕人會自動追隨學習與中國有關的事物,包括漢語學習的熱潮會自然啟動。
50年後的今天,李兆基先生提出大坑西邨重建出售計劃,正是私人參與社會建設善舉再現於香港。香港經歷半個世紀面對同一問題,希望這種香港互助互愛的精神,不分富貴貧窮,可以繼續發揚光大。
地圖中首次看到旺角的地標:Mongkok 「亡角」。這個中文地名真的嚇壞了,「亡角」即是死亡之角落!但純看字韻,Mongkok 從「亡角」英譯比旺角更接近,但廣東人比較迷信,絕不會用上這種稱號作地名。因 Mongkok 當年是一個不重要的地方,相信是傳教士寫上英語後才在衛三畏的字典找相近音韻的中文字。亦可能是這個原因,歷史學者一直沒有接納 Mongkok 是來自「亡角」的中文地名。這個懸案一直到2002年作者從英國回流到北京的一批原始歷史資料中才得到破解。
每當聽到歌星重唱香港60年代的Kowloon Hong Kong Ding Dong Song便有無形的喜悅和興奮,口中也跟隨哼着這首我愛香港的名歌。唱得高興時,突然想起九龍為何譯作 Kowloon ,而香港是 Hong Kong 呢?
從近日佔中運動的發展,已被部分人定名為「雨傘運動」或「顏色革命」,參與的民眾多是大、中學生,也有學生家長帶同子女一起聲援。從這張拍攝於1950年2月6日灣仔羅素街的警察路障照片看,這景象可能是香港二戰後第一次暴動事件,不是路透社記者拍得這罕有的照片,香港大部分人已不曾記得有這次動亂。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