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過後,教育界已出現翻天覆地的轉變,所有學校都加快了發展電子學習的步伐,並將教學場域由學校延伸至學生家中。2020年,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青年創研庫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電子教學使用率比平常日子已有大幅提升,學生平均使用電子學習時間由疫情前的平均1.88小時,提升2.5倍至平均4.72小時。可見,大眾普遍認同電子學習已是社會大趨勢。
事實上,現今學生已不一定將實體課業放在書包裏,而是可以透過線上作業完成相同的程序。而且,教師亦不一定在黑板上寫作業,而是可以經由學習管理系統(LMS)將信息發布到學生通訊群組,而這種模式經已成為一種常態。
混合式教學的挑戰
儘管教育界普遍認同,混合式教學有潛力改變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方式,亦為教學環境帶來創新的改變,不過不少人仍對混合式教學有錯誤的想法。早前跟同事談起實行起來的困難與挑戰時,對方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實行混合式學習沒有難度啊!我們都在使用Google Classroom的!」
他們以為,混合式教學只不過是將教學內容電子化而已。因此,只要投資大量資金購買最新的科技設備,例如平板電腦、虛擬實境設備或教學軟體等,便能改善學習體驗,並提供更豐富的學習機會。由此,混合模式的成功經驗就只能持續透過更新、更昂貴的工具來複製而成。然而,這代價只會愈來愈高。
混合式教學的反思
毋疑將教學內容電子化能被視為邁向新學習模式的第一步,但筆者認為,教師不應滿足於此。首先,真正的混合式學習提供了多種學習渠道,包括在線和傳統課堂。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台獲取教材、視頻、課程資源等線上內容,同時也可以參與傳統課堂中的面對面教學和討論。這樣的結合使得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式來學習,提供了更全面的學習體驗。
然而,它不能只由教師為主導,而是應該賦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定掌控權,亦即是學生能夠主動控制情境,並成為知識創造者。這意味着學生能夠自主選擇學習的方式和節奏,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興趣進行學習。他們可以依據自己的學習風格和節奏來安排學習內容,同時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和需求,來選擇是否深入了解某個主題或重複學習某個概念。這種學習方式提供更全面的學習體驗,使得學生更加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提高了學習效果和動機。
除此之外,混合式學習亦使學生擺脫學校日程的束縛、教室的圍牆、教師的唯一專業知識,以及班級其他學生的學習節奏,從根本上改變了學校的體系和結構,為學生提供了更個性化、更主動的學習體驗。
數學科的應用
筆者亦曾應用混合式學習於數學科教學,以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自主學習的機會。例如利用預習影片作為輔助學習的策略,以幫助學生掌握課堂內容,並讓他們可以選擇學習的節奏及體驗內容的方式。另外,亦曾利用Google Form製作課前測驗,以給予學生實時回饋,從而方便日後進行更有意義的面對面交流。
這些平台都令教師毋須站在教室前面,而是可以根據學生的個別需求提供定製化的指導。由此,學生可以自行設定目標、制定自我監察策略、並進行自我反思,以持續改進,同時亦能掌握學習模式、學習節奏以及學習地點。可見,混合式教學具有一定顛覆性,將教學重心由老師轉移至學生。
總括而言,混合式學習為教育發展邁向一大步。它可以讓學生能夠主導自己的學習,並為此肩扛更大的責任,但這一切皆取決於教師選擇的方向。學生於學習過程的主動性不能僅限於提升硬件配套本身,而是需要教師有意識到創造有利發展的條件,才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投書者簡介:
中學老師,任教數學及通識教育近20年。
醉心鑽研各種教學方法,相信課堂總有奇妙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