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區議會選舉於上周日(22日)舉行,爆出不少驚人賽果。是次選舉的投票率為47%,為回歸後多次區選的新高,約有46.8萬名已登記選民投票。431個民選議席中,建制獲298席,約佔7成;泛民獲112席,佔約26%;相比去屆區議會選舉,建制派少3席,泛民則多21席,然而基本布局仍是由建制派主導全數18個區議會,未見出現「翻盤」的情況。
「傘兵」搶灘成功 部分雙料議員落馬
值得留意的是,因去年佔領行動而成立新組織或獨立參選的候選人(傳媒稱為「傘兵」),在選前被看淡下,成功在多個選區獲勝。其中獨立人士徐子見,於漁灣選區擊敗民建聯核心人物鍾樹根,以及青年新政的鄺葆賢於黃埔西選區擊敗九龍城區議會應屆主席劉偉榮,可說是最令人意外的賽果。另外,多名競該連任的立會區會雙料議員,包括民主黨的何俊仁(樂翠),民協的馮檢基(麗閣),民建聯的葛珮帆(頌安),以及前述的鍾樹根,均意外落敗,勢影響各黨派於2016年立法會選舉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的部署。
至於是次選舉的大贏家,非泛民政團「新民主同盟」莫屬,該黨本屆派出16人參選,15人獲勝,當選比率超過九成,令新民盟於區議會議席數量倍增,一躍成為泛民光譜的第三大黨。評論認為,結果反映着眼年輕人的溫和本土路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王永平:建制原部署痛擊泛民 最後結果乃意料之外
灼見名家就這次區議會的選舉結果,邀請前問責局長、時事評論員王永平為讀者分析。王永平表示,這次選舉結果超出了他的預期。他認為今次建制派有很明顯的策略,原本是以大勝泛民為目標。
王永平指,建制派在這次選舉有兩個明顯的目標。第一是贏得更多議席,進一步削弱泛民的勢力,第二是有策略性地把一些泛民領袖拉下馬,令他們出選不了來年超級區議會功能組別的選舉。
為何會說建制今次原本是想大勝?王永平認為,只要細心觀察,不難發現在事前的選民登記階段,建制派花了很大的精神去擴大選民的登記比率,這由長者新增登記選民破紀錄大升可以見得。另外,政府亦做了不少配合,例如在鉛水事故中不斷帶出「泛民不要政治化」的信息,在選舉前一星期亦推出「欣賞香港」運動,營造社會和諧的氣氛,希望主打地區事務的建制派可因而受惠。
雙方大老落馬 性質原因不盡相同
然而,意料之外的是,事前外界不看好的「傘兵」,成功吸收了不少新票源,打亂了建制派的部署。「雖然他們(建制派)在最後出來說選舉結果是可以接受,但我認為他們對選舉結果應該是不太滿意的。目標只可說是部分達成。」
至於雙方大老下馬,王永平認為要分清楚性質不同之處:「泛民的失利,主要是因為建制出盡一切策略,圍攻之下而造成的,如果是一對一選舉,兩位元老(何俊仁及馮檢基)應該不會敗陣;而建制的滑鐵盧,則是在被名不見傳的候選人一對一挑戰下,選民以投票表達不滿,支持新生代,而導致這個結果。兩者不可以混為一談。」
「傘兵」懂得遊戲規則 有望開拓新局面
王永平觀察到,差不多所有「傘兵」的競選口號及政綱均以地區事務為主,顯示他們懂得遊戲規則。「他們的競選策略與以往社民連、人民力量等以政治議題為本的激進派有很大差異。現在看來『傘兵』想做到的,是長期扎根社區,累積實力。我認為這將是一個全新的局面,可以大大地改變香港當前的政治局勢。」
王又指,現在47%投票率,與外地(例如台灣)的6、7成投票率比較,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而我們要注意的是,建制在今次區選已差不多動員了所有年長人士的票源,無論在登記率及投票率均已很高,相反,年輕一代(例如18-28歲)的登記率只有5、6成,仍有接近40萬人未登記,發展空間很大。」王永平總結時認為,若年輕一代受到今次區議會選舉的結果鼓舞,進一步增加其參與程度,下屆立法會絕對有可能出現「變天」,這是不論泛民及建制均要盡快正視的現象。
(封面圖片:亞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