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一些旅遊和體育項目一直是發達國家領先,中國從後追趕十分吃力。例如足球,問題很複雜,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網球的四大滿貫,分別在倫敦、紐約、墨爾本和巴黎舉行。英國、美國、澳洲、法國是傳統的網球國家,中國急起直追,一直未能夠取得重大突破。昨天有中國18歲的小將商竣程(世界排名最高只是第149)打入準決賽,以2比1惜敗於世界排名第5的球員,是不錯的成績。遠洋郵輪旅遊產業亦是美西方發達國家的名片,全球中產有閒階層以上的小眾才能夠花費得起乘坐郵輪到處遊歷享受,這方面中國也正在急起直追。
在造船產業方面,中國現在已經全球領先,如今昂然進入郵輪旅遊產業,值得深入了解。2024年1月1日,從上海首航的「愛達魔都號」,是中國自己建造的第一艘大型郵輪,可以游遍最廣闊的海面。現在的航線是以上海為母港,包括日本、韓國及東南亞航線,在東海、黃海、南海一帶服務,停泊途經各國的港口。愛達魔都號由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於2019年10月18日開始建造,去年11月4日交付船東中船嘉年華公司,今年1月1號正式營運。愛達魔都號長324米,寬37米,14萬載重噸,24層樓高,有2125間客房,可載乘客5246人,全船有5G信號覆蓋。如果把郵船豎立起來,比迪拜的帆船酒店還要高出3米。整船零件數目,相當於C919大飛機的5倍,「復興號」高鐵的13倍。它的研製過程,是中國作為大國重器最熟悉的場景,就是「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創新,是為了每一個完成的環節都要比全球已有的更先進更完備。
迎接屬於中國人的大航海旅遊時代
郵輪建造的工夫,除了造船技術之外,內殼組裝,管理模式,文化底蘊與設備裝潢都十分重要,關鍵是概念創新和中國特色。據筆者從意大利的行家朋友口中了解,建造商(中國船舶集團)在這過程中幾乎全部革新了此前的郵輪設計和造船技術。和普通貨船不同,郵輪自重每增加一噸,登船物資和人數的荷重就要相應減少,對船東來說就是空間效率減低,多花錢等於少賺錢。所以如果重量誤差超過一定限度,船廠就要支付相當高昂的罰款;誤差達到一定程度,船東甚至可以無條件拒絕接收。郵輪建造現場有量度分段和總段秤重的系統,總精度要達到萬分之五以下。怎樣確保誤差最小化,船廠要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案。
對於一般乘坐郵輪的旅行家來說,大型遠洋郵輪提供的休閒樂趣、藝術感受和海洋文化,對中國民眾來說,現仍相當新鮮,將來必會普及。儘管郵輪旅遊大眾化的程度和速度現時還不確定,估計長遠而言郵輪產業在中國發展一定有前途。至於能否最終在國際郵輪航線上取得一定的江湖地位和市場份額,現在還不確定。對旅遊者來說,反正「揚帆出海,走向深藍」就是參加未知的旅程。筆者數度經歷,登船一刻的興奮,什麼文字和語言都難以形容。愛達魔都號這顆中國的皇冠明珠,現在終於由中國自己親手戴上。從2024年開始,中國人民自茲出發,迎接屬於中國人的大航海旅遊時代。
中國造船業的發展歷程
從貨船到軍艦到郵輪,中國的造船業經過一個艱辛歷程。
歷史上中國並不是海洋大國,明朝頂多只曾經是造船大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將視野從冮河湖泊轉向遠洋深海,才只75年光景。推前159年看,滿清政府吸取了兩次鴉片戰爭慘敗的教訓之後,以成立江南製造總局(1865)為契機,開始了造船工業的嘗試,首要目標是能夠建造艦船抵禦外侮。1917年,孫中山在他的「建國方略」中,因為羨慕外國的造船能力,指出「應當興船政」。簡單五個字,道出中華民族的造船夢。新中國成立之後,1953年,毛澤東指示:「必須大搞造船工業,大力造船,建立海上鐵路」。1977年,鄧小平提出:中國的船舶要打進國際市場。改革開放以來,46年過去,回首來時路,撫今追昔,可謂感慨良多。筆者希望在不遠的將來能夠登上愛達魔都號親身體驗一番。中國的成就不是吹出來的,而是以事實來說明,一件件一樁樁明擺在那裏,只需認識,無需誇耀。Adorable Magic City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估計在不久的將來,它定會停泊到香港特區的郵輪碼頭,讓我們一睹其風采。
原刊於點新聞,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