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啟樂

曹啟樂

大光德萃書院聯席創辦人兼校董,風采中學創校校長(2002–2014)。具學士、教育文憑、碩士學歷。參與教育事務包括:教育評議會創會主席,現任執委;風采中學、德萃幼稚園及小學;香港教育大學顧問。2000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MH)。
《中英街1號》可以作為一個觸發點,協助學生認識六七暴動,這段影響香港社會深遠的歷史。(電影《中英街1號》Facebook)

《中英街1號》的教育意義

要引導學生認識「六七風暴」(或暴動,視乎立場),較標準手法自然是翻閱當年報章。同時,影像的感染力也不容忽視。亦可與學生觀影,結合文獻,作出多角度思考。

考評與近期政治爭端題目掛鈎。因公開試題目過分側重政治爭議,令思想未成熟的學生聚焦討論現實政治。(亞新社)

通識教育科何妨必修不考?

筆者認為與其保留通識科核心科位置,只改為「及格」與否兩個等級,不如索性將之剔出核心科之列,讓出空間,學生可選多另一科,令知識面可以擴闊。

假如私校取錄一定比例的內地生,讓官津、直資學校有更多學生報讀。在適齡學童減少的今天,這是雙贏的做法。(Wikipedia Commons)

歡迎內地學生來港升學

如果設定小部份內地生名額,即本地生入讀機會減少,可能會有家長反對,但學校因可自行取錄學生,故一定有個篩選,以至擇優的機制。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教授已向冒犯蔡若蓮喪子的學生作出處分,但沒公開學生名稱,希望學生知錯能改。(灼見名家圖片)

不要公審 但要承擔

近期部分香港的大學生出現道德問題,例如張貼慶祝高官喪子標語,粗語辱罵教職員等。但我們是否要向犯事學生進行公審?

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原住民各族,其生活習慣不同,都能和諧共處。例如飲食方面,彼此能接受對方的美食。(Pixabay)

遊學資源豐富的東馬

同樣是英國殖民地的馬來西亞,東馬,更是教育界所忽略的,其實卻是遊學資源豐富,值得推薦的好地方。早於晉朝(414年)高僧法顯赴印度取經,曾到過此地。

校舍是寶貴社會資源,稀有公共資產,是屬於社會大眾的。(Pixabay)

校舍分配出了什麼問題

位於北區皇后山的兩個小學校舍,據知競爭激烈,申辦者既有大中小型辦學團體,亦不乏長期在該區辦學的團體。各團體代表充分準備,悉力以赴,然而分配結果,着實令人意外。

輕生前顯露的訊號,有時發出多次亦未被察覺,這和他們與家人關係較疏離有關。(Pixabay)

保持警覺預防學生自殺

此文不是責備上述班主任,畢竟老師教擔沉重,面對學生甚多,很多情況亦不易判斷,且至今心情肯定不好過。我只是希望成人們都要面對悲劇的現實,努力為孩子把守生命關口。

林太提到倘她當選,每年額外多撥50億元予教育,具體展示她重視基礎教育,並即席向席間各位諮詢撥款用途。(亞新社圖片)

林鄭教育抱負初探

早前與十位教育界朋友與林鄭月娥女士談了個多小時,參與者有中小學、幼兒教育校長,更有國際學校老師、年青合約老師等等。席間當然提出了多項建議供她參考,她也罕有地講述她的教育抱負,值得一記。 先賣過關子,大家有沒有2017行政長官選舉政綱?粉藍以同行We connect作封面標題的那本,政綱是硬的,那軟性的呢?便是以她名字為題,附上案頭相片,及金句的個人故事書了。金句云何?即「香港人很優秀,香港底子也很好,只要認準方向,團結一致,我們一定可以再創輝煌。」   難得感性的時刻 林太常予人硬朗感覺,「好打得」之名讓她予人「硬」、「冷漠」、「乏人氣」的印象。這本故事書展示她難得感性一面,首章已講其出身,核心是家中支柱——母親的堅毅角色。其後是求學階段,在天主教修女辦的學校學到要「力行仁愛,實踐真理」,當時的校長李永援修女說她「希望在畢業後服務社會,透過接觸市民去理解他們的困境,從而解決他們的生活難題。」因此,看到香港電台劇集「北斗星」,深受劉松仁演的社工啟發,升讀港大社工系,立志要成為一位社工,也事出有因吧。 故事書特撥一章名為「快樂時光」,述說她在英國劍橋進修,車禍住院,與丈夫林兆波結緣,以至誕下兩位兒子的生活片斷,更有一些難得一見的家庭生活照。   教育理念沿於經歷 筆者以為,上述小書不期然而多次觸及教育,例如林太的成長、立志、投身公務員行列,與她所受天主教修會學校、港大社工系的教育、赴內地參觀等不可分割。在英國偶遇未來丈夫,願降職往英陪伴在彼邦讀書的兒子,也顯示她重視家庭教育的一面。這些經歷也許會影響她的教育理念吧。 林太見我們時,特別提到自己在公務員生涯中,沒有直接在教育部門任職,卻心理上情鍾教育。在1998年時任財政司梁錦松要減各部門財政10%,林太時任庫務局局長,便提出要豁免在基礎教育上的資源調整,理由是教育的成本組成是十分基本的,沒有水份可言。 林太提到倘她當選,每年額外多撥50億元予教育,具體展示她重視基礎教育,並即席向席間各位諮詢撥款用途。她提出要為幼師訂定薪酬架構表,但亦提醒一旦納入政府資助系統內,政府的管制便會加強,因用的都是公帑。 近年學生人數極為波動,甚至可以用「過山車」來形容,林太提出對治之道,是需要有大動作的,大刀闊斧的所謂有重大影響(major impact)的政策。 在教育的優先次序方面,林太表示已聽取了業界不少意見,大體已掌握問題所在。教師編制的調整,加強輔導有特殊需要的學生,例如設定特殊學習學生的統籌老師(SEN co-ordinator),培育「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的人才等等,都十分重要。至於大學方面,林太主要關注自資院校的發展,期望可批多些自資院校資助學位課程,讓文憑試學生可獲多一些資助大學學位課程選擇,而同時,盡量覓地,免地價,以至貸款予院校建新的學生宿舍。 無論教育政策如何對頭,也需要有教育熱誠,著緊學生利益的官員去落實之。我想林太宜應尋找一位同樣具教育抱負,內心有一團火的人士擔任教育局局長。 林太一直予人高高在上,以至有點「離地」的印象,但她在政綱中提出每年一度的教育界高峯會議,她會親自出席,聽取教師、校長的意見。而在這次會面中,亦有一位年青合約老師,向她透露工作了多年,由教學助理做到中文老師及圖書館主任,但仍未能納入常額編制內。他初則站立發言,林太很快便請坐下來慢慢說。而預算一個小時的會議,準時開始,卻延長了十多分鐘才結束。 不錯,加強親和力,盡心聽取意見,重視各界溝通,並適時作出改變,是林太應做的事,正如她以「同行」為競選口號,再引申為關心、聆聽、行動。如果是日後施政的依循的話,這是香港人所樂於看到的。

在中小學,減輕學業壓力是個重點,尤其是高小、初中階段,近期學生自殺個案,主要是12至16歲之間,正是處於這個階段。(Pixabay)

特首候選人接地氣教育政綱

教協手攞35張選委票,全數給予曾俊華。究竟曾的教育政綱有何吸引,又比另外三位優勝,似乎教育同工看不出,也許這只是個政治考量與決定吧。 在本人有限接觸中,葉劉淑儀對教育研究較深,對新高中課程、大學教育等均有較深刻的見解,而林鄭月娥在政綱中提出每年增撥50億元恒常經費予教育,亦算是大手筆。至於胡國興,和曾俊華一樣,也只是提到增加教育資源,以本地生產總值4%至5%為參考目標。 筆者始終認為,未來特首的教育施政一定要接地氣,亦即要回應當前的教育議題。   預防學童自殺要到位 比如說,在教育不同階段,要洞悉主要課題而推出相應解決方法,這些是社會人士、家長、教師、學生均感到有共鳴的課題。 在幼稚園階段,在實施免費優質幼稚園計劃(其實是大幅資助,而非全免)後,須訂定幼師薪酬表,減少幼師的經常性流失,以及留住資深的幼師。 在中小學,減輕學業壓力是個重點,尤其是高小、初中階段,近期學生自殺個案,主要是12至16歲之間,正是處於這個階段。 今年財政預算提供額外津貼3500萬元,加強支援精神病患學生,讓學校可一對一輔導學生及培訓教師,而對象需經醫生確診,再由學校向教局呈報人數。筆者認為,此措施並非沒有用處,然而不是對症下藥。稍為留意時事都會知道,學童自殺者大部份沒有精神病,甚至情緒病也談不上。他們多數感受到學習壓力,對自我要求較高,抵受不了打擊,而近期多宗案例與沈迷手機遊戲,被家人責罵,又或在派成績表見家長前後深感壓力有關。 因此治本方法宜從清減應試文化,以及增強學生對抗逆境的能力著手。前者可另文再議,而後者則可參考同是強調競爭,升學壓力也大的新加坡的經驗。當地政府重視學童的體能訓練,學校教育中體育鍛煉極為重要,並且向領袖培訓,以及歷奇訓練的機構提供資助,讓每位中小學生均有機會接受培訓,提昇對抗逆境的能力,增加意志力及解難能力,當然成年後更須參加軍訓(這點香港學不來)。 筆者建議未來特首要確切體認此問題,對症下藥,至少資源能用於有效地方。重金延聘專業團隊,向新加坡取經,讓中小學生至少有兩次接受一兩週的抗逆歷奇培訓,應是較有效的預防學童自殺方法。   檢討教改不容緩 教改自2000起推行,有得有失,宜認真檢討。高中課程積累問題不少,學生集中讀中英數通4科,另加選科2科成為主流,出現知識面狹窄,原本構想的文中有理,理中有文也難實現。最近徐立之教育提到理科凋零的問題,而數學科優勢亦恐漸失,因學生要應付大學入學必計的那4門核心科,根本不會兼讀只佔半科的M1或M2。葉太提出讓通識成為選修科,教評提出通識可以像體育科般,成為只修不考的學科,其實是要認真考慮的,這樣學生才有更大空間去選修自己喜愛的學科,而語文稍遜者也不用多考一科如此重視語文表達的通識科,而影響其升大機會呢。 在老師方面,多個調查均顯示提高班師比例,讓更多合約教師能納入常額教師行列,是教育界一大共識,此點林鄭政綱亦有述及,期望無論誰當選也應實施。教師編制,仍存學位與非學位兩軌,也和現實完全脫節,因現今中小學教師全已學位化,以至於新任幼師也持有學位,因此,期望新特首在首屆任期,即五年內,推動教師全面學位化這應不是個過份要求吧。 當然,說到底,特首需要一位有識見,肯擔當的教育局局長協助落實其政綱。願有能者當之!

教界選委之爭的反思

教界選委之爭的反思

把不同傾向的教育團體代表全然摒除在選委之列,把這些團體推向工會的對立面上,長遠而言,有什麼後果,這也是值得深思的。

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可忍,孰不可忍

19世紀以來,中國飽受東西方列強侵略凌辱,我們的民族,被這些所謂文明國家的某些人,蔑稱為清國奴、支那豬,至日軍佔華,更肆意用支那來稱呼中國,自始這兩字內含嘲諷中國人愚味、劣等意思。

本地史融入中史

本地史融入中史

趁此次中史科課程調整,以及歷史館將免費開放入場,是否亦應檢視這個官方闡述香港歷史的平台,改變一些不那麼準確的視角,還原本地的歷史本來面目?

提升學生的抗逆能力

提升學生的抗逆能力

本學年尚未結束,已發生超過20宗學生自殺個案,情況實令人擔憂。各方高度關注,教育局與教育團體、家長組織召開緊急會議,亦特設委員會預計用半年時間找尋自殺原因及推出建議。所謂遠水不能救近火,眾多志願團體亦相繼推出對應措施與行動。教局近期會舉辦多次以教師、家長為對象的研討會,提升學校、家庭在識別受情緒困擾學生的能力,以及提供不同的支援行動。   針對性應對措施   初步看統計數字,自殺學童中以中一、中四、中六為主,各方可針對此學段學生而設計應對措施。此三個學段剛巧亦與適應問題有關。中一學生剛完成小六階段,過往是學校最高年級,甫進中學校園,即成為最低年級者,一切要從頭適應,七月註冊、買新書、換校服、參加分班試、八月參與校內新生輔導活動,觸目所見均是新鮮面孔,舊老友、相識老師均消失了,九月份接踵而至的新科目,由小學的五、六科變為中學的十多科,由小學的五天一周制,變為六、七天循環周制,「幸運」考上英中的還要整天以英文聽書,加上中學功課不只數量多,且重思考,有些亦要找尋資料、分析、回答。如果不及時認識幾位可傾訴的友人,未遇上親切、體諒的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學生,尤其是較內向,或反應較慢者,的確會有很多困擾。   學校可針對性地增加資源,為期數天的戶外輔導營有其作用,讓新生互相認識,容易找到幾位好朋友,建立友輩聯繫。在活動中,老師可觀察學生的表現,識別一些特別需要關注的學生,因為沒有壓力,學生最能表現真我。這項活動亦可鍛鍊學生的團體意識、合作與解難的能力。專業社工與老師藉此非正規活動和學生建立關係,當他們遇到困擾時會想到找誰傾吐、支援。在校內營造合作,而非競爭的環境與氛圍亦極之重要,初中一學生初期遇到最困擾的莫如應付功課和測驗、考試等(小學測考取得80分以上不難,但在中學取得70已難得了),學校宜在初期安排指導學生在校內完成部分功課的時段,也可發動高年級學生協助學生應對功課及測考。   學校的課外活動亦十分重要,盡量安排每位中一學生參與至少一項活動,一方面是讓身心鬆弛,同時也可令學生在非學術領域取得滿足感,當然也是一個交友的平台。總言之,在初中階段,能進入一個朋友圈,有自己較具興趣的活動,知悉有困擾時可以找到誰表達,那麼想做傻事的機會自會大減。   系統鍛煉有可為   在中四、中六階段,學生面對是公開試壓力,程度驟然加深,以至對自身出路遇到迷茫的問題。有系統的生涯規劃以至生命教育便顯得十分重要,前者讓學生加深認識自我,開始探索未來方向,找多些不同出路的校友回校分享,以至組織一整天的不同學系、職業校友、社會人士主持生涯講座,值得推薦。後者包括編入課程的主題學習,以及提升抗逆能力的鍛煉營。這方面新加坡的經驗值得參考。其做法是︰國家出資促成一個培訓行業(Training Industry),以公帑去支持中學舉辦不同形式的鍛煉營(例如領袖培育、團體建立、野外求生等等),而能夠成功取得學校合約的自然是最專業、最富成效的專業培訓導師(Professional Coach)團隊,他們除有實際帶領的能力、技巧外,更熟知各種不同的青少年發展理論。這種強制、免費的抗逆能力培訓,加上升大學前的軍訓,令新一代的體力和意志力更強,足以面對不同逆境。香港政府會有同樣的遠見及魄力去效法而行嗎?   (封面圖片:Pixabay)

獨樹一幟的華德福教育

獨樹一幟的華德福教育

德國是華德福教育的大本營,其教育理念已融入主流幼兒教育,而在歐洲各地、美加,乃至亞洲也有眾多追隨者。現時已發展到幼兒教育、小學至高中的完整體系。

教育界如何面對後政改時期

教育界如何面對後政改時期

教師需要多進行深度閱讀,釐清基本概念,常推國家及香港發展歷史,不「離地」而「抽空」地引發討論,才是正途。總言之,學生受教育同時教師也要提昇認知水平。政改只是一時,教育將會長久。

教師60歲退休的疑惑

教師60歲退休的疑惑

從學校管理層角度看,老師自然延任,選擇權操諸他人手中,這不是個好安排,因為資校老師本來就是「易請難送」,表現欠佳者要辭退非易事,等到其退休時,竟然又可自選留下,當然非管理層所願的。而且眾多舊人留任,青年中年老師要「上位」又增難度,士氣受打擊,乃至影響教學,管理層又頭痛了。

校本評核有重大調整

校本評核有重大調整

某報標題指取消校評是教改精神的失落。筆者認為,這是言重了!(事實上)校評實施三年多以來,流弊不少,因為每科均施行校評,師生工作量大增,壓力沈重,與教改提出的「拆牆鬆綁」、「愉快學習」、「求學不是求分數」等理念背道而馳……

通識教育定位再思考

通識教育定位再思考

號稱跨科目範疇的通識科,作為一門新設學科,其學理基礎薄弱。指定學生必修必考,於全球各地高中教育乃屬首創。實踐幾年以來,在教、學、評三方面均存在不少問題,遑論社會上引發之爭論。因此,當局宜趁此次檢討的機會,開放思維,進行較大步伐的改進。

教育界待拆之彈——英文中學議題

教育界待拆之彈——英文中學議題

由於本港整體適齡學生人口近年持續下降,按此趨勢,現在100多所全英中,另100多所雙語中學肯定會面對英語班減少的問題,這對學校管理層、教師、家長、校友均有一定程度的衝擊。再從整體香港狀況看,400多所中學,當中英文中學比例一定會減少,社會人士特別是家長也許有更大的不滿!

拉布行動與工會角色

拉布行動與工會角色

教師群體利益與政治訴求存在衝突時,議員會將何者置於優先位置。功能界別代表以反映/維護該社群意見/利益放於首位,抑或選擇優先爭取一己的政治訴求?作為教師工會,當政治、專業與權益有衝突時,如何面對與取捨。

風起雲湧的通識教育科檢討

風起雲湧的通識教育科檢討

通識科的檢討並非針對當時政治局勢,而是與其他科目一致地,在恒常檢討計劃中逐步實施的。大家若以平常心對待,也許不會有太多不必要的聯想;社會人士、評論者、政黨等等,請多點尊重業界人士,勿隨便以外行人企圖去指引內行人。

嚴霜烈日過 春風到草廬

嚴霜烈日過 春風到草廬

本文標題原為詩句:「嚴霜烈日皆經過,次弟春風到草廬。」漫畫大師、藝術全才豐子愷先生很愛以此兩句題旨入畫。作為自勵或互勉亦可,對目前中、小學校長、教師尤其合用。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