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望

丁望

在早期《明報》曾任資料室主任、副總編輯兼中國新聞主編,《明報月刊》叢書部總編輯;70年代金庸全力修改武俠小說時,他與兩位同事兼任主筆(總主筆金庸),代撰寫社評。後來,曾任《潮流》(月刊)總編輯。政治類著作有《北京跨世紀接班人》、《六四前後:對八九民運前後的政治分析》等。文學類著作有《夜讀隨筆》、《中國三十年代作家評介》、《初夜權》、《假大空與〈雍正王朝〉》等。譯成外文出版的,有《華國鋒評傳》(加拿大麥基爾/皇后大學英文版,日本新泉社日文版),《中國三十年代作家評介》(韓國成鈞館大學韓文版)。主編的史料導讀,有《中共文化大革命資料彙編》一至六卷(明報月刊1967-1972),《中國大陸新聞界文化大革命資料彙編》(香港中文大學,1973);與人合編的《中國的文學(1949-1978)》,譯成英文(Litera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出版(美國印地安那大學,1980)。
面對瘟疫的肆虐,首重官方、官員的官威和「面子」,缺乏體恤民疾和惻隱之心。(亞新社)

瘟疫奪命二千 武漢人得謝恩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仍在肆虐,武漢市民仍在生與死一線間掙扎,至3月19日零時,死亡近2500例,佔總數的77%,武漢黨官曾教訓他們,要感恩黨。此說引起民眾反彈。

駱惠寧來港主持中聯辦。(亞新社)

駱惠寧調香港 想起拉弗曲線

1月15日,駱惠寧主持中聯辦的新春酒會。他致詞稱,「止暴制亂」仍是首要任務,但也有「親和」之語:「一家人之間有商有量,再大的事情都好解決」。港官不對話、不談判、不設獨立調查委員會,能緩解民怨嗎?

「八三一事件」一幕:年輕人跪求警察勿再揮棍打人。(電視新聞截圖)

燈下黑掩真相 設獨立調委會

1月2日,第28屆全港中學生十大新聞選舉揭曉:第1位,八三一事件,得票率67%;第2位,七二一事件,65%;民間的五大訴求居第6位,62%。當前香港官民糾結難解,主因之一是官方拒絕設獨立調委會。

李克強總理接見述職的林鄭月娥行政長官,12月16日,北京。(亞新社)

述職未解困局 深層次糾結多

12月24—26日聖誕節期間,香港成為「白煙城市」,催淚彈造就了「煙霧聖誕」。行政長官16日述職,觸及香港「非常時期」和「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她至今仍未公開交代緩解官民糾結、平息亂局有效舉措。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不能說成是「港獨傾向」。(亞新社)

正視六大因素 才有雨過天青

12月19日,是《中英聯合聲明》發表35周年。英國外相藍韜文發表聲明,稱關注1984年北京關於香港「高度自治」的承諾,呼籲遵守承諾;針對當前的警民衝突,展開「有意義的政治對話」,回應港人合理的訴求。

被困於理大者,不管是被強制拘捕還是「自首」,都被視為參加「暴動」,引起爭議。(亞新社)

理大校園解封 師生未必脫困

29日上午,警方安全小組繼續入理工大學園區,處理危險品及刑事蒐證。在29日內,理大園區或可望解封。近幾天,被困園內的師生、示威者雖可「和平離開」,但仍未「脫困」。

去年北京評選對「改革開放」有貢獻人士,誠哥和田家炳都不在名單內,有人對此抱打不平。(灼見名家圖片)

鬥地主批首富 誠哥被加罪名

10月29日,香港首富、誠哥透過他的基金會宣布,扶助中小型食店,每店補助6萬元,總投入2億。此善舉大受歡迎。早前,北京有人發起「鬥地主批首富」,指誠哥的「網開一面」說是「縱容犯罪」、包庇香港暴力分子。

威爾斯親王醫院部分醫護專業人士集會(2019.10.21),表達「守護自由」的願望。(作者提供)

未忘記七二一 醫護午膳請願

前幾天(10月21日),8家醫院的醫護專業人士,有午膳靜坐請願,提醒眾人毋忘「七二一」和「八三一」,繼續尋找事件的真相;呼籲正視公權暴力、保障人權,發揚人道精神。

警察在短距離內以實彈射向中學生。(亞新社)

實彈重傷學生 引起社會質疑

16日,中大新聞系發表民意調查,稱市民對警方的信任度甚低:超過51%受訪者完全不信任,完全信任的只有9%。同日,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戴啟思表示,政府、警隊行為要合法,沒有比政府向公眾施暴更蠶食法治。

蒙面黑衣人的裝束。(亞新社)

緊急法禁蒙面 避立法會審查

行政長官即將援引「緊急法」,繞開立法會制訂《禁蒙面法》。此舉限制市民自由,架空立法會部分立法權,強化警方公權力,雖對「止暴制亂」有短期效應,卻會導致個人極度集權即極權化。

在「九一五」中,警察執勤親疏有別,市民質疑偏袒毆打記者的藍衫人。(亞新社)

疑警方有偏袒 護白衣紅衫軍

在官方「九二六社區對話」中,多數發言者呼籲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檢討警民關係,調查警察是否濫權、執法不公、親疏有別,觸及「七二一」、「八三一」、「九一五」事件。

學生結人鏈,表達守護自由的意向。(亞新社)

中學生結人鏈 波羅的海之路

9月19日傍晚,沙田區中學生結人鏈和平請願,呼籲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送中案」事件。在這之前,全港中學生有「九九人鏈」表達了關懷香港家園、守護自由的情懷;也關乎民主、人權的價值觀和「波羅的海之路」。

太子站街坊「自由行」,呼籲「毋忘八三一恐襲」。(亞新社)

八三一車廂暴力 類似七二一恐怖

「八三一太子車廂暴力」,如同「七二一元朗白色恐怖」令人震驚。警察在車廂內「無差別打人」,引起廣泛的爭議;官方對兩次事件躲躲閃閃,有「燈下黑」之嫌。港人有「免於恐懼的自由」正在「淪落」之感。

用武過度引起的人道、司法救濟危機,也是「八一一清場」引發公憤的一個原因。(亞新社)

陷入仇恨深淵 香港家園下沉

170萬人參與的「八一八大集會」,是和理型請願,但暴力陰影未散去。8月21日深夜,黑衫人勇武派佔據並堵塞元朗西鐵站;而8月20日揭發的警察醫院虐打案(北區醫院病房內),更令民眾震驚。

眾人使用雷射筆投射七彩至太空館頂,諷刺警方「攻擊性武器」之說。(亞新社)

大炮猛轟小鳥 浸大生太冤了?

浸會大學的學生方仲賢,購入雷射筆被警方截查,指他「藏有攻擊性武器」,「有機會干犯有關罪行」。許多市民認為,這是荒謬之舉,使人有「白色恐怖」的恐懼;有人質問,購入雞蛋、雨傘,是否也是「藏有攻擊性武器」?

「七二一元朗白色恐怖」的場景:「白衣人」見人就打。(亞新社)

元朗白色恐怖 乘客孕婦被打

7月21日,在元朗恐怖分子的暴力毒打下,無辜的乘客、老人、孕婦和記者受傷害,那是市民找不到警察的時分。這是香港特區政府的恥辱。港台名記者利君雅在記者會責問特首:哪裏去了?請她「講人話」。

7月1日衝擊立法會的「武勇派」。

大遊行和理非 另類者有暴力

數十萬人的「七一大遊行」,是「和理非」式的請願,高揚香港的秩序文化;「七一佔領立法會」,則是有暴力的「游擊戰」,疏離了法治軌道。不過,年輕人因憤怨而訴之暴力,關乎強權政治暴力的擠逼。

「愛丁堡廣場集會」的參加者,則超過1萬人。參加者多為年輕人。(亞新社)

六二六靜默行 年輕人站前頭

「六二六靜默行」的參與者,向外國領事館呼籲,各國在G20峰會關注香港的「送中案」,「愛丁堡廣場集會」也傳達了同一訊息。年輕人走在集會前頭,關乎對「香港明天」的憂患意識。

紀錄片〈我是記者,我的六四故事〉片頭。

陳潤芝梁慧珉 再說八九見聞

30年後的今天,香港記者未忘六四亡魂,製作了紀錄片〈我是記者,我的六四故事〉,再現1989年6月3日、4日天安門廣場的場景,追述子彈橫飛下的採訪故事,說出「生死一線間」的感受。

葛劍雄有專業著作《西漢人口地理》、《普天之下:統一分裂與中國政治》等,曾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政協常委。(網絡圖片)

葛劍雄說邊界 白頭山送紅朝

「寸土必爭」往往只是「愛國」的口號、在毛時代(1949—1976),毛常犧牲人民利益「照顧兄弟黨」,在民眾飢餓中,向紅朝、紅越、阿爾巴尼亞等「慷慨援助」糧食、高幹享受品。毛甚至把領土白頭山送給金日成。

許章潤教授不僅是法律專家,也研究政治史和歷史文化,關注社會現實。(YouTube截圖)

許章潤再議論 停改革回老路

敢言學者、北京清華大學的資深法學教授許章潤認為,發端於1978年12月的「改革開放」,已在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終止;政治已回歸毛時代,文革的那一套「借屍還魂」。

鄧小平訪美會晤卡達總統,1979年1月。(網絡圖片)

宣揚戰狼勇猛 不提韜光養晦

以當代國際政治的視野解讀,「韜光」是指收斂(斂藏光芒),不搶鏡頭、不露鋒芒;處理國際關係,小心謹慎、謙虛有禮,避免傲慢、到處樹敵,緊記「少族而多敵,不可謂天」的古訓。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