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9月初一篇文章建議政府應盡快成立「疫情下經濟復甦委員會」,目標是保障和促進香港現有的優勢產業和私人消費,並促進市民對未來經濟復甦的信心。穩定社會和經濟一樣重要,但兩者有很大分別;經濟會受國際大環境影響,香港的主導空間較小,穩定社會的政策,政府的主導則為首要。
香港以前有中美兩條大水喉照着,當然如魚得水,左右逢源:將中國帶給世界,將世界帶給中國,就可持續經濟繁榮。現在美國已反面不認人,制裁不斷加強;內地的好意和支持,一些港人視如蛇蠍,已無福消受。這是香港幾十年來未經歷過翻天覆地的社經轉變,香港如何自處?這不只是政府要提供答案的問題,也是每個港人須撫心自問,香港出路何處去?
今年的《施政報告》,在社會極度分裂狀況下,施政應以穩定和團結為首要目標,並不需要有什麼大理想。但話雖如此,政府仍有幾件大事必須妥善處理。
嚴防第四波疫情
政府應以最壞情況以防範第四波疫情,全面考慮各方面的問題:疫苗接種的時間和安排、醫療硬件的安排、檢疫的安排、內地與香港醫療合作、公私醫療合作、社交距離、正確發放訊息、醫護人手和其他相關人員的安排、不同專業的配合、本地生產及分發口罩等。政府和市民在這方面已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各項措施應繼續完善,未來估計會做得更好。
但如何適時購置得疫苗?如何適當安排接種疫苗?始能達至公平和效率,至為重要。不然,社會又會進入一個紛亂的循環。跟據上次全民檢測的觀察,現在市民對政府大規模的防疫措施,仍有各方面的憂慮和不信任,政府必須改善政策和措施的透明度,詳細向市民解說,以爭取市民的信任和配合。
全力籌組立法會選舉
除了防範第四波疫情外,重中之重政策必然是全力籌組明年9月的立法會選舉。在全球關注和市民強烈要求下,再改期已不是選項。因此各項的應變措施,必須及早處理,包括延長投票時閒、設立更多票站、招募和培訓更多工作人員、提供老人優先安排、策劃和執行宣傳投票、重啟選民登記、邀請國際選舉監察組織代表來港的安排等。至於境外投票的安排,無論在法理和技術上都非常複雜,在不足一年的時間內,實在不容易處理。
加強關愛基金補漏拾遺
香港今年的「派錢」方案,是以永久居民為基礎,所有居港和境外的富裕永久居民,都包括在內,可以領取10000元;反之居港低收入的未來永久居民卻得不到津貼,這明顯違反公平和需要的原則,政府實難以自圓其說的。「關愛基金」在不久前推出的「低收入家庭新來港定居成員一次過津貼計劃」,合資格巿民可獲10000元津貼,這是全民「派錢」的補漏拾遺方案,值得讚賞。
香港需要更多補漏拾遺的措施,以達至社會經濟公平,政府必須適時處理。試舉一例:新加坡及美國的「派錢」方案,都會採用不同形式惠及18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兒童,香港的「派錢」方案至今仍未能有所兼顧。此外,劏房戶面對高昂租金的問題,政府也是束手無策。
重建香港國際形象
香港作為國際貿易和物流中心,以及金融和商務中心,在今次的「反修例」事件和美國政府的制裁下,無論在實質上或形象上,短期內已大受打擊;長期是否能恢復元氣,現在大家都不感樂觀。社會近期更瀰漫着一鼓無名的恐懼和憂慮,美國政府是否會進一步削弱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例如禁止在港金融機構參與使用SWIFT的美元國際支付系統,並干預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這將是美國摧毀香港國際經貿地位的終極武器,但以目前港對美仍有一定的政經價值,本人認為美國並不會全面實施。而在某些情況下,在香港的一些金融機構可能被嚴厲制裁,並非不可能。香港的監管當局和金融機構,必須嚴格執行國際標準的合規守則,避免給予美國政府制裁的藉口。
重建香港國際形象,已成為香港一個非常迫切的策略,這是一點一滴,相當困難而政府並不熟識的工作,政府髙層必須重視。當反對派的國際戰線全面告捷,香港絕不可坐以待斃。香港政府內部的國際事務人才可能不足,必須邀請民間和商界參與,建立高層次的國際公關團隊。試舉一例,香港領導人將出席今年12月APEC的領導人視像會議及明年在新西蘭的年會,這仍是要林鄭代表香港站台的,到時美國和澳洲領導人都會出席,她如何能獨當一面,代表港人表現得不亢不卑,實不容易。
此外,在《國安法》的正確執行下,重建國際社會對香港自由和法治的信心,致為重要;沒有這方面的工作,香港金融和商務中心的地位是岌岌可危的。近期一些國際商會的內部調查顯示,其部份會員已減少在港投資,並有撤資的打算。
放下政治敏感議題
在現在的大環境下,施政不可逆水行舟,只能順勢而行;政治敏感的議題,應該避免硬闖。觀察各反對派之間的角力,他們對政治議題的抗爭力度,在面對明年的選舉,定是有增無減的。試舉一例,政府現在仍全力推動盡快通過的「明日大嶼」前期顧問研究撥款;一個以十年計的填海計劃,另加上全面發展所需超過十年的時間,顧問研究就算推遲一至兩年,實際後果很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明日大嶼」第一期涉及6000多億的經費,在現時政治社會氣氛下,加上財政儲備亦大減3000億至約8000億,市民憂慮有增無減,是可以理解的。
近期香港政局混亂,可能出現新一波的移民潮;政府宜多觀察一段時間,計劃有可能需要作出調整。再者,跟據香港政府統計處近期公布的最新2020/2069人口預測,人口會增長到2044年的810萬,然後則慢慢下降;但跟據較早期2017年所作的2017/2066人口預測,香港人口髙峰在2043年為822萬。若把兩項髙峰期的預測作比較,2020年的最新人口預測是下降了120000人,這對「明日大嶼」的迫切性已明顯有些紓緩作用(「明日大嶼」預計可提供居所給700000人)。
香港已進入了後疫情、後制裁年代,社會復和遙遙無期,林鄭的政治資本亦消耗得差不多;我們等待英明領導的出現,港人必須緊守綱位,憑良心做事,不要自亂陣腳,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