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龍應台:天天說國際教育 那什麼是真正的國際化呢?

龍應台:天天說國際教育 那什麼是真正的國際化呢?

從北京到吉隆坡,國際化成為一個舉國上下努力追求的目標。但是,慢一點,究竟什麼叫國際化呢?我們不妨來看看龍應台這篇文章。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 作者: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
2018-11-20
名家論教育

標籤: 國際化國際教育星巴克現代化紫藤廬龍應台
龍應台希望大家細想,當我們在談論國際化教育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龍應台Facebook)
龍應台希望大家細想,當我們在談論國際化教育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龍應台Facebook)

編按:本文原題為〈什麼是真正的國際化〉,來自《散文選刊》。

不論是北京還是吉隆坡,香港還是台北,都有一個國際化的共同面貌:星巴克咖啡館不管在哪一個城市裏都可以俏生生地站在街角,7-11商店取代了原來老先生老太太開的雜貨店,最流行的嘻哈音樂和服飾到處可見,荷里活的電影比歐洲還早上映。

生活的韻律也與國際同步:2月14日買花過情人節,10月底戴上面具參加萬聖節變裝遊行,11月有人吃火雞過感恩節,12月廣場上萬人空巷載歌載舞慶祝聖誕節;年底,放煙火、開香檳,倒數時,親吻你身邊的人。

新加坡和香港已經是英語的城市,台北的新政府為了國際化開始要求政府公文要有英文版,公務員要考英文,全民學英語,而最後的目標則是:把英語變成正式的官方語言。

從北京到吉隆坡,國際化成為一個舉國上下努力追求的目標。但是,慢一點,究竟什麼叫國際化呢?

按照字義,就是使自己變得跟「國際」一樣,可是,誰是「國際」呢?變得跟誰一樣呢?把英語變成官方語言,是要把台灣變成英國美國,還是印度菲律賓?還是香港新加坡?當執政者宣布要將別國的語言拿來作自己的官方語言時,他對於自己國家的安身立命之所在、之所趨,有沒有認真地思考過呢?

牧羊人穿過草原

1978年我第一次到歐洲;這是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先進國家的聚集處,我帶着滿腦子對現代化的想像而去。

離開機場,車子沿着德法邊境行駛。一路上沒看見預期中的高科技、超現實的都市景觀,卻看見他田野依依,江山如畫。樹林與麥田盡處,就是村落。村落的紅瓦白牆起落有致,襯着教堂尖塔的沉靜。斜陽鐘聲,雞犬相聞。綿延數百里,竟然像中古世紀的圖片。

我是震驚的;我以為會到處看見人的現代成就的驕傲展現,但是不斷撞見的,卻是貼近泥土的默不作聲的傳統。穿過濃綠的草原,這牧羊人緩緩向我走近,就像舊約聖經裏的牧羊人走近一個口渴的旅人。

爾後在歐洲的長期定居,只是不斷見證傳統的生生不息。

生老病死的人間禮儀──什麼時辰唱什麼歌、用什麼顏色、送什麼花,對什麼人用什麼遣詞與用句,井井有條。春夏秋冬的生活韻律──暮冬的化妝遊行以驅鬼,初春的彩繪雞蛋以慶生,夏至的廣場歌舞以休憩,耶誕的莊嚴靜思以祈福。

千年禮樂,不絕如縷,並不曾因現代化而消失或走樣。至於生活環境,不論是羅馬、巴黎還是柏林,為了一堵舊時城牆、一座破敗教堂、一條古樸老街,都可能花大成本,用高科技,不計得失地保存修復,為了保留傳統的氣質氛圍。

歐洲的現代與傳統之間也有一種緊張的拉鋸,但是他們至少認識到,傳統的「氣質氛圍」,並不是一種膚淺的懷舊情懷。當人的成就像氫氣球一樣向不可知的無限的高空飛展,傳統就是綁着氫氣球的那根粗繩,緊連着土地。它使你仍舊樸實地面對生老病死,它使你仍舊與春花秋月冬雪共同呼吸,使你的腳仍舊踩得到泥土,你的手摸得到樹幹,你的眼睛可以為一首古詩流淚,你的心靈可以和兩千年前的作者對話。

傳統不是懷舊的情緒,傳統是生存的必要。

我發現,自己原來對現代化的預期是片面的。先進國家的現代化是手段,保護傳統是目的。譬如在環境生態上所做的巨額投資與研發,其實不過是想重新得回最傳統最單純的「小橋流水人家」罷了。大資本、高科技、研究與發展,最終的目的不是飄向無限,而是回到根本──回到自己的語言、文化,自己的歷史、信仰,自己的泥土。

語言不是木棍

於是我看見:愈先進的國家,愈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傳統;傳統保護得愈好,對自己愈有信心。愈落後的國家,傳統的流失或支離破碎就愈厲害,對自己的定位與前景愈是手足無措,進退失據。

亞洲的人民過西洋情人節但不知道Valentine是什麼;化妝遊行又不清楚Carnival的意義何在;吃火雞大餐不明白要對誰感恩;耶誕狂歡又沒有任何宗教的反思。凡節慶都必定聯繫着宗教或文化歷史的淵源;將別人的節慶拿來過,有如把人家的祖宗牌位接來祭拜,卻不知為何祭拜、祭拜的是何人。

節慶的熱鬧可以移植,節慶裏頭所蘊含的意義卻是移植不來的。節慶變成空洞的消費,而自己傳統中隨着季節流轉或感恩或驅鬼或內省或祈福的充滿意義的節慶則又棄之不顧。

究竟要如何給生活賦予意義?說得出道理的人少,手足無措的人多。

語言不是木棍,語言是活生生的千年老樹,盤根錯節、深深紮根在文化和歷史的土壤中。移植語言,就是移植文化和歷史,移植價值和信念,兩者不可分。殖民者為了更改被殖民者的價值觀,統治的第一步就是讓被殖民者以殖民者的語言為語言。香港和新加坡就這樣成為英語的社會。

嫺熟英語,通曉英語世界的價值觀與運作模式,固然使新加坡和香港這樣的地方容易與國際直接對話,但是他們可能也要付出代價,文化的代價。英語強勢,可能削弱了本土語言文化──譬如漢語或馬來語──的發展,而英語文化的厚度又不足以和紐約或倫敦相提並論,結果可能是兩邊落空,兩種文化土壤都可能因為不夠厚實而無法培養出參天大樹。

本國沒有英語人口,又不曾被英語強權殖民過的台灣,為什麼宣稱要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把英語列為官方語言在文化上意味着什麼後果?台灣的執政者顯然未曾深思。進退失據,莫此為甚。

國際化是知識

不是移植別人的節慶,不是移植別人的語言,那麼國際化是什麼?它是一種知己知彼。知己,所以要決定什麼是自己安身立命、生死不渝的價值。知彼,所以有能力用別人聽得懂的語言、看得懂的文字、講得通的邏輯詞彙,去呈現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觀點、自己的典章禮樂。它不是把我變得跟別人一樣,而是用別人能理解的方式告訴別人我的不一樣。所以國際化是要找到那個「別人能理解的方式」,是手段,不是目的。

找到「別人能理解的方式」需要知識。不知道非洲國家的殖民歷史,會以為自己的「悲哀」是世界上最大的悲哀。不清楚國際對中國市場的反應,會永遠以政治的單一角度去思考中國問題。不了解美伊戰爭後的歐美角力,不了解聯合國的妥協政治,不了解俄羅斯的轉型,不了解回教世界的內在思維,不了解全球化給國家主權和民族文化帶來的巨大挑戰……不了解國際,又如何奢談找到什麼對話的語言讓國際了解亞洲呢?

愈是先進的國家,對於國際的知識就愈多。知識的掌握,幾乎等於國力的展示,因為知識,就是權力。知道愈多,掌握愈多。如果電視是一種文化指標,那麼台灣目前24小時播報國內新聞,把自己放大到鋪天蓋地的肚臍眼自我沉溺現象,不只是國家落後的象徵,已經是文化的變態。

人們容許電視台徹底剝奪自己知的權利,保持自己對國際的淡漠無知,而同時又抱怨國際不了解自己的處境,哀歎自己是國際孤兒,不是很矛盾嗎?

星巴克還是紫藤廬

我喜歡在星巴克(Starbucks)買咖啡。不見得因為它的咖啡特別好,而是因為,你還沒進去就熟悉它的一切了。你也許在耶路撒冷,也許在倫敦,在北京,或者香港,突然下起冷雨來,遠遠看見下一個街角閃着熟悉的燈,你就知道在那裏可以點一大杯拿鐵咖啡加一個牛角麵包,雖然這是一個陌生的城市。

全球化,就是使你「客舍似家家似寄」。我更喜歡在台北的古跡紫藤廬喝茶,會朋友。茶香繚繞裏,有人安靜地回憶在這裏聚集過的一代又一代風流人物以及風流人物所創造出來的歷史,有人慷慨激昂地策劃下一個社會改造運動;紫藤花閑閑地開着,它不急,它太清楚這個城市的身世。

台北市有58家Starbucks,台北市只有一個紫藤廬。全世界有6600家Starbucks,全世界只有一個紫藤廬。國際化不是讓Starbucks進來取代紫藤廬;國際化是把自己敞開,讓Starbucks進來,進來之後,又知道如何使紫藤廬的光澤更溫潤優美,知道如何讓別人認識紫藤廬──「我」──的不一樣。

1990年代之前,紫藤廬曾是文藝界、黨外運動等人士的聚會場所。後改為茶館,因其庭院中生有三棵紫藤而取名「紫藤廬」,運營至今。(Wikipedia Commons)

原刊於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對日本之美的反思對日本之美的反思
  • 李強:經濟發展穩中取進 增產糧食端牢飯碗李強:經濟發展穩中取進 增產糧食端牢飯碗
  • 共拓繁榮新願景  香港發展風光無限共拓繁榮新願景 香港發展風光無限
  • 香港高等教育之國際化香港高等教育之國際化
  • 善用簽注新政 廣聚創科人才善用簽注新政 廣聚創科人才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

View all posts
標籤: 國際化國際教育星巴克現代化紫藤廬龍應台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周一的一對一閉門會談,歷時4個半小時結束。(亞新社)
灼見報道

習近平與普京會談逾4小時 俄方稱今商軍事技術合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1
危丁明博士表示,孔教學會申請在鑽石山興建的孔廟,已公開設計圖。
名家演講錄

海濱鄒魯:危丁明博士談香港孔教發展歷程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1
習近平抵俄羅斯訪問 中俄領袖分別發文 盼加強關係促和平
灼見報道

習近平抵俄羅斯訪問 中俄領袖分別發文 盼加強關係促和平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0
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廢爐推進公司計劃管理室中長期計劃小組經理佐藤學解釋排放流程。
灼見報道

福島核廢水料年內排放 日官來港釋疑:經淨化對人體影響微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0
瑞士信貸銀行陷入財務危機。(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瑞銀斥30億瑞郎 收購瑞士信貸銀行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0

影片

  • 盧永雄x張少威:中美實力差距有多大?美國會以俄烏戰爭做把柄對付中國?
  • 曾鈺成:人民幣有沒有可能取代港幣?香港需要跟隨內地文教政策嗎?《基本法》如何保障香港原有制度?
  • 顧小培:吃煎炸物為何會流鼻血、喉嚨痛?什麼健康食品可以清熱氣?
  • 陳鳳翔:矽谷銀行被接管 會否引發骨牌效應?白宮如何收拾殘局恢復市場信心?
  • 鄭家寶校長x 游偉樂老師x 翁港成校長:失明教師在教學上遇到什麼挑戰? 怎樣為學校及學生帶來正能量?
  • 溢達掌舵人楊敏德:如何讓員工快樂地工作?留住精英人才的兩大法寶是什麼?
  • 梁賀琪:DSE如何發揮香港軟實力?遵理在內地有什麼發展大計?
  • 法國的教師甄選及學制有何優勢?法國中學教育如何培養出開放、無私的下一代?郭位教授與巴黎路易大帝中學校長對話
  • 曾鈺成:人大釋法對議員宣誓有什麼要求?怎樣才算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
  • 恒大ESG研究中心鄭子云教授:如何分清企業漂綠?披露好是否回報一定佳?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人工智能開啟作弊新時代?是時候改革學生評分方式人工智能開啟作弊新時代?是時候改革學生評分方式 馮穎匡
  • 教研合一,政教分離,大學排名一定進步──獨家專訪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研合一,政教分離,大學排名一定進步──獨家專訪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 本社編輯部
  • 八成港人無建立「平安三寶」 精神健康資訊匯倡設儲存庫八成港人無建立「平安三寶」 精神健康資訊匯倡設儲存庫 編輯精選
  • 對日本之美的反思對日本之美的反思 編輯精選
  • 笑笑 常霖法師
  • 融合藝術的創新嘗試──《融合貳》展覽有感融合藝術的創新嘗試──《融合貳》展覽有感 陳嵐
  • 俄烏戰爭 炸毀北溪 炸爆矽谷俄烏戰爭 炸毀北溪 炸爆矽谷 陳鳳翔
  • 看似平凡,卻活得比誰都精采看似平凡,卻活得比誰都精采 張灼祥
  • 《萬年景》──場域特定裝置作品《萬年景》──場域特定裝置作品 馮珍今
  • 四無量心四無量心 常霖法師
  • 沿豪俠小說到香港武俠文學沿豪俠小說到香港武俠文學 楊興安
  • 3份頂級報告差異何以如此大3份頂級報告差異何以如此大 張建雄
  • 矽谷銀行挑起的疑問矽谷銀行挑起的疑問 張建雄
  • 香港勞工生產力長期偏低香港勞工生產力長期偏低 羅祥國
  • 瑞銀斥30億瑞郎 收購瑞士信貸銀行瑞銀斥30億瑞郎 收購瑞士信貸銀行 本社編輯部
  • 盧煜明教授:煮即食麵令生命科學難題迎刃而解盧煜明教授:煮即食麵令生命科學難題迎刃而解 本社編輯部
  • 首屆「曉日春暉」兒童環境徵文繪畫比賽結果出爐 優秀作品零碳天地展出首屆「曉日春暉」兒童環境徵文繪畫比賽結果出爐 優秀作品零碳天地展出 編輯精選
  • 亦文亦武亦商趙式慶亦文亦武亦商趙式慶 廖書蘭
  • 陽光明媚下的告別陽光明媚下的告別 陳月平
  • 特首顧問團名單出爐 李澤鉅、周勝馥上榜特首顧問團名單出爐 李澤鉅、周勝馥上榜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袁彌昌
  • 張楨
  • 馮穎匡
  • 馮珍今
  • 胡孟青
  • 湯文亮
  • 卓王詠詩
  • 李大齊
  • 陳鳳翔
  • 張宗永
  • 曾國平
  • 陳月平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