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龍應台:走一條沒走過的路

龍應台:走一條沒走過的路

做一件「超過」的事,通常也是獨處時與自己深度對話,才能完成。

編輯精選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2-13
書海尋珍

撰文:龍應台(知名作家) 圖片:天地圖書提供

標籤: 天賦極限獨處生活繪畫
《油菜花──小樹版》(龍應台繪圖)
《油菜花──小樹版》(龍應台繪圖)

編按:兩岸四地知名作家龍應台於2017年移民台灣屏東潮州鎮,開始鄉居,行走於鳳梨田、香蕉園、大山大海之間,與果農、漁民、獵人、原住民為伍。2021年開始在太平洋畔、台東都蘭中山生活。最近由天地圖書出版新著《行走──獨處的實踐》,是龍應台首部圖文創作,內含40則「自然思索」與18幅親手電繪。本社特轉載一則文章及後記,以饗讀者。

有約

把「自己」從網絡的黏着裏找回來,困難嗎?

新年新願望,立志行走。

行走,就不會是觥籌交錯的時候。

行走,就不會是把心分給他人的時候。

行走,就不會是掛在網上、陷入其中的時候。

即便是熙攘擁擠的市集,只要是行走,也是我帶着「自己」在熱的喧鬧中以冷靜聽、靜觀、靜思,更何況是行走山中野路,明月照亮青苔,溪水攪動碎星。

只要行走,就一定是我的身體和我的「自己」單獨有約。

行走是獨處的實踐。

新的一年,無論如何忙碌,每天行走,而且行走時,全神貫注,心無罣礙:

1. 走一條沒走過的路
2. 去菜市場,跟十個人說話
3. 去墳場走走
4. 在路邊一棵樹下,坐着
5. 找到沒有光的地方
6. 了解一種作物
7. 走進一方田
8. 跟着水聲走
9. 了解一種動物
10. 了解一株樹
11. 發現一件驚奇的事
12. 認識一個從前不認識的人
13. 去一個沒去過的村子
14. 跟着一條溪,往上游走,往下游走
15. 問一個從前沒想過的問題
16. 親手寫封信,走到郵局寄出
17. 踏入一片空曠田野
18. 進入一片森林
19. 窗口有一隻貓,凝視
20. 斷網,坐在黑暗中,看

隨書隨機送贈的書籤。

後記

我是個完全不會畫畫的人,對我畫畫的朋友們充滿正能量崇敬,對作家朋友兼能畫的則充滿負能量嫉妒──老天不公平,怎麼能賦予一個人兩種重大天賦。

走路的時候,文學的眼睛看見山的磅礴、雲的飄渺,看見荷葉上紅蜻蜓的翅膀透明、草地裏金龜子的驚紅駭綠、貓兒躍上窗口眼睛圓睜的閃電一瞬,我着迷地拍下,回家就畫。

可是我的畫,就是沖澡時混在蓮蓬水聲裏唱的口齒不清的歌、微醺時跟狗在陽台上牽爪亂跳的舞,不是為了給人觀賞的。

我又是個科技迷。好友童子賢知道我愛玩新科技,送我一個「玩具」── iPad Pro。把玩的時候偶然撞見了Procreate這個繪畫軟體,好玩啊,玩玩看,沒想到一玩就沉迷了。清晨3點不知為何突然醒來時,抓起床頭的平板就開始畫,畫到雞叫了,天亮了,兩眼發直了,手臂抬不起來了,才不得不放下。

在「玩」的過程裏,一直鼓勵我、幫助我的,是王貞懿和黃珈琳。他們使得對畫畫一向「自卑」的我,認識到一件事:蓮蓬頭下的隨興唱歌、陽台上牽狗的微醺亂舞,本來就是生活。

生活,不就是藝術的核心嗎?

「做一件超過的事」,是我60歲時期許自己的功課,每年至少要做一件可能超過自己能力或耐力或心力的事。60歲那年去擔任文化部長,負重任勞,是一個不容易的決定。65歲再攀北大武山,是那一年的立志。70歲,電繪配文章,也是在磨感覺、練膽量,和我恐懼蛇卻要求自己去深深注視蛇、害怕海卻去海裏浮潛、划海上立槳一樣,都是在沉思自己的極限。

做一件「超過」的事,通常也是獨處時與自己深度對話,才能完成。

60歲時期許每年至少要做一件,可能超過自己能力、耐力或心力的事。(王冰攝)

原刊於《行走──獨處的實踐》,本社獲天地圖書授權轉載,題為編輯擬。

新書簡介:

書名:《行走──獨處的實踐》
作者:龍應台
出版社:天地圖書
出版日期:2022年1月

更多精采文章

  • 簡筆畫會抹殺孩子創造力嗎?簡筆畫會抹殺孩子創造力嗎?
  • Victoria林睿玥:一幅畫的完成Victoria林睿玥:一幅畫的完成
  • 孩子畫畫不專心怎麼辦?孩子畫畫不專心怎麼辦?
  • 不同階段 浪漫有別不同階段 浪漫有別
  • 美育家教:幼兒繪畫會經歷哪些發展階段?家長怎麼輔導?美育家教:幼兒繪畫會經歷哪些發展階段?家長怎麼輔導?

  • 礦山記憶:鐵,不一般的故事
  • 撲火的飛蛾
  • 相逢浪漫通識路──《字旅相逢──香港文化人訪談錄》序

編輯精選

View all posts
標籤: 天賦極限獨處生活繪畫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梁家傑表示,公民黨劃上句點,是因為「沒有人肯接任主席、沒有人肯接任執委」,亦無從籌款,因此很難繼續。(梁家傑Facebook)
灼見報道

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28
左起: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教授、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以及中大醫學院裘槎醫學科學教授、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總監黃秀娟教授。(主辦方提供)
灼見報道

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3
協助傳統製造業利用創新科技升級轉型,實現智能化先進製造。(Shutterstock)
灼見創科

從研發到製造 推動新型工業化

作者: 香港科技園公司
2023-05-23
佛山市一家開發氫能燃料技術的企業來港考察,與本地能源科技及政商各界會面交流。
灼見報道

佛山氫能企業冀落戶香港 為灣區綠色航運作出貢獻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23
任景信認為,無論是對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或是碳排放,數據聯通絕對有好處。
灼見專訪

數碼港行政總裁任景信:碳數據處理應用增加 綠色科技成資本新寵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22

影片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敘利亞歷經天災、內戰如何重建? 美國制裁下的文明古國新面貌
  • 黃錦輝教授:G7計劃把北約亞洲化會否得逞?王毅與沙利文會晤能夠改善中美關係?
  • 數碼港CEO任景信:綠色科技如何成為資本新寵、年輕人鍾情的事業?企業怎樣發掘碳數據商機?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阿富汗、敘利亞為什麼是輸出難民最多的國家?揭開塔利班政權神秘面紗
  • 葉問外甥盧文錦師傅:葉問如何智鬥軍閥排長?怎樣三招擊敗日本憲兵教頭?有沒有做過國民黨特務?
  • 太古集團唐偉邦:屋頂耕種,也是可持續發展?今日廢棄之物,是明日可用資源?
  • 曾繁光醫生:社交焦慮症是怎樣形成的? 用什麼方法克服與治療?
  • G20綠色金融推手馬駿博士:推動雙碳要年花16萬億元,錢從何來?歐盟徵碳稅,劫貧濟富?
  • 雷鼎鳴:白宮把美元武器化怎樣害人害己? 全球多國去美元化將有什麼災難後果?
  • 全球高等教育有何值得相互借鑑之處?全球化下的大學面臨哪些困境與危機?──郭位教授大問於市與全球頂尖校長對話系列總結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宿世的善根宿世的善根 常霖法師
  • SEN:教育界最核心的挑戰SEN:教育界最核心的挑戰 陳家偉
  • 小學五年級是關鍵的一年小學五年級是關鍵的一年 陳家偉
  • 有線電視的前世今生 兼談香港電視業前景有線電視的前世今生 兼談香港電視業前景 編輯精選
  • 小紅書勝IG小紅書勝IG 項明生
  • 21世紀兩個最重要組織:金磚和上合21世紀兩個最重要組織:金磚和上合 張建雄
  • 一個社會要容得下幽默一個社會要容得下幽默 陳景祥
  • 博文約禮的三種體驗博文約禮的三種體驗 潘銘基
  • 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編輯精選
  • 28歲《長津湖》國際作曲家Elliot Leung(梁皓一) :「成功有跡可循,香港人做嘢同外面有乜唔同?」28歲《長津湖》國際作曲家Elliot Leung(梁皓一) :「成功有跡可循,香港人做嘢同外面有乜唔同?」 李偉民
  • 佛山氫能企業冀落戶香港   為灣區綠色航運作出貢獻佛山氫能企業冀落戶香港 為灣區綠色航運作出貢獻 本社編輯部
  • 隱藏在命盤中的治病方案隱藏在命盤中的治病方案 潘樂德
  • 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 本社編輯部
  • 逢危須棄逢危須棄 吳家豪
  • 從吳越國「納土歸宋」看兩岸統一趨勢從吳越國「納土歸宋」看兩岸統一趨勢 關品方
  • 南韓開始衰敗南韓開始衰敗 蔣匡文
  • 中年幸福婚姻特質中年幸福婚姻特質 羅乃萱
  • 從研發到製造 推動新型工業化從研發到製造 推動新型工業化 香港科技園公司
  • 移民專家的人生多元選擇移民專家的人生多元選擇 張灼祥
  • 習近平主席與《星空奇遇記》習近平主席與《星空奇遇記》 陳奕偉

推薦作家

  • 阮紀宏
  • 張灼祥
  • 廖書蘭
  • 列家誠
  • 謝祖墀
  • 周延
  • 張建雄
  • 鄭家寶
  • 羅祥國
  • 溫志倫
  • 張宗永
  • 陳家偉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