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最近出席公開場合時指出,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將開始在部分大型屋苑推行中央廚餘收集,並逐步擴大在住宅廚餘方面的回收。為了了解特區政府的環保政策,本社專訪了黃錦星局長,以下為訪問主要內容:
記:記者 黃:黃錦星
多管齊下的減廢藍圖
記:傳媒不時報道堆填區已亮起紅燈,局長您認為現在堆填區是否已經堆滿,還是在有計劃去擴建呢?
黃:香港現在有三個堆填區:一個在將軍澳;一個在打鼓嶺;還有一個在屯門。三個堆填區都是在1990年代開始使用的,直到現在已接近四分之一世紀,這三個堆填區也差不多達到飽和的程度了。
上屆政府做了一個多管齊下的減廢藍圖,簡單來說就是五招:一是源頭減廢,包括生產者責任計劃或垃圾徵費;第二招是重用或轉贈;第三招是回收;第四招是轉廢為能;第五招就是衛生堆填。所以我們的政策就是透過多管齊下,盡量減少源頭的棄置物,增加回收或轉廢為能。當然,堆填區始終有其作用,特別是在香港,轉廢為能的比例暫時仍然不高。上屆政府五管齊下,包括申請撥款興建石鼓洲焚化爐,同時擴建原有的3個堆填區,因此我們仍然有空間去處理城市棄置物。話雖如此,香港目前最大的廢物問題,也是我最擔心的問題,就是香港人均產生的垃圾是很多的,特別是廚餘比其他亞洲先進城市多了幾成,甚至是一倍,所以,源頭減廢才是目前香港最逼切需要處理的問題。
而在國際上,全世界除了減廢、重用回收,不外乎就是轉廢為能及堆填,這兩者的比例應該是差不多的。
即棄塑膠有減少替代空間
記:除了廚餘、轉廢為能和堆填外,香港另外一個廢物問題就是塑膠棄置的問題。此前有人在本港水域檢測到每立方米海水有2.9件的微塑膠,其中甚至有四成是發泡膠。除了塑膠袋徵費外,我們還有什麼方法處理這些隨意棄置的塑膠廢物?
黃:塑膠棄置物問題近年愈來愈受到全世界關注。香港的生活垃圾中,有兩成就是塑膠廢物,而最大的垃圾問題──廚餘則佔了三成。廢紙和塑膠則分別佔了兩成。而在塑膠棄置物中,被遺棄最多的就是塑膠袋,佔了塑膠棄置物的幾成。因此政府在十年前已開始塑膠購物袋收費,就是生產者責任計劃,目的是要先處理源頭問題。
而在塑膠袋收費政策通過之前,香港每年的塑膠袋棄置量超過80億個。而現在,我們有了5毫子的塑膠袋收費政策,再加上不同的教育推廣,目前塑膠袋每年棄置量下降到40至50億個,即減了一半左右,以成效來說是不錯的。
除了塑料袋外,還有即棄餐具、發泡膠飯盒等,每天棄置量大約是100噸。由此可見,塑膠袋的棄置量是很大的。只用一次的即棄塑料包括塑膠購物袋,應有大量減少、替代的空間。
此外,國際間對於海洋垃圾、塑膠影響海洋生態的問題愈來愈受重視,我們也看到很多受影響、污染的生態,因此近年特區政府也有一些相應的措施,例如塑膠購物袋收費就是一個有效的政策,這個政策已經推行了十年,我們也會對這個政策進行檢討,雖然已經大大減輕了塑膠購物袋的棄置問題,但是仍有很多塑料棄置物。因此我們會參考一些亞洲地區的做法,例如台灣,他們對塑膠袋豁免收費是相對較嚴格的,而南韓對塑膠袋豁免收費限制就更嚴格了。因此我們香港可以參考這些地方的做法,再與民共議,並對香港目前的塑膠袋收費政策再作出一些調整,令其成效可以更大。
還有一點,我們正在商議塑膠瓶生產者責任計劃,以增加塑膠瓶的回收量,這個政策我們正和不同持份者商議,如何建立相關的制度,因為塑膠瓶也是污染海洋環境的源頭問題之一。
同時,我們也在研究香港的即棄塑膠餐具,包括發泡膠飯盒。大家可能有聽過,歐盟的一個新方向,就是禁制或替代這些塑膠產品。當然,本港的飲食文化、生活習慣,甚至外賣包裝等,都跟歐洲不一樣,因此我們應該參考外國的經驗,再思考如何處理香港本地的問題。
減少即棄塑膠 全球大勢所趨
記:除了海洋塑料問題之外,去年年底,有連鎖快餐廳響應「走塑計劃」,買外賣不要即棄餐具可獲印花,儲夠印花便可換取一套環保餐具。計劃推出時很多市民積極參與,但是計劃結束後,好像又「打回原形」,餐廳外賣照樣「附送」即棄餐具。請問局長,您認為「走塑計劃」是否成功呢?
答:大家都很關注海洋生態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因此,減少即棄塑膠,是全球的大勢所趨。
我們應該如何減少香港的即棄塑膠,外國有什麼經驗,香港本地有什麼情況,我們可以設置些什麼法規,有什麼可替代即棄塑膠?這都需要一個過程,我們也可以在這個研究法規的過程中積累一些經驗。
你提出的外賣走塑的計劃,就是我們環境運動委員會和相關的飲食委員會一起合作,在香港一些大型龍頭、連鎖的快餐店去先行的一個計劃,以積累經驗。另外,我們和環境運動委員會一起響應世界海洋日,舉辦過一個「走塑fun墟」活動,宣布「外賣走塑」的第二浪活動。
我們也看到,很多民間的團體、組織自發進行走塑活動。例如一些咖啡店,如果你自備杯子,或者不使用即棄餐具,便可以享受一定的優惠;又或者說最近有一些藝人朋友,幾十位藝人一起宣傳減少即棄塑膠。我認為,香港也好,全世界也好,這種減塑的氣氛是一直在累積的。我們會研究相關的法規,以配合全球走塑的大趨勢。
記:我見到有些食肆很誇張,好像一夜之間突然對飲管有仇一樣,不僅停止供應,甚至引起店員和顧客的緊張……
黃:我認為這是可以理解的。10年前,5毫子的購物袋收費還沒落實的時候,社會對膠袋徵費的反應和接受程度很一般。然後在適應期內,市民陸續自備了環保袋,後來也就習慣了。所以我認為環保和社會的認識水準是有關係的。看看5毫子膠袋收費的經驗,香港人的水準還是不錯的。我相信,有適當法規、有過渡期,可以一步步加強減廢和走塑的力度。
記:很多機構都贈送環保袋,會否導致環保袋泛濫?
黃:因為香港是一個富裕的城市,香港源頭的廢物太多,這是香港最大的問題,垃圾收費其實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去量化平日的垃圾量,現在很多機構和公司其實都不知道日常的垃圾量有多少。一個合理的垃圾收費,普羅家庭都可以承受,也獲得一個量化垃圾的機會,讓市民在購物的時候,明白垃圾對環境的影響,能夠讓市民從源頭開始,減少廢物。
說回環保袋,確實在某程度上有所濫用,但是以宏觀的角度看,塑膠袋和環保袋的消耗,比例上不可同日而語。所以我們相信,在整體減廢方面,塑膠購物袋生產者責任計劃仍然有正面的影響。
黃錦星專訪二之一
本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