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漢權

何漢權

教育評議會主席,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風采中學校董,香港大學中史碩士同學會會長。長期關注學生成長、家庭教育、教育政策、教學專業及國史等課題,獲大專院校及中小學邀請擔任講者。現為《信報》及《星島日報》教育專欄作者。香港電台節目顧問、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海華基金師鐸獎評審委員、第一屆至第四屆選舉委員會委員(教育界)等。近著有《有教無懼》、《驕陽引路》及《是一場春風化雨》、《教育茶餐廳》等書。
相信校長、教師乃至學生心裏渴求的,就是能夠正常、平常地度過每天的學習生活。(灼見名家圖片)

平常、正常是無價

不管年前的香港有否大量暴力出現,立國安法都是正常及平常的一件事,但已養成政治覆蓋習慣的一些民間組織,又開始鼓勵並組織種種的指罵,看來,未來兩至三個月,學界又難有平常、正常的校園生活。

北魏至元的洞窟,沉鬱又瑰麗迷人,使得樊錦詩的考古藝術專業情操更昇華。(Pixabay)

心歸處是敦煌

薪火相傳,由常書鴻、段文傑到樊錦詩,藝術與考古的柔情理性結緣,保護敦煌文物的意志、決心是相激相盪,使得敦煌獨特藝術成就能再現全球,與歐洲文藝復興的學藝,東西互相輝映。

錢穆(左一)是孫國棟(左二)的老師,而孫國棟就是李金強(左三)的老師。(Wikimedia Commons、國史教學中心視頻截圖)

國史教育在香港的明燈

在政治覆蓋、顏色要分明,不是朋友便是敵人,價值異常混亂的香港現況,讓全港師生唸唸《國史大綱》的十多頁前言,摘取一句,一國之民要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存溫情與敬意,會起春風潤物育人之用。

有中學中史科教科書出現「問題」,當中「如何評鑑歷史人物」出現兩條資料,其一是林則徐的〈飭英商呈繳鴉片諭帖〉;其二是外國漢學家史景遷的〈追尋現代中國〉,後者對林則徐頗多微言,對英國發動戰爭卻並不明言。(Wikimedia Commons)

換位思考抑或錯位思考

對中學生乃至教師而言,通過不同資料引入換位思考,月旦歷史人物,是較高階的思維,先要有較全面史實的掌握,亦要有判別資料真偽的基本能力,我恐怕換位思考不成,變成錯位思考。

回歸20多年,撥亂反正,珍惜香港,愛護國家,教學專業的,當責無旁貸!(亞新社、《基本法》案例資料庫圖片)

《基本法》的情理法

《基本法》實施20多年,香港人種種的權利確實得到最大的保障,從歷史看今天,擺事實,再用情理法的秤砣,用心秤秤,香港人的綜合民權、民主乃至民生福利,有哪一方面弱於英殖年代的呢?

中六以下各級,中小幼及特殊學校返學的時間表、路綫圖,又如何一綫到底,以期專心復課。(灼見名家圖片)

DSE開考之後

教育局面對社會動亂,以及新冠病毒追纏,大浪衝擊下,確是積極面對,肯與各教學專業團體、中小學校長組織,共同商討應對方法,亦願意頻密面對新舊媒體,公開說明及解釋政策。

考試場地的人數區隔,考生之間如何保持1.5米,甚或更寬更安全的1.8米距離,以免相互接觸感染。(有線電視新聞截圖)

DSE考場配對計劃

按特區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的意見,若確診人數下降至個位數,DSE開考無虞,因存在的感染風險很低。筆者衷心祝願,樂觀其成。

面對全球性的瘟疫,我們要同心攜手共步,一起樂觀面對。(亞新社)

通勝 疫情 庚子年

暮春3月雨水旺,濕潤天氣挽留病毒,庚子疫情帶來的民生蕭條逐步浮現,如何走出陰霾,只有攜手抗疫一途,再沒有別的選項。

特區政府要助考評局預備充足的防疫用品,加借大學的禮堂及課室,讓DSE公開試的考試場所,區隔拉大拉闊,使考生考得安心。(Shutterstock)

DSE的第三方案

若然4月24日如期開考,考評局得要作最好準備、最壞打算。最壞打算者,是再延期,第三方案要備份妥當,時間壓逼感更強大的當下,是否考慮只有四個核心科目設定考生參與的實體考試。

中國各省市連港澳地區,經政府聯同民間的合力,疫情基本上得到紓緩。(Shutterstock)

天涯若比鄰

中國的總體經濟力量並非世界第一,但國際公益是默默地巨額付上,原因在哪?這是回應國家近年提出「生命共同體」的有力實證,亦是對「天涯若比鄰」的古舊優良文化,發自真誠的呼喚。

教育局幾度宣布延長停課,最新公布是不早於4月20日分階段復課,而中學頭等大事的DSE公開試,暫訂3月27日開考。(Shutterstock)

由eMock到DSE

形勢逼着全港負責任的師生,電子遠距離教學必須擺上書枱,師生進行學與教的互動,eLearning、eMock統統都來了,可用的軟件都用了,停課不停學也被賦予實質的意義。

願在今個學年,全港的學校,顛簸裏見到更大的生機。(亞新社)

跨境生 香港教育夢

好不容易待到社會動亂稍歇,卻又遇上新型冠狀病毒大傳播,至今仍然停課。近日疫情稍緩,教育局以教育及學生為本,宣布中六學生的關鍵戰DSE如期開考。

李文亮醫生,34歲,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武漢瘟疫傳播危機將會爆發的吹哨者。(亞新社)

英雄 英烈 英魂

人只能活世一次,辛亥的武漢,革命成功。百載風雲,事過不境遷,青燈高照,這裏已成英雄之地。2020年,庚子武漢瘟疫肆虐生靈,來自各省巿聯同當地的醫護人員,前仆後繼,趕赴支援,守着病人,與死神作生死搏鬥。

生於憂患,「武肺」肆虐,願大家同心抗疫,共渡難關。(亞新社)

學校復課的日子

若然不幸地,3月2日未能復課,教育局及考評局應及早公布,早前說有可能實施的第二方案,即文憑試整體延後、小學呈分試取消等措施就要推行,讓學界及早再作準備。

建國維艱,中國走到今天,正在正面力證蔣廷黻的要求,是耶非耶,要再聽金耀基教授的演繹。(灼見名家圖片)

金耀基演講蔣廷黻的一生

金耀基教授應國史教育中心(香港)之邀請,將於2月22日下午假城市大學,擔任名家系列講座之主講嘉賓,講題為「談中國近代史書寫:重讀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

《細說王安石》舞台劇獲優質教育基金贊助、觀塘劇團籌辦演出,上周一連三天公演。(國史教育中心圖片)

細說王安石

從王安石留下千古傳誦的「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名句,可窺見千年前新法推行的猛烈,思考王安石究竟是貪勝障限,抑或是一份不畏浮雲遮望眼、敢於面對頑固反派的勇毅?

跨年的香港政治狂飆,繼續四野奔馳,政客們借亂世,撈得選票拿到議席,滿有收穫,但對眾多被捕被控有罪的學生而言,前路怎麼辦?(亞新社)

師德與積陰德

什麼叫教學專業?當有千條萬條教育學上的種種要求,但最簡約的說法:教學專業就是積陰德的行業。

為何還未領成人身份證的學生,對中國如此深仇大限?(亞新社)

2019到2020

究竟2020年正當開始,是否暴力依然違法「平穩」過渡新年?教育界心情未見平復。

平安夜屆臨,是信、望、愛的缺一不可,也唯有一起堅守信望愛,香港的2020年方可走出陰霾,身體健康與心靈平安俱在,走雙贏之路。(亞新社)

願香港健康與平安俱在

很令人憂傷,2019年的下半年,香港地是從大大小小暴力覆蓋下度過,今天未知明天事,大家心裏完全不覺得平安。2020年出現,伴隨而來的,是否依然是一大堆的違法與暴力?香港大部分市民心裏依然是心有戚戚焉!

「一個國家或地區,愈多人願意守住歷史的話,這個國家或地區,才會受到更大的尊重。」作者在青年史學家年獎頒獎禮有感而發。(灼見名家圖片)

情濃 理強 守住歷史

兩位青年史學家的限時發言,精簡內容卻能讓與會師生萌生頗多聯想。大江大河,小橋流水近觀遠眺,都可蘊含史詩史畫,就看受眾是否願意探究、體會並感受。

香港考試主導了教學,中文是書寫主要用字,如何規範?是否需要如內地全用簡體字?抑或要如台灣政治正確,視簡體字為十惡不赦?(Shutterstock)

繁簡兼容 香港多元

繁簡體字都通用,發展有歷史過程,有社會條件,存在可看出道理!各有優缺,不要定正邪!香港,兩體都通用,也彼此尊重,這原是香港「一國兩制」下獨特文化的側寫!

五四火紅又百年。歷史是過去與現在永無休止的對話!(灼見名家圖片)

五四運動在香港

百年前的五四愛國運動在香港,英國殖民政府,祖家在英國,當會「冷靜」處理,想方設法拘捕五四發動者,英國人深諳,容許在香港反日,骨牌效應,香港的中國人,必然反英、再反列強!

此時此刻,《天籟‧星河傳說》更值得香港中學生、大學生高歌多唱,用情用理、用活潑的腦袋多想像!(Shutterstock)

星塵 星雲 星河

自由與自律,並行不悖,各安其位,矛盾統一。萬千皎潔的星座,圍着朗月分布就座,這是大自然的美、永恆的善。

香港是崇洋重西愛美的社會,於今尤烈,哪些在香港高舉美國國旗的、大罵中國的,有無從川流不息的歷史長河裏,公公道道看「一國兩制」下的、今天的中國?(亞新社)

中國就是這樣

中國是什麼?是歷史悠久,是土地廣闊,是人口眾多。中國有近5000年的歷史,如今繼續,這是世界上歷史久遠的國家。

「一國兩制」的實踐,也只有國脈流動,兩制才能繼續,是情、是理、是法的有機結合!(亞新社)

國脈流動 兩制繼續

歷史因緣,造成香港政治、經濟,文化的獨特與生命力。一國兩制,身份認同的價值教育必須推出,不能含糊,也不能急不能躁,卻需要彼此各就各位、負責任地在各自的崗位,重新出發。

香港要再見黎明,大學教育是第一道的曙光。(亞新社)

大學校長要回應的問題

各大學校長對一些問題不能迴避的,首先要回答的是:大學之道引領方向的青燈在哪裏?是「明德格物」?是「博文約禮」?是「篤信力行」?

2019年10月12日國史教育中心舉辦「青年談五四」活動。(灼見名家圖片)

歷史年度人物選舉 回應五四運動百周年

「名家系列講座」第一講,請來丁新豹教授(前排左三)、范永聰博士(前排左二),以及四位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得主林俊朗、周正賢,李謙諾及梁文輝,分別撮述五四歷史人物。前排右一為陳學然博士、右四為作者。

今天喧嘩非常,政治狂飆厲害,校友進校要守的一份愛校責任。(灼見名家圖片)

校友有情

淳樸校風孕育一屆又一屆畢業校友,校友返校,當會摒棄校園以外所有人與事閒雜紛爭,重溫亦要繼續確保校園那份難得的、難以言喻的靜謐之美。

「萬園之首」圓明園的寶物在混亂中幾乎盡失,如今留下的,是一片頹垣敗瓦。(Wikimedia Commons)

楓丹白露宮與圓明園

圓明園內裏建設同是造詣獨特,為後人津津樂道的,是園門前的十二生肖水噴泉,是科學技術與藝術展現,是東方與西方文化糅合的非凡結晶,圓明園被稱為「萬園之首」,並非過譽。

《巴黎和約》簽署地凡爾賽宮,當年日本代表有五個席位,中國預席只有兩個。(Wikimedia Commons)

弱國無外交

參看當時北洋政府外交總長陸徵祥墓葬之地,閱讀他的回憶錄所載的一句「弱國無外交」,一切盡在不言中,形勢比人強,當時又貪又弱的中國,就算再出色的外交代表,在弱肉強食的國際情勢下,又能爭取些什麼呢?

《周恩來回延安》在香港的首映,紀錄周恩來在延安的事蹟。(《周恩來回延安》電影預告YouTube截圖)

電影紀錄周恩來一生為民 全心為國

周總理一生為民,全心為國,無私奉獻,兩袖清風,鞠躬盡瘁,經已癌症在身,依然掛念延安老百姓,要走訪延安,期望延安人民有吃飽穿暖的日子,奔波勞累,健康再壞,生命再短,依然是無怨無悔,歷史是鐵證如山。

在我心坎裏,在這無限寬敞的同心橋上,我由衷向眾多默默付出的捐獻者及義工們,致以萬二分謝意!(灼見名家圖片)

願教育界同心相應,橋橋相通

由同心教育基金全資贊助,教育評議會教評心事的同工同心執筆,灼見名家的協力支持,合力出版《校長也上課》的第四集,取名《教育同心橋》。港情、國情、世情,一而三,三而一,願教育界同心相應,橋橋相通!

通識科檢討,若然十年不變,除上述難題依然停滯不變外,三年的高中課程,有必要設立四個必修必考的重磅科目嗎?(Shutterstock)

從通識到通識教育科

從教學專業前綫角度看,通識可學不考,就算要考,只能設及格與不及格,政府更不宜將通識科金裝上陣,放在必修必考位置。

驗證學校教育,畢業校友如何看待,對待母校是很好的指標。(灼見名家圖片)

校友感恩 愛護母校

作為校友,若以母校為榮,當會積極參與,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時間就撥出時間返母校,對號入座作出各式各樣的幫忙。這是存感恩之心,愛護母校,有情有義。

筆者想指出,歷史出現,當今無法選擇,但可以學習並從中記取教訓,提煉精華,從而把握現在,開創未來。(Shutterstock)

從歷史教育看「六四」30年

當時的天安門長期被佔領,政府必須確保首都不能再癱瘓,要有斷然措施恢復北京市的秩序與民生安全!兩股力量膠着對抗的結果,終於發生不幸的流血事件,彼此對話終止,傷痕到今天依然存在!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