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Art Tech交流案例盤點二:實境模擬技術之應用

Art Tech交流案例盤點二:實境模擬技術之應用

所有數碼創建內容,都和影像設計和視覺藝術展現效果的安排有關,所以這幾類實境模擬技術,對各類藝術形式,特別是「視覺藝術」的學習和創作表現,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林桂光 作者: 林桂光
2021-08-28
教育眼

標籤: ARArt TechMRVRXR創作增強現實實境模擬技術擴展現實教育數碼林桂光混合現實虛擬現實視覺藝術資訊科技
所有數碼創建內容,都和影像設計和視覺藝術展現效果的安排有關,所以這幾類實境模擬技術,對各類藝術形式,特別是「視覺藝術」的學習和創作表現,有很大的拓展空間。(Shutterstock)
所有數碼創建內容,都和影像設計和視覺藝術展現效果的安排有關,所以這幾類實境模擬技術,對各類藝術形式,特別是「視覺藝術」的學習和創作表現,有很大的拓展空間。(Shutterstock)

本文繼續從Low Tech Art 和High Tech Art兩種技術應用模式,看前文介紹過的另外幾類現代科技對藝術教育的課程拓展和學習優化,可以有哪些具參考價值的案例。今次集中討論實境模擬技術:VR、AR、MR、XR。

在近年不少資訊科技教育研究,都認為虛擬現實(VR)這種科技,即阻擋現實世界,為使用者創建一個全數碼化、身臨其境的體驗,會是未來教育創新的十大學習科技之一。

因為實境模擬技術,其中會涉及不少影像元素、藝術多媒體形式;以及可以進行跨時空展現,特別是在VR科技改進過程,又增加了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簡稱MR);甚至是融合V、A、M互動形式的擴展現實(Extended Reality,簡稱XR)。

所有數碼創建內容,都和影像設計和視覺藝術展現效果的安排有關,所以這幾類實境模擬技術,對各類藝術形式,特別是「視覺藝術」的學習和創作表現,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用家戴上VR眼鏡,拿著手柄進入了虛擬世界。使用手柄撥弄眼前的小圓球可以改變VR世界中的白天與晚上。(Shutterstock)

VR: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

前文介紹過比較成熟的VR技術,已普遍應用到不同的藝術學習及創作,例如:藝術鑒賞、觀看演出、音樂創作、繪畫設計、攝影視頻等。

有些香港小學亦建立一個虛擬視像平台,讓學生把在平板電腦上創作的藝術作品,結合VR、AR及體感科技,具體地呈現出來。學生的美術作品從個體變成群體,從平面變成立體,從靜態變成動畫,增加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和想像力。

這樣更可以利用這種開放平台,讓學生作品以不同的數碼形式呈現,並與其作品產生互動,提升學生對視覺藝術的興趣和想像,從而促進主動探索,培養自主學習的精神。而學生透過即時的評價和回饋,以及自主和多元化的視覺藝術學習過程,既能提升高階思維能力,又能增強協作能力和評賞能力,切合新世代核心素養的建構和提升。

外地一家叫「大腿」的公司,設計了一個將3D打印和VR虛擬世界結合的創作平台。用家戴上VR眼鏡,拿着手柄進入了虛擬世界。使用手柄撥弄眼前的小圓球可以改變VR世界中的白天與晚上。參與者可以使用兩種模式製造想製造的物品,可以是規規矩矩的將方塊搭出來,也可以是使用噴槍噴出不規則線條,做出具創意的虛擬數碼圖像。

AR: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

AR,即在使用者的現實世界疊加數碼創建的內容,其應用比較簡單,可以作為中、小學美術學習創新的入門技術。因為它包括了圖像識別設計、二維碼技術掌握、簡單的app程式編寫、學習內容編撰等環節,涵蓋藝術與科技,是很好的Art Tech專題研習設計素材。

借用的例子有香港郵政2017年推出「活化香港歷史建築II」的一套6枚郵票,介紹了6個活化歷史建築項目。它所採用的便是AR(擴增實境)技術,只要開啟「香港郵政郵票」流動應用程式,將鏡頭對準郵票,螢幕上就會呈現出郵票中建築物的3D立體模型,同時查看建築物的簡介和360度相片。

另外是AR婚帖設計,將請柬秒變3D場景。當嘉賓收到紙本請帖後,只要下載相關手機應用程式,再以鏡頭對準賀卡上圖案,螢幕即會彈出3D虛擬場景。一對新人更會粉墨登場,親自邀請賓客出席盛宴;把手機圍繞囍帖觀看,場景亦會同步轉動,AR內的景物富真實感。

若果配合現在流行的「虛擬化身」(Avatar)設計,美術老師可以轉化成主題數碼動畫創作教材。

只要下載相關手機應用程式,再以鏡頭對準賀卡上圖案,螢幕即會彈出3D虛擬場景。(Shutterstock)

此外,還有中學生的營商實驗活動,以「物卿情重」為題,其中一款「AR遊戲T恤」設計也採用了Pokémon GO般的AR技術,玩家需要下載一個由該校開發的手機應用程式(App),再把鏡頭對準T恤,手機螢幕便會出現相應的立體圖案。

荷蘭有一間名為The Museum of Stolen Art的博物館,專門展示被偷竊或損毀的藝術作品,然而館內並無畫作、全是畫框。不過,參觀者用手機掃描畫框內的二維碼,便可看見畫作原貌,讓人藉此反思藝術的價值及損毀的代價。

筆者3年前參與一項由幾間幼、小學校協作的STEM教育課程設計試驗,主題是種中草藥,其中一個環節便是設計一般草藥圖像辨識App。若果將圖像改為經典名畫,就可以用AR技術變成初級校本畫廊App,讓學生視藝創作,有更廣泛曝光機會。

MR: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

MR即是在使用者的現實世界疊加可以與之互動的數碼創建內容,和XR的技術一樣是比較複雜,亦渉及昂貴器材,只能與科研機構合作研發,或者借用一些專業平台。

例如有教會中學和香港大學工業及製造系統工程系合作,申請「走進數碼虛擬畫廊」QEF項目,借用港大自行研發的虛擬3D沉浸式可視化交互環境系統「imseCAVE」,在學校創設虛擬立體美術畫廊及在虛擬牆壁展示畫作。觀眾佩戴3D眼鏡進入畫廊,藉身體移動及手掣操作,便可遊走虛擬空間,以不同角度欣賞畫作。

一般學校也可以考慮租用「塗鴉模擬器」(Kingspray Graffiti Simulator)做創作實驗。Kingspray是一款借助HTC Vive虛擬實境平台,給虛擬實境和塗鴉藝術愛好者展現驚人逼真繪畫效果。

MR和XR的技術比較複雜,亦渉及昂貴器材,只能與科研機構合作研發,或者借用一些專業平台。(Shutterstock)

早前介紹過的立體攝影,也許是高小或中學生可以嘗試的科技攝影藝術。年初看到報道,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數名學生以8K技術,360度拍攝香港海事博物館內7個館藏,製作「360博物館」虛擬導覽影片,並發布至博物館的YouTube頻道,令市民可安坐家中,用指尖滑動電子螢幕或以鍵盤「參觀」博物館及欣賞展品。

也有本地初創企業EvenXtra,利用類似的虛擬展示概念,搭建平台協助全球企業及廠家,將產品及服務,轉型舉行線上展覽和會議。所以美術教育也要開始考慮發展線上、線下的混合式學習(Blended-learning),以推動教學創新和表現創新。

「亞太創藝談」系列之31

更多精采文章

  • 都大創意藝術畢業展  以創科重新演繹藝術都大創意藝術畢業展 以創科重新演繹藝術
  • 是開始?還是結束?:從哲學、文化、科學及社會角度,全面了解你想知的元宇宙是開始?還是結束?:從哲學、文化、科學及社會角度,全面了解你想知的元宇宙
  • Art Tech交流案例盤點四:網絡、電玩與人工智能Art Tech交流案例盤點四:網絡、電玩與人工智能
  • 小本大戰元宇宙小本大戰元宇宙
  • 元宇宙科技配合虛擬世界,大幅提高公司培訓成效元宇宙科技配合虛擬世界,大幅提高公司培訓成效

  • 香港藝術還需要什麼?
  • 印象派筆下出浴的女子
  • 一張畫道盡印象派故事

林桂光

藝術教育行政人員,司職教育局學校督學及中小學課程發展30年,熟悉課程及學習活動設計。業餘探討現代纖維藝術及數碼藝術的發展,並對「知識管理」及「移動學習」等課題進行探究。亞太藝術創意教育交流協會會長、廣州市少年宮少兒美術學校顧問、香港電訊盈科附屬信息科技教育部STEM策略顧問、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創會會長、香港藝術館之友會首任理事。
View all posts
標籤: ARArt TechMRVRXR創作增強現實實境模擬技術擴展現實教育數碼林桂光混合現實虛擬現實視覺藝術資訊科技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朱長老是中華文化難得的通才。(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報道

著名養生專家朱鶴亭逝世 享耆壽94歲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7
(左至右)楊網凱、孫東、唐偉章和林高演在香港桂冠論壇啟動禮上。
灼見創科

香港桂冠論壇11月舉行 逾20位邵逸夫獎科學家分享研究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7
金教授表示香港的經驗可供內地參考。(徐佳鳴提供圖片)
灼見報道

金冬雁:新冠未遠離毋須緊張 嚴守三道防線可抗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1
楊博士花了8年半工讀,學會了公司整體運作方式,以及行業的經營經驗和模式,為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開始。
灼見專訪

珠聯璧合 共創香江茶文化新局──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1
楊孫西博士是香港珠海學院「智珠驪探」系列活動開場嘉賓。
灼見專訪

細說與香港珠海學院的學習因緣──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31

影片

  • 楊孫西:與香港珠海學院有何淵源?如何聯手「珠海」推廣茶文化?
  • 黃錦輝教授:美債違約暴露兩黨政治出了什麼問題?中國如何協助美國處理危機?
  • 黃錦輝教授:美國朝野為什麼也爭論ChatGPT?如何讓學生正確認識AI新工具?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敘利亞歷經天災、內戰如何重建? 美國制裁下的文明古國新面貌
  • 黃錦輝教授:G7計劃把北約亞洲化會否得逞?王毅與沙利文會晤能夠改善中美關係?
  • 數碼港CEO任景信:綠色科技如何成為資本新寵、年輕人鍾情的事業?企業怎樣發掘碳數據商機?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阿富汗、敘利亞為什麼是輸出難民最多的國家?揭開塔利班政權神秘面紗
  • 葉問外甥盧文錦師傅:葉問如何智鬥軍閥排長?怎樣三招擊敗日本憲兵教頭?有沒有做過國民黨特務?
  • 太古集團唐偉邦:屋頂耕種,也是可持續發展?今日廢棄之物,是明日可用資源?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生存、生活、生命生存、生活、生命 常霖法師
  • 花落誰家花落誰家 陳家偉
  • 孩子,加油啊!孩子,加油啊! 陳家偉
  • 水墨心境 時空賦能:馮永基七拾藝術展水墨心境 時空賦能:馮永基七拾藝術展 益行
  • 訪港三大問題和答案訪港三大問題和答案 張建雄
  • 馬來東鐵 影響新加坡馬來東鐵 影響新加坡 蔣匡文
  • 欠缺同理心自製公關危機欠缺同理心自製公關危機 文振球
  • 著名養生專家朱鶴亭逝世 享耆壽94歲著名養生專家朱鶴亭逝世 享耆壽94歲 本社編輯部
  • 從傳奇看唐代男女之放浪從傳奇看唐代男女之放浪 楊興安
  • 全球南方隨東方崛起年代已開始全球南方隨東方崛起年代已開始 張建雄
  • 未來的技能 ‧創意未來的技能 ‧創意 何劍輝
  • 書店風景書店風景 張灼祥
  • 2元乘車優惠是另類「維穩費」2元乘車優惠是另類「維穩費」 陳景祥
  • 歐洲議會論壇談新冠病毒歐洲議會論壇談新冠病毒 彭泓基
  • 香格里拉對話與中美軍事外交香格里拉對話與中美軍事外交 盧兆興
  • 重遊杭城,西湖尋夢重遊杭城,西湖尋夢 施林海
  • 人間有知音人間有知音 沈言
  • 美國財困的外交軌跡美國財困的外交軌跡 袁彌昌
  • 基建狂魔.天地高歌基建狂魔.天地高歌 陳鳳翔
  • 陳家亮教授:花園大廈鄰里情 成就醫者父母心陳家亮教授:花園大廈鄰里情 成就醫者父母心 編輯精選

推薦作家

  • 楊興安
  • 周延
  • 莊太量
  • 益行
  • 潘銘基
  • 沈言
  • 鄭明仁
  • 陳景祥
  • 郭一鳴
  • 蘇文傑
  • 潘文慧
  • 温愛詩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