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將面臨怎樣的經濟新秩序?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將面臨怎樣的經濟新秩序?

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的脫鈎正成為現實,其中有兩個值得注意的戰略,即「中國+1」與「中國+N」。

劉寧榮 作者: 劉寧榮
2023-01-24
知識遊牧者

標籤: 2023年中國經濟中美角力再全球化加息意識形態跨國企業
亞洲是中美角力的最主要戰場。(灼見名家製圖)
亞洲是中美角力的最主要戰場。(灼見名家製圖)

承接上文:〈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完美風暴vs崎嶇復甦〉

編按:隨着中國疫情控制政策的變化,到底2023年會面對何種前景?作者在前文指出兩種可能性,「完美風暴」(全球政經走向新低點)以及「崎嶇復甦」,而6個因素會左右預測,包括中國與世界全面通關後的未知數、俄烏戰爭會否升級。本文繼續闡述剩餘的因素。

第三個因素是央行的加息對經濟衝擊的副作用到底有多大?

2022年初,美聯儲的利率接近零,現在的利率是4.5%,達到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準,今年會推高到5.25%。雖然跟全球上世紀70年代的歷史通脹水準相比不是最高,但對中國與美國都會產生不利影響。美國經濟能否逃過滯脹,能否與衰退擦肩而過,跟通脹能否回落有相當大的關係。而通脹和利息之間的關係又非常密切。有人覺得中國經濟現在不像過去那樣依賴出口,增長靠內需,因此不用擔心美國加息對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2000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進口帶動增長的作用曾在一段時間裏愈來愈大,2007年達到頂峰,目前更多依靠內需拉動增長。但是內需也受到疫情影響,透過進出口貿易等增長手段,才能夠讓今年的經濟復甦之路走得更加順暢。

全球經濟 面臨新秩序

第四個因素是高端製造「再全球化」,中國會否缺席高端製造的全球化呢?

最近幾年,「逆全球化」大行其道,2017年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在亞洲組織了第一場「逆全球化」論壇。目前大家則看到一個新發展,在高端製造領域裏,已經出現了「再全球化」的趨勢。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曾於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移機典禮上發言:「全球化幾乎已經死亡,自由貿易也幾乎消失。」

地緣政治擾亂了全球化,使得半導體工業的全球供應鏈支離破碎,半導體行業正在出現沒有中國參與的全球化。冷戰之後自由市場經濟主導的全球化導致半導體行業的高度集中,數據顯示,台灣製造了世界60%的微晶圓和90%最先進的晶圓。

由於地緣政治與中美衝突,美國非常擔心半導體行業高度集中於台灣的現狀,政府開始介入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以改變半導體產業的分布。美國要求台積電到美國投資辦廠,從中可以看到全球晶圓的生產布局即將發生巨大變化。不僅台積電,包括韓國的三星、美國的英特爾也宣布在歐洲多個國家投資。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再全球化就是意識形態劃分的全球化。從晶圓聯盟的5位成員,美國、日本、韓國、荷蘭以及台灣,我們可以看出再全球化強調的就是共同的價值觀和地緣政治利益,構成再全球化的核心就是廣泛的、可信賴的夥伴關係。過去在香港,我們做生意的時候不問對方的政治立場,悶聲發大財。這在今天的世界已經不可能了,美國要問你的立場,只有答對了這個問題,才能一起做生意賺錢,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

第五個因素是世界到底會不會出現排擠中國的經濟新秩序?

美國看到中國過去20年的快速發展,意識到自己在戰後建立的世界經濟秩序受到了挑戰,所以美國現在想另起爐灶,摧毀自己建立的舊秩序,包括世貿組織。

最近美國在世貿組織跟中國打了兩場官司都輸了,一個與半導體相關,另一個跟香港有關。過去香港出口到美國的產品都寫着「香港製造」,現在美國要求全部更換成「中國製造」。香港是世貿組織成員,有權寫「香港製造」,但美國輸了這場官司,美國人會不會遵守世貿組織的裁決呢?不會。美國跟歐洲一直要別人遵守國際規則,但他們現在也在打破自己的規則。

美國要建立「印太經濟框架」下的經濟新秩序,就是要排擠中國,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限制高科技向中國出口。

「中國+1」與「中國+N」市場戰略

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的脫鈎正成為現實,其中有兩個值得注意的戰略,即「中國+1」與「中國+N」。

「中國+1」是特朗普上台後,尤其是疫情發生後,中美之間的對抗愈來愈激烈,跨國企業被迫提出的新戰略。他們知道中國的市場巨大,中國也是世界工廠,但由於地緣政治的影響,不能只依靠中國,所以他們紛紛準備了備胎。除了中國之外,找另外的一個國家去生產他們的產品。現在美國的很多跨國企業,將生產線搬到中國以外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甚至印度。韓國的三星則完全遷出中國,到了越南,花了整整的10年時間來完成布局。

另外就是「中國+N」。中國要以什麼樣的戰略來應對跨國企業不同的思維和不同的市場戰略?在全球供應鏈的變化中,中國目前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持份者。今天手機的組裝線可以搬到越南,但很多重要的零部件都是在中國製造的,最後拿到越南,甚至印度等其他國家去組裝。如果「中國+N」的戰略成功,那麼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就能夠得到保證。

但這兩件事都離不開外企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我們不能不說,2022年中國的疫情控制導致外企對中國的信心大受影響,所以我們如何在2023年挽回外企對中國的信心是極為重要的。

亞洲則是中美角力的最主要戰場。

中美聚焦亞太地區,自然與該地區的經濟實力有關。全球經濟預料在15年之後增長一倍,但是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佔全球增長的三分之一,歐洲只有五分之一。而全球經濟的四大領頭羊均位於亞洲,除了中國之外就是日本、印度、和東盟。

印度去年的經濟增長率非常可觀,差不多7%,今年印度的經濟增長率仍然可以超過5%,在全球也是領先的。

東盟的新加坡跟越南都屬於兩個重要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成員,一個是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一個是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越南去年的經濟增長率達到了8%,也相當可觀。由於亞洲經濟的地位,中美現在角力的重心是在亞洲。

氣候危機與新能源產業

第六個因素是氣候危機會否催生新能源產業?

氣候危機確確實實是人類面對的最大危機,正在緩慢發生。根據再保險巨頭瑞士再保險公司(Swiss Re-insuranceCompany)的數據,到2022年為止,自然災害和人為災難已經造成了268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去年在美國以及古巴發生的颶風伊恩就造成了650億美元的損失,巴基斯坦的洪水造成了300億美元的損失。

氣候危機帶來損失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新機會,催生新的能源產業發展,帶動經濟發展。全球氣候適應委員會(GCA)在2019年發布的旗艦報告中明確指出:從2020年到2030年,如果全球範圍內的氣候適應發展投資能夠達到1.8萬億美元,其產生的凈經濟效應也可以達到7.1萬億美元。

國際能源署(IEA)在《2021年世界能源展望》中指出,太陽能、風能與水利發電等再生能源以及生物能源的投資,在後疫情時代需要擴大3倍,才能有效應對氣候變化並控制動蕩的能源市場。如果這個預測成為現實,化石燃料不再是能源的主體,今後不會再成為戰爭的誘因。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3-2

延伸閱讀: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完美風暴vs崎嶇復甦〉(3-1)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與隱憂〉(3-3)

原刊於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微信平台,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題為編輯擬。

更多精采文章

  •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與隱憂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與隱憂
  • 看內地經濟 不看美國加息看內地經濟 不看美國加息
  • 中共這一輪政策轉向的意義中共這一輪政策轉向的意義
  • 香港銀行率先減息 美國加息周期快完香港銀行率先減息 美國加息周期快完
  • 中國正成為需要最佳戰略思維的平台中國正成為需要最佳戰略思維的平台

  •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完美風暴vs崎嶇復甦
  • CEO夢想
  • 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嗎?

劉寧榮

大學教授、資深媒體人,現任香港大學協理副校長(大灣區發展),曾任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助理總監、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常務副院長(商學及中國發展),推動成立中國商業學院暨企業研究院,並出任創院院長;專注政經趨勢與全球化、教育創新與領導力、戰略與品牌管理、營銷與商業傳播。他曾任職中美兩國多家媒體,長期觀察中美關係和全球發展趨勢,兩次全程採訪美國大選。出版紀實、評論和學術作品5冊。他是美國亞洲基金會、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以及德國柏林國際新聞研究院的訪問學人。中國南開大學學士,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碩士,英國布裡斯托大學博士。
View all posts
標籤: 2023年中國經濟中美角力再全球化加息意識形態跨國企業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布林肯表明今次事件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亞新社)
國際觀

布林肯押後訪華 指「氣球事件」不可接受 京智庫憂外部安全風險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4
中總會長蔡冠深(中)與兩位副會長王惠貞(左)及楊華勇(右)出席記者會接受採訪。(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中總會長蔡冠深:在世界舞台推廣香港優勢,為工商專業界提供服務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3
行政長官李家超主持「你好,香港!」啟動禮。(政府新聞處)
灼見報道

「你好,香港!」展開全球宣傳活動 50萬張機票送旅客 8萬張贈香港居民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3
布林肯訪華期間,將尋求討論俄烏戰爭。(美國國務院圖片)
國際觀

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1
去年8月,張婉婷拍攝的紀錄片《給19歲的我》於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映後,好評如潮。
字旅相逢

在電影中,捕捉永恆的片刻──專訪張婉婷導演

作者: 馮珍今
2023-02-01

影片

  • 【兔年投資錦囊】基金教父雷賢達:中美關係繼續主宰中概股表現?哪些板塊能推動恒指向上?
  • 黃錦輝教授:美國死心不息打壓TikTok所為何事?華府一名官員的意見 反映美國文化自信不再?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泡腳對改善長新冠後遺症有什麼好處?配哪些中藥可以補陽、袪濕、活血、化瘀?
  • 【兔年投資錦囊】基金教父雷賢達:除了估值平,港股升勢有什麼因素推動?美股何時轉勢反彈?
  • 美國傑出大學如何依靠社會資助、募款傳統 運用良好資金管理 維持國際一流教研──郭位教授與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校長對話
  • 曾鈺成:香港三次政改帶來什麼教訓?五部曲不復存在?
  • 曆法世家蔡興華評十二生肖運程 有哪些生肖犯太歲? 豬:小心飲食 升職有望;鼠:紅鸞星動 祿勳喜慶;牛:注意長輩 謹慎投資;虎:病符纏身 提防詐騙
  • 曆法世家蔡興華評十二生肖運程 有哪些生肖犯太歲? 羊:官符纏身 太歲三合;猴:吉吉重來 慎用國印;雞:歲破大耗 以靜制動;狗:春風得意 量入為出
  • 曾鈺成:立法會議員每年有多少天有薪假期?答案:零天
  • 曆法世家蔡興華:《通勝》春牛圖、地母經透露哪些吉凶? 流年方位須注意什麼宜忌?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從The First Slam Dunk看體育發展從The First Slam Dunk看體育發展 何劍輝
  • 在電影中,捕捉永恆的片刻──專訪張婉婷導演在電影中,捕捉永恆的片刻──專訪張婉婷導演 馮珍今
  • 從玻璃之城走出的科學家──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從玻璃之城走出的科學家──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 本社編輯部
  • 幸福常隨幸福常隨 常霖法師
  • 幸福快樂美滿的人生心態幸福快樂美滿的人生心態 張建雄
  • 美英政府擅長特務滲透和扶植傀儡美英政府擅長特務滲透和扶植傀儡 陳鳳翔
  • 賴慶芳:眾裏尋她千百度──走訪香港文化博物館賴慶芳:眾裏尋她千百度──走訪香港文化博物館 編輯精選
  • 為何中國占星日漸式微?一探中國占星歷史為何中國占星日漸式微?一探中國占星歷史 蔣匡文
  • 如何培養健康的孩子?如何培養健康的孩子? 馮文正
  • 年年是好年──韭菜花炒生死戀年年是好年──韭菜花炒生死戀 李文基
  • 兔躍新程萬事宜 喜迎綠色氣候行動兔躍新程萬事宜 喜迎綠色氣候行動 編輯精選
  • 為師之道:當學生有新想法 千萬不可說不──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為師之道:當學生有新想法 千萬不可說不──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 本社編輯部
  • 誰殺死了紙皮婆婆?誰殺死了紙皮婆婆? 徐家健
  • 中國「既濟」台灣「不濟」的現象中國「既濟」台灣「不濟」的現象 張建雄
  • 生存的力量生存的力量 廖書蘭
  • 撲滿的故事撲滿的故事 譚寶碩
  • 能加人工嗎?能加人工嗎? 李志強
  • 子承父業子承父業 黃珍妮
  • 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 本社編輯部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泡腳對改善長新冠後遺症有什麼好處?配哪些中藥可以補陽、袪濕、活血、化瘀?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泡腳對改善長新冠後遺症有什麼好處?配哪些中藥可以補陽、袪濕、活血、化瘀?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盧兆興
  • 李志強
  • 劉銳紹
  • 陳鳳翔
  • 張宗永
  • 車品覺
  • 卓王詠詩
  • 常霖法師
  • 何劍輝
  • 徐家健
  • 陳文鴻
  • 周光蓁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