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發光熒屏,智力危機!

發光熒屏,智力危機!

「死亡之科」可以活轉過來嗎?(之四)

六歲以前,凡有熒屏的東西都對閱讀有害。千萬不要為了讓孩子暫時安靜就給他一個手機當「奶嘴」用,頭六歲教不好,為時已晚。

胡燕青 作者: 胡燕青
2016-04-11
藍色候鳥

標籤: 手眼配合死亡之科熒屏耐性閱讀
智能電話滿足人類的操控慾望,書本則要求你付出心血時間與它培養感情。你會挑哪一種?(Pixabay)

發光熒屏,智力危機!

智能電話滿足人類的操控慾望,書本則要求你付出心血時間與它培養感情。你會挑哪一種?(Pixabay)
六歲以前,凡有熒屏的東西都對閱讀有害。千萬不要為了讓孩子暫時安靜就給他一個手機當「奶嘴」用,頭六歲教不好,為時已晚。
凡有熒屏的東西都對閱讀有害——當局要推行電子課本,我強烈反對!如果嫌書本太重,只要刪除當中的許多圖畫和不用反光的粉紙、改回輕一點、可以畫花寫字的紙張就可以了!要知道,書本上的圖畫怎也鬥不過熒屏。過多的圖畫更會連孩子的想像力也殺死。如果嫌書本太貴,不那麼精緻不就成了嗎?布景華麗,但內容貧乏的東西,電視上已經太多了。孩子書吸引的應該是文字。

錯過孩子「窗戶歲月」  父母後悔莫及

六歲以前,是孩子的關鍵時期,叫做「窗戶歲月」(Window Years)。一般來說,小朋友在這時期各個感官大大打開,學習能力極強。此時,我們應該把最有用也最有趣的東西——文字——送給他們,讓他們一生受益。可是,當「文字」毫無章法、形相可怕兼且來勢洶洶,更要求孩子用他們尚未發展的肌肉來抄寫、默書、測驗,誰都會敬而遠之。因此,誘導孩子認識文字的最佳方法就是先認讀、後書寫、趣味增加後才加強提升,不可偷步,也不可在任何一刻傷害他和文字之間的關係。當閱讀的樂趣大於書寫的艱難,孩子才有希望。但且慢,這條路本來就不容易走,教育工作者還得應付一個大敵人呢。
相比起書本,智能電話的聲音、相貌和服從性格是多麼的貼心啊!如果書本是個朋友,智能電話則是個「好使好用」的奴隸!裏面有影片,有玩具,有對話,一旦落到孩子的手裏,他們還懂得欣賞文字嗎?
且不要說熒屏上發出的藍光(藍光是否傷眼,眾說紛紜,我的眼科醫生就力陳其害,認為幼孩應該遠離,我亦寧可信其有),現在單說有熒屏的電子產品如何戕害兒童學習語言的能力。

操控慾望一旦存在 閱讀就會出現困難

第一,智能電話滿足人類的操控慾望,書本則要求你付出心血時間與它培養感情。你會挑哪一種?書本是一個主體,你讀書,是在聆聽作者說話。而智能電話則「扮作」你的奴隸,它是根據你的指頭動作來反應的。聽說有嬰孩很小的時候就爬到電視機前伸出手來撥,其操控慾望已經顯露無遺。可見,無論什麼熒屏,都可能給孩子一個錯覺:只要一撥,我就可以隨心所欲地看我想看的東西了。但書本呢?你要看多久才能完成一頁?電子遊戲更是可怕。熒屏遊戲,總是一層一層地玩上去的。因此,孩子老覺得自己 in control,感覺極其良好。書本呢?in control  的是作者。所以,人要謙卑自己,才能夠閱讀,而孩子應該習慣這種謙卑。習慣了 in control 就麻煩了。因此,一個智能電話,一「撥」就抹殺萬千兒童文學作家的心血!

熒屏使孩子失去耐性

第二,一位心理學家(John K. Rosemond)說過,現代的孩子無法集中多於幾秒鐘,正是電視機訓練出來的。如果把孩子交給上一輩看管,想孩子學習進度理想,你必須告訴爺爺嫲嫲外公和外婆:孩子六歲以前絕不容許看電視。六歲以後,才可以開始看有益的節目。為什麼?因為電視或電腦影片的節奏,比書本快得多了。電視每隔幾秒鐘就變化的畫面,孩子習慣了還有耐性花幾分鐘看一頁書嗎?現在我們明白這一代人為何那麼沒有耐性了。

電子熒屏使孩子失去主動學習機會

第三,無論電視、平板電腦和智能電話都在告訴孩子,學習是一種不必用腦袋思考、記憶的過程,因為有趣的卡通或畫面比文字更容易傳遞信息,例如那首充滿  “Let it go”的歌,很容易就「上腦」。但是,學習的過程,不盡是那麼容易的。那麼,文字又怎能學好?有些東西是要經過思考和練習才學得會的。老師上課時即使把自己變成馬戲班的小丑耍猴子戲,也還比不上影片呢!何況這對老師多麼不尊重啊!主動地通過五官來學習才是有益於腦袋發展的學習。電視好看,但實踐十分重要。不可讓孩子以為學習等同從電視、電話讀得到娛樂一樣。兩者是絕對不同的,它們帶來的快樂也不同。前者是短暫的、膚淺的,後者是心靈的、長久的。

熒屏使眼部肌肉發展不良 有礙閱讀

第四,看書的時候,眼睛的肌肉是轉動的——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地動,這樣,我們能夠把眼部的小肌肉訓練起來,看書就愈看愈順。看熒屏和看電視則不用如此,一般來說,孩子看熒屏時眼睛是直視的、不動的。久而久之,眼睛或會失去看書時變換焦點的能力,眼部小肌肉發展不良。這也是 Rosemond 說的。

熒屏有礙孩子的手眼配合能力

第五,孩子到了小學學習寫字時,他六年來經過訓練的「手眼配合能力」到底達到了哪個水平?一進行抄寫就反映出來了。抄寫時,眼睛來回看着黑板(或綠板、或白板)和手冊,手要同時在手冊上書寫,有些孩子覺得很容易,有些覺得甚難。這很能反映出哪個孩子小時候多用熒屏、少看書本。我很多學生小時候住在落後的鄉間,長大後學習能力更強,正因如此。

熒屏使孩子語言貧乏 語感不佳

第六,書看多了,即使是複雜的句子也會在腦海中形成聲音,書寫時如同歌曲迴盪,孩子的語感就慢慢發展起來了,將來,複雜的語句難不倒他。可惜,現在連老師也有很多處理不了複雜語句的。很多孩子長大後,語言能力逗留在小四,那是因為電視卡通或媽媽最愛看的劇集所採用的語言至多能達到這一種程度。手機的語言(例如遊戲過了一關彈出來的鼓勵語句)層次更低。記得女兒很小時對我說:「媽媽,政府的人讀電話號碼總是讀錯的。例如3397267(那時我們的電話號碼都由七個數目字組成)不該讀為339-7267,應該讀作3397-267。」我知道我和她一起背誦唐詩的遊戲如今湊效了。唐詩的七言句子大部分是4-3那樣拆分的。但我還是故意問:「何以見得?」女兒說:「我不知道,我只是覺得應該是這樣的。」這就是語感。

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才有希望

今天,要孩子不看電視、不用手機玩遊戲確實有點困難,但是,我們還是要盡力而為。不看書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不看書。智能電話不離手的父母孩子注定語文差。父母必須(必須 means 必須)以身作則,多看文字書(不包括一天可以看幾本的八卦雜誌),多用不同的詞彙,多和孩子一起動手做飯、洗碗,冬天編毛衣,夏天堆沙堡,秋節紮燈籠,春天學會各種常見花朵的名字……總之要少接觸熒屏。各位爸爸媽媽,不要逼孩子學許多「嚴重」的東西,凡事應適可而止,且要真正培養孩子的興趣。學點運動(例如跳花繩、乒乓球),學點藝術遊戲(例如小勞作),用以發展身心就好。經濟條件差的,根本就不用學,一起到樓下上超市逛公園就是最佳學習;在他們面前少用手機或電腦,這樣的話,他們的智力進步比學這學那快得多。孩子進入中學以前,爸爸媽媽,和他們一起到公園跑跑跳跳,到沙灘游泳吧!老實說,這種機會很快就消失了。到他們進了中學,會跟你出去玩才怪呢。下次再談。

〈死亡之科可以活轉過來嗎?〉系列文章:

要下一代學好中文,不能揚湯止沸,要從根本做起(十四之一)
孩子最愛哪些書?(十四之二)
認讀和書寫必須脫鈎(十四之三)
發光熒屏,智力危機!(十四之四)
輕鬆對付孩子最害怕的抄寫和默書(十四之五)
朗讀鍛鍊的不光是嘴巴,還有耳朵和腦袋(十四之六)
小學語文教材須能牽動孩子感情(十四之七)
課文不能出現「放屁」情節嗎?(十四之八)
語文老師的千古噩夢——改作文(十四之九)
從評改噩夢中醒來——取消作文命題,只設寫作範圍(十四之十)
切勿專注於學生的語文錯誤——評改作文的第二種改革(上)(十四之十一)
寫評語的竅門——評改作文的第二種改革(下)(十四之十二)
作為範文,同學的佳作比名家的更有教學功能(十四之十三)
伯樂的幸福——要牢記學生作品,如同牢記名家之作(十四之十四)

更多精采文章

  • 提升專注力的小錦囊提升專注力的小錦囊
  • 張一鳴:讀傳記讓我更有耐心張一鳴:讀傳記讓我更有耐心
  • 說話時要盡量使用豐富多變的詞彙,不要老看只有小四語言水平的電視劇。(Pixabay)「死亡之科」可以活轉過來嗎?(之一)
  • 閱讀這件「小事」閱讀這件「小事」
  • 教好下一代如何與AI「溝通」教好下一代如何與AI「溝通」


胡燕青

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前副教授。設計並教授文學創作科目。三度獲得香港浸會大學頒發的校長杯最佳教學獎(系內最佳教學獎2001,大學最佳教學獎2009,文學院最佳教學獎2012)。目前為國際基督教機構翻譯編輯。出版九本個人詩集,12本散文集,兩本短篇小說集,六本少年中篇小說,16本兒童圖畫書。曾獲得兩項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詩,散文),兩項基督教湯清文藝獎(首獎,卓越成就獎),三項中文文學雙年獎首獎(詩,少年小說,散文)。2003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藝術成就獎(文學藝術)」。
View all posts
標籤: 手眼配合死亡之科熒屏耐性閱讀

編輯精選

金教授表示香港的經驗可供內地參考。(徐佳鳴提供圖片)
灼見報道

金冬雁:新冠未遠離毋須緊張 嚴守三道防線可抗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1
楊博士花了8年半工讀,學會了公司整體運作方式,以及行業的經營經驗和模式,為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開始。
灼見專訪

珠聯璧合 共創香江茶文化新局──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1
楊孫西博士是香港珠海學院「智珠驪探」系列活動開場嘉賓。
灼見專訪

細說與香港珠海學院的學習因緣──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31
梁家傑表示,公民黨劃上句點,是因為「沒有人肯接任主席、沒有人肯接任執委」,亦無從籌款,因此很難繼續。(梁家傑Facebook)
灼見報道

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28
左起: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教授、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以及中大醫學院裘槎醫學科學教授、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總監黃秀娟教授。(主辦方提供)
灼見報道

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3

影片

  • 黃錦輝教授:美債違約暴露兩黨政治出了什麼問題?中國如何協助美國處理危機?
  • 黃錦輝教授:美國朝野為什麼也爭論ChatGPT?如何讓學生正確認識AI新工具?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敘利亞歷經天災、內戰如何重建? 美國制裁下的文明古國新面貌
  • 黃錦輝教授:G7計劃把北約亞洲化會否得逞?王毅與沙利文會晤能夠改善中美關係?
  • 數碼港CEO任景信:綠色科技如何成為資本新寵、年輕人鍾情的事業?企業怎樣發掘碳數據商機?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阿富汗、敘利亞為什麼是輸出難民最多的國家?揭開塔利班政權神秘面紗
  • 葉問外甥盧文錦師傅:葉問如何智鬥軍閥排長?怎樣三招擊敗日本憲兵教頭?有沒有做過國民黨特務?
  • 太古集團唐偉邦:屋頂耕種,也是可持續發展?今日廢棄之物,是明日可用資源?
  • 曾繁光醫生:社交焦慮症是怎樣形成的? 用什麼方法克服與治療?
  • G20綠色金融推手馬駿博士:推動雙碳要年花16萬億元,錢從何來?歐盟徵碳稅,劫貧濟富?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曾展章:有線電視的前世今生 兼談香港電視業前景曾展章:有線電視的前世今生 兼談香港電視業前景 編輯精選
  • 佛誕感言佛誕感言 常霖法師
  • 除四害除四害 陳家偉
  • 與金冬雁教授對談:面對新冠「二陽」潮,香港的經驗有什麼值得參考?與金冬雁教授對談:面對新冠「二陽」潮,香港的經驗有什麼值得參考? 編輯精選
  • 孩子,加油啊!孩子,加油啊! 陳家偉
  • 「蛙化」也好,「蛇化」也罷:王子為什麼會變成青蛙了?「蛙化」也好,「蛇化」也罷:王子為什麼會變成青蛙了? 潘文慧
  • 一個不會發燒的病人──評港事三則一個不會發燒的病人──評港事三則 張宗永
  • 細說與香港珠海學院的學習因緣──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細說與香港珠海學院的學習因緣──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本社編輯部
  • 由知港滬到知東盟的重要性由知港滬到知東盟的重要性 張建雄
  • 一個民族兩種青年人態度 未來發展前景或會成兩樣一個民族兩種青年人態度 未來發展前景或會成兩樣 阮紀宏
  • 珠聯璧合 共創香江茶文化新局──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珠聯璧合 共創香江茶文化新局──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本社編輯部
  • 5月兩個峰會各有心思5月兩個峰會各有心思 張建雄
  • 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立  委任王于漸劉兆佳鄭永年等56人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立  委任王于漸劉兆佳鄭永年等56人 本社編輯部
  • 書店風景書店風景 張灼祥
  • 金冬雁:新冠未遠離毋須緊張 嚴守三道防線可抗疫金冬雁:新冠未遠離毋須緊張 嚴守三道防線可抗疫 本社編輯部
  • 從傳奇看唐代男女之放浪從傳奇看唐代男女之放浪 楊興安
  • 夏寶龍訪澳門 對港澳及大灣區的意義夏寶龍訪澳門 對港澳及大灣區的意義 盧兆興
  • 香港應該創建世界級和有權威性的知識型機構香港應該創建世界級和有權威性的知識型機構 謝祖墀
  • 陶傑:《奧本海默》此時此地的弦外之音陶傑:《奧本海默》此時此地的弦外之音 編輯精選
  • 2元乘車優惠是另類「維穩費」2元乘車優惠是另類「維穩費」 陳景祥

推薦作家

  • 楊興安
  • 周延
  • 莊太量
  • 益行
  • 潘銘基
  • 沈言
  • 鄭明仁
  • 陳景祥
  • 郭一鳴
  • 蘇文傑
  • 潘文慧
  • 温愛詩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