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培

顧小培

免疫學博士。從事藥物及生物科技研究30年。2003年開始在《信報財經新聞》撰寫「康和健」專欄,為讀者提供珍貴的資訊,對中風、糖尿病、癌症、肝硬化、肺病、關節炎等常見病甚有研究。
若經濟能力許可,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做詳盡檢驗。(Shutterstock)

學習看體檢報告

一些人,尤其是上了年紀的,卻並不滿足於這些自己能偵察到的徵兆,總得不時向專業人員取來身體狀況報告,才感到放心。

身體中最有需要「補」的器官之一,可能正是心臟。適當的飲食及運動習慣,有助保持心臟健康。(Shutterstock)

心臟的補健

很多人都在意於「補腎」、「補腦」,以至「補血」及「補氣」,但卻忽略了「補心」。其實,身體中最有需要「補」的器官之一,可能正是心臟。

胃酸倒流又稱「火燒心」,患者疼痛難當,躺下來斜靠着才稍為緩和。(Shutterstock)

去菌之道

幽門螺旋菌是胃酸倒流的主要成因。晚飯前服用黑加侖子花青素,或有助去除胃壁的幽門螺旋菌,從而減輕胃痛的煎熬。

幽門螺旋菌會刺激胃壁不停地分泌胃酸,引發「胃酸倒流」,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造成很大困擾。(Shutterstock)

胃酸倒流

幽門螺旋菌能牢牢地鈎在胃壁之上,不僅造成「頂胃」,還會刺激胃壁不停地分泌胃酸,導致即使食物已離開胃部,胃壁仍繼續分泌胃酸,身軀一躺下,胃酸便會流入食道,從而引發「胃酸倒流」。

醫生一般只會叮囑患了「傷風」的病人多休息,讓自身的免疫系統消滅病毒。(Shutterstock)

傷風的補健

傷風並不等於感冒。「傷風」(Common Cold)是由一種叫Rhinovirus 病毒引發的病;「感冒」則是源自另一類叫Influenzavirus的病菌。「感冒」有疫苗;「傷風」則沒有。

注滿水的氣球爆破,情形與血管動脈瘤患者經歷「爆血管」的情況相似。(Shutterstock)

血管瘤的補健

在人體中,「氧游離基」能破壞「血管壁」的內皮細胞及平滑肌細胞,從而引發一個「無菌發炎」(Sterile Inflammation)的現象,導致免疫反應。

「左心室」缺氧情況下,心肌細胞被逼低效能的「糖酵解」生產能量,使生理電池減弱。(Shutterstock)

壓力過高之害

在受傷後,心臟的「成纖維細胞」分泌「膠原蛋白」,用以修補受傷的心肌細胞。這現象所造成心肌的「纖維化」,會大大削弱心臟的功能,一步步趨向心衰竭。

人體各器官中有各式各樣的簡單機械零件,絕大多數是肌肉造成的。(Shutterstock)

增強零件

「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有「刺激肌肉增生」的能力。我們做一些「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的運動,例如舉重,為的正是提升IGF,令肌肉增大。

在「肌纖維」的組織中,有一些幹細胞,我們稱之為「肌衞星細胞」。(Shutterstock)

自己吃掉自己

在細胞而言,那是分解自身的蛋白質。癌細胞需用到大量的葡萄糖以化作能量。於是癌細胞催動一個叫「葡萄糖新生作用」的操作,把胺基酸轉為葡萄糖;病人也就消瘦了。

至今科學家找到了不少在生態「環境」中的致癌物質。(Shutterstock)

外應裏合 細胞變壞

能令細胞變壞的肇因很多。其中的因果錯綜複雜,主要是源自兩個因素,一是「環境」,除此之外,「本身」的個別情況,亦舉足輕重。尚有「癌基因」(Oncogene)的存在。

「泛素」替「乙型連接素」加上標籤,致令它被細胞的「蛋白酶體」分解;也就抑制了癌幹細胞作惡。(Shutterstock)

喚醒睡獅

科學家憑實驗得知,有一個叫Bmi1的蛋白質,能令(潛伏的)癌幹細胞起動。然則何物能啟動「製造Bmi1」的基因?答案是另一種叫「乙型連接素」的蛋白質。

蛋白質有主要兩個功能,一是「物料」,二是「勞工」。(Shutterstock)

蛋白質之始

任何一個蛋白質,都是一連串的「胺基酸」(Amino Acid)合併而成。蛋白質的形狀好比是一條珠鏈;人體中的蛋白質可以用到20種不同顏色的「珠」,也就是「胺基酸」。

癌症幹細胞(Cancer Stem Cell)更尤其具有「分化」及「自我複製」等能力。(Shutterstock)

癌幹細胞

根據科學家發現,不少種類的癌塊中,都包含有一類「癌幹細胞」(Cancer Stem Cell)。縱然表面上患上的癌像是痊癒了,仍可以有「癌幹細胞」潛伏在體內,。

所謂「癌症」,並非單指某一個疾病,而是一類病的統稱。(Shutterstock)

癌禍

癌是「變壞了」的細胞。科學家從多方面思考,檢視很多病例,做了不少測試,為的是要知道,為什麼好好的一個細胞會變壞?

類固醇藥可以影響小兒的腎功能。(Shutterstock)

前門拒狼

阿司匹靈抑制的「環氧合酶」,恰恰是胃細胞用以製造黏液的酵素。結果,胃不能生產足夠的黏液去保護胃壁,以致胃壁被胃液破壞,造成胃潰瘍。

一些病人在醫生的照顧下,可以合法服用大麻,其中包括一些癌病患者。(Shutterstock)

大麻

大麻內有「四氫大麻酚」,簡稱THC(Tetrahydrocannabinol)。能提升「令人有獎勵感的」多巴胺。所以,若學生學會了吸大麻,既不能清醒專注,也會失去了自發性努力學習的意志。

癌細胞也可以透過微絲血管,擴散到全身。(Shutterstock)

標的藥

針對病人所罹患那一種癌的個別情形,意欲直接去打擊它特殊的機制或狀況;像是射靶時專攻紅心。那應被稱之為「標的藥」才更適當。

細胞增生,有賴一個叫CDK的「激酶」去推動「能量的供應」。(Shutterstock)

修身防癌

癌既然是「不按常規、胡亂增生」的細胞,如果將它的增生加以抑制,不就可以撥亂反正嗎?

尼古丁又能藉「抑制神經細胞回收一些神經傳導物」(例如「多巴胺」),從而增強愉快的感覺。(Shutterstock)

吸煙的生理功效

尼古丁恰恰可以藉「黏在乙醯膽鹼接受體」之功,成為「接受體促進物」(Receptor Agonist);亦有能力抑制(甲向乙)回收多巴胺之舉動。

鬆弛血管,減低血壓,原來的目標是令血管平滑肌舒張,實際的做法很轉折。(Shutterstock)

層壓式機能

先用E(一氧化氮NO)去刺激D(血管平滑肌細胞的「鳥苷酸環化酶」),形成C(「環磷酸鳥苷」cGMP)。C能刺激B(cGMP蛋白激酶)」,最終,由B出手,達致A(血管舒張)。

男性更年期有另一個更適當的說法,叫「年紀老了」。(Shutterstock)

年紀大機器壞

「專利權」令藥廠可以從一個顧客身上賺100元;但怎樣才能從100個顧客身上賺1元?方法之一是,把一些「不是病」的情況誇大變成像「是病」。

心臟像一個泵,它的一收一放,把血液推動。(Shutterstock)

血的壓力

所謂「血壓」,不是指心臟(泵)本身「推動」的力,而是指血管內血液「在血管面積」上產生的側壓力。

感冒「合胞素」會重新啟動,從而引發「思覺失調」,令孕婦在孩子出生後感到焦慮和抑鬱。(Shutterstock)

無形的枷鎖

有一種產後「抑鬱症」。那可以不是心理病,而是全然由生理缺失所致。抑鬱的「無形枷鎖」,也可以來自遺傳因素。

有一些情況,不是去不了廁所,但站在尿兜前,就是撒不出來。(Shutterstock)

利尿

一些可以增加尿液量的藥物,我們稱之為「利尿劑」(diuretic)。很多時,要達到「利尿」功效的原因,並不是在於排泄功能的不善。

一旦在血液中驗到「肝酵素」升高了,也就是「肝已經受傷」的徵兆。(Shutterstock)

酒精性肝炎

氧氣的存在形態,是兩粒氧原子拼合在一起。在多種化學變化中,這些「打孖」的氧分子,可以被拆開,落單,成為「氧游離基」。「氧游離基」可以侵害細胞,我們稱之為「氧化」。

很多女士每個月受到「經前綜合症」的困擾。(Shutterstock)

經前綜合症

每一次腦垂體分泌「卵泡激素」刺激卵巢製造卵子、待卵子成熟排出來之時,卵巢的「黃體」分泌「黃體酮」,那是「經前綜合症」的主要「罪魁禍首」。

各地司法制度並不是完全依仗「普通法」或「大陸法」。(Pixabay)

各有所宗

溶酶體與蛋白酶體,各有各的適用範疇。溶酶體的細胞器,令身體中數以千億億計的蛋白質須退役時將其降解。被認定須淘汰的蛋白質,則由蛋白酶體另行解決。

所有細胞器和其他種種蛋白質,都會有「退役」的一天。(Shutterstock)

細胞的廢物處理  

「蛋白質解體」只屬「處理垃圾」方面的工作,沒有什麼大不了,也沒有須加以特別看重的地方,因為應該已經由「溶酶體」統籌解決了。卻不知道,原來另有天地。

一組人若同時表示出同一標誌,可有協同效果,看上去同一陣線,像是齊心協力,甚至敵愾同仇。(Pixabay)

驅動群眾

過去一直在談的「泛素」蛋白質,在身體細胞中肩負「標籤」之職。「泛素」蛋白質也可以驅動一個局部性的「齊心協力」,我們稱之為「發炎」。

身體中的「泛素」蛋白質功能在「分解蛋白質」過程中,作用就是一個標籤。(Shutterstock )

認定而後動

「目標蛋白質」的身上如果加上了標籤,等於是被公開「認定」了,身體自有其他機制趨動,將它分解掉:分解成為胺基酸,循環再用。

尿急的情況,不只困擾小孩,成年人也有膀胱敏感的問題。(Pixabay)

夜尿的煩惱

很多人把尿頻與膀胱敏感混為一談,其實有點兒差別。尿頻是指頻密地有尿意,每次的份量都很足,可能是水喝多了。膀胱敏感則是一種尿急的感覺,縱能立即找到廁所,卻發覺尿量原來不多。

不正常的血壓可用藥物調整。(Pixabay)

調整血壓

過了專利期的藥物售價,若因競爭而大跌,受惠的人自會大增。那麼,公立醫院醫生藉之開藥,有什麼不好?問題不在藥的價錢。如果藥效好,管它是賤價甚至是低檔,又不是用作炫耀的消費品,何須介懷?

咖啡會抑制上皮細胞分泌黏蛋白,促使胃潰瘍。(Pixabay)

咖啡因之害

咖啡因能抑制下丘腦分泌壓力素。因此,飲了咖啡之後很快便要小便。不獨咖啡如是。茶中也有咖啡因,因此也利尿。

體內甲狀腺素一旦太多,會引致甲狀腺亢奮。(Shutterstock)

甲狀腺亢奮

甲亢病患者的T4高,T3低,不合常理。原來,他們的免疫系統誤以為「TSH接受體」是敵人,展開攻擊,從而不當地將T4提升。

身體神經系統衰退,會形成柏金遜症。(Pixabay)

柏金遜症補健

柏金遜症治本的方法是修補受了傷的神經細胞,但至今醫生未能做到,頂多只能盡量治標;換言之,想辦法令腦組織有多一些多巴胺。

偏頭痛涉及的,包括神經細胞一個叫TRPA-1的離子通道。不少神經性疼痛,以致癌衍生的疼痛,都是與TRPA-1有關。(Shutterstock)

減輕偏頭痛

目前,醫生開的抗偏頭痛藥,藥理機制的啟動,原理在於將腦血管收縮。那會增加缺氧中風的風險,並非上策。

男人每一毫升血液中,應約有50億紅血球。女性的少一些。紅血球若不足此數,便屬貧血。(Shutterstock)

紅血球不足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人以血為食,例如中國人吃豬紅;在外國,英國有「血批」,德國有「血腸」。在中國嶺南等地,更有人直接喝「野味」的血。這些做法,對身體有好處嗎?

一個人在生病的時候,通常會特別感到無奈和抑鬱。(Shutterstock)

由細菌感染到抑鬱

生病時,往往可因細菌的毒素「脂肪多糖」LPS,令人產生傷感。原因是它能透過「免疫巨噬細胞」 的TLR4接受體,刺激巨噬細胞分泌IL-1 beta。

傷風感冒主要源自病毒的感染,可以被描述為「外來的邪」甚至「病邪」。(Shutterstock)

出一身汗

以今天的醫學角度判斷,曹操最大可能是患上了偏頭痛;「頭」是頭了,但「風」從何來?又例如「驚風」、「痛風」,也納入「風」的名下,豈不冤枉?

現在大家公認反式脂肪比較一般脂肪更不健康,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禁止在食品中使用。(Shutterstock)

反式脂肪的害處

在上世紀初期,科學家發明了一些施於食品的工業技術,包括利用人為的方法,將植物油「氫化」,改變其中脂肪的分子結構,令其成為「反式」。

牙痛往往是由於「牙釉質」受到細菌侵蝕。(Pixabay)

治牙痛偏方

「牙痛」無疑是應該由牙醫來處理。但牙醫可不能在「治痛」方面有專業專利,縱使痛涉及牙。病人感到痛,去找一般醫生醫治,甚至吃一些成藥,有何不可?

他們只想,假如沒有魚翅可吃,可以拿燕子來「開刀」,吃燕窩才是文明的做法;卻全不留意到,吃燕窩是對燕子「不仁不義」。(Pixabay)

何不食肉糜

我對吃魚翅沒有特別的愛好;不吃,全不是問題。但我對那些「衞道者」所持的理由,不能不嗤之以鼻。

精力充沛,是健康身體最起碼的要求。(Shutterstock)

精神奕奕

我們用「油盡燈枯」來形容一位面臨死亡的人,說他的能量(油)已盡。在一個生物化學的層面,每一個細胞,每一種機制,都需要能量去推動。

到底「專利權」之設,是幫助了科學進展,還是阻礙了科學進展?(Pixabay)

發明專利權

專利權不是「霸佔不給別人取用」,而是「霸佔不給別人用以取利」,所以稱之為「專利」之權。而且此權有時限;限期一過,再沒有管制。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