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黃樹堅:粵語不低俗 絕對見得人

黃樹堅:粵語不低俗 絕對見得人

黃老師坦言,現在首先要改變「粵語是一種低俗語言」的觀念,「觀念不改變,說什麼都沒用」。他斬釘截鐵地說:「我們的粵語,絕對見得人!任何語言都見得人,何況粵語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本社編輯部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19-03-14
灼見專訪

採訪:文灼非、曾紹樑 攝影:文灼峰

標籤: 拔萃男書院文言文粵語粵語詞彙研究所黃樹堅黎彼德
黃老師強調,有志氣的語言群體,應該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個世界,應該將粵語的應用層面拓寬。
黃老師強調,有志氣的語言群體,應該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個世界,應該將粵語的應用層面拓寬。

上期談到,拔萃男書院前中文老師黃樹堅認為,有志氣的語言群體,對自己的語言文化要有承擔,無論別人怎樣看,都應該堅持「做自己」,不要變成「別人」。

記者問黃老師,現階段我們用什麼方法,有什麼步驟推廣粵語?

黃老師坦言,現在首先要改變「粵語是一種低俗語言」的觀念,「觀念不改變,說什麼都沒用」。他斬釘截鐵地說:「我們的粵語,絕對見得人!任何語言都見得人,何況粵語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粵語中,光是我自己考到的,暫時都有十來字來自甲骨文,『今日』是其中一個,『丩住嘢』的『丩』(音繑)也是。順帶一提,『糾正』音『九正』,不是『斗正』,這不是我說的,是現存最早的粵音韻書、清朝時的《分韻撮要》說的。」

考本字任重道遠 前輩逝傳承不易

他不無慨歎地說:「我考本字,最早只為興趣,現在才發覺任重道遠。即使我說的話沒人要聽,也不會後悔,畢竟我已盡了力去保衛自己的語言和幾千年的語言文化。我希望大家能夠好好承傳粵語的非物質語言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記者問,往日報壇前輩如曹仁超、陳霞子(《晶報》創辦人)等,用粵語撰文不僅無難度,還別具風趣。如今的莘莘學子,從小學到中學,學的是「書面語」。公開考試就更現實,一寫廣東字就扣分,在這樣的學習要求長期影響下,能夠靈活書寫粵語的人才逐漸凋零,粵語淪為僅屬日常交談的「口語」,甚至「許冠傑+黎彼得式」抵死的廣東話歌詞亦恐後繼無人,作為學校、老師以至傳媒,可以怎樣做,令廣東話特有的神韻和語言文化,可以繼續傳承下去?

粵語詞彙研究所 丼字原來是中文

黃老師說:「很多謝拔萃男書院的85屆校友,他們建立了一個名為粵語詞彙研究所(http://www.yuetlab.com/)的網站,他們做得很辛苦,亦會繼續做下去,繼續『加料』,完善網站的內容。」

儘管粵語詞彙研究所網站仍在初創階段,一些有趣的功能己經可以使用,其中一個項目是由黃樹堅老師現身說法的「粵語本字網上講」,舉出不少我們似乎常見,但不知其所以然的粵語例子。

例如「丼」字,今天我們都知道日本有漢字「丼」(どん),讀如“don”,指的是盛飯的器具。故此,「牛丼」便是牛肉飯,「鰻丼」便是鰻魚飯。然而,這個「丼」字,早在宋期的《集韻》已有記載,讀音是「都感切」,形容「投物井中聲」。粵語「丼」同音同義,所以,「靚到氹一聲」的正寫應為「靚到丼一聲」。

粵語詞彙研究所又把黃老師的《粵語古趣談》變成粵語詞彙搜尋引擎,用家輸入查詢,立即便有答案。

「粵語詞彙研究所歡迎所有人使用,同時亦會作為拔萃男書院一個項目來發展。」黃樹堅老師欣喜地說,拔萃男書院會在全校推動粵語文化。他希望,其他學校也一起幫忙,「增加一門粵語科,可能不大容易,但可以從其他方面入手,例如在眾多的學會裏,增加一個『粵語研究學會』可以嗎?就算不增加一個學會,可以在中文學會裏加一個項目,叫『粵語論壇』、『粵語學習班』,作為一個起步點好嗎?」

黃樹堅老師現身說法的「粵語本字網上講」,舉出不少我們似乎常見,但不知其所以然的粵語例子。(粵語詞彙研究所影片截圖)

推崇填詞黎彼得 大膽用自己語言

黃老師強調,有志氣的語言群體應該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個世界,因此應該將粵語的應用層面拓寬,例如用粵語寫散文、用粵語寫詩,以及用粵語填詞等等,「黎彼得先生的歌詞幾乎百分之一百是粵語,似乎不是很多人做得到。我希望多一些人像黎彼得先生那樣,大膽應用自己的語言,這沒有什麼雅俗之分,只要不是粗言穢語,不是咒罵人的話、不是『黑話』便可以。所謂『俗』,很多時候是一種偏見。」

記者問,用粵語寫作,一般人或許只知道粵音,不知道粵語的「本字」,例如不知道「繑住手」其實是「丩住手」,是否可以用「借音」字代替?

黃老師認為,知道本字最好用本字,若真不知道,不妨用人盡皆知的字代替。「我考本字的原意,只是希望告訴大家,有些廣東話我們以為沒有字,其實是有的,而且是古語。有根有據,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來的。我告訴大家,目的是希望大家珍惜,珍惜我們的詞語,不是說一定要怎樣寫才行。如果我不指出甲骨文也有這些字,大家或許就不知道廣東話為何有個『丩』字,恐怕就有人要提出『消滅』廣東話了!」

他重申:「我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大家,粵語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語言,不要把它當垃圾丟掉,這才是我的目的。然而,我有什麼證據呢?我就從甲骨文、從古書找出證據。就算你明知『丩』是這樣寫,為了方便大眾而寫作『繑』,讀者看得懂,我也不會反對。不過,我的確很想讓大家知道粵語的古代源流。」

有志不跟潮流走 粵語不妨夾文言

除了在教育界推廣外,黃老師亦贊成在大眾傳媒開闢粵語專欄。不過,他的高足莫理斯博士擔心目前以粵語寫作的小說,都以年輕人為主要對象,通俗有餘,文化層次卻不高,例如有小說《我將一位宅女變成女神,然後再將自己變成佢隻兵》,光看題目就牽涉「宅女」、「女神」、「(觀音)兵」等流行用語,其中「宅女」源自日文「御宅族」(おたく,OTAKU)。莫理斯擔心這種對廣東話本源認知不足的作品,只為通俗而通俗,有違黃老師的初衷。

「我認為有自己主見的人是不會跟潮流的,除非那潮流本來是自己喜歡的。」黃老師淡淡地說:「如果盲目跟潮流,根本就是沒有主見。在語言上,我不贊成沒有主見地跟潮流,過去了的,我們沒法挽回,但用粵語寫作的文字,並非全然難登大雅之堂,我在網上就看到有人用粵語撰寫《維基百科》,有寫得不錯的。我希望多一些人這樣寫。至於流行文化,我們沒有辦法去阻止它,我們只能做好自己的事。希望有心人能夠發力,多寫好文章去吸引讀者。據說香港有逾500萬人說粵語,要吸引500多萬人看我們的文章,難度會很高,但我們總能寫優質的粵語文章,吸引盡量多的人去閱讀。」

他又說:「粵語寫作有兩條康莊大道,一條是百分之百用粵語寫作,不用成語,不夾雜文言文,這一條路必然要行;但有另一條路可以一齊行,沒有衝突,就是既有粵語,亦有文言詞。現在仍有少數人喜歡寫文言文,這也是文化遺產,值得傳承。粵語中加入淺白的文言文用詞,會更容易吸引喜好文言文的受眾,這樣,文言文這條『龍脈』我們也能稍為接續。另外,粵語寫詩也很值得提倡。」

黃樹堅老師的粵語著作之一《粵語古趣談正續編合訂本》(金石圖書貿易有限公司)

家有一老如一寶 生動表達估唔到

最後,黃樹堅老師更拿出學粵語的「獨門秘技」──「向老人家學粵語」。「舉個例子,我已故的岳母大人生前經常勸晚輩不要縱容小孩,但她不說『縱』,說『唔好弄壞佢』。她是廣東南海人,我原來以為是南海話。大家都知道《老子》有云:『寵辱若驚』,但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老子》帛書乙本有記載『弄辱若驚』,『弄辱』即『寵辱』,即是說,岳母大人這個『弄』字,是超古雅的」!

「她還有很多說法我們聞所未聞,如『死蝦唔忿臭,死魚唔忿甩頭』,形象地說出了不忿的心情,是很生動的諺語。因此,我們應該多向長輩學粵語。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語言上也是這樣。」

(專訪黃樹堅‧下)

本系列文章:

黃樹堅:粵語保留古韻 普通話難媲美

黃樹堅:有志氣的語言群體 應有所堅持

更多精采文章

  • 感激學弟幫忙 粵語古趣談網上版終於面世感激學弟幫忙 粵語古趣談網上版終於面世
  • 黃樹堅:有志氣的語言群體 應有所堅持黃樹堅:有志氣的語言群體 應有所堅持
  • 黃樹堅:粵語保留古韻 普通話難媲美黃樹堅:粵語保留古韻 普通話難媲美
  • 子(仔)、生仔、耳、丩子(仔)、生仔、耳、丩
  • 生、生人、生豬、生牛、生雞、生蝦……生、生人、生豬、生牛、生雞、生蝦……


本社編輯部

View all posts
標籤: 拔萃男書院文言文粵語粵語詞彙研究所黃樹堅黎彼德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金教授表示香港的經驗可供內地參考。(徐佳鳴提供圖片)
灼見報道

金冬雁:新冠未遠離毋須緊張 嚴守三道防線可抗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1
楊博士花了8年半工讀,學會了公司整體運作方式,以及行業的經營經驗和模式,為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開始。
灼見專訪

珠聯璧合 共創香江茶文化新局──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1
楊孫西博士是香港珠海學院「智珠驪探」系列活動開場嘉賓。
灼見專訪

細說與香港珠海學院的學習因緣──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31
梁家傑表示,公民黨劃上句點,是因為「沒有人肯接任主席、沒有人肯接任執委」,亦無從籌款,因此很難繼續。(梁家傑Facebook)
灼見報道

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28
左起: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教授、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以及中大醫學院裘槎醫學科學教授、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總監黃秀娟教授。(主辦方提供)
灼見報道

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3

影片

  • 黃錦輝教授:美債違約暴露兩黨政治出了什麼問題?中國如何協助美國處理危機?
  • 黃錦輝教授:美國朝野為什麼也爭論ChatGPT?如何讓學生正確認識AI新工具?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敘利亞歷經天災、內戰如何重建? 美國制裁下的文明古國新面貌
  • 黃錦輝教授:G7計劃把北約亞洲化會否得逞?王毅與沙利文會晤能夠改善中美關係?
  • 數碼港CEO任景信:綠色科技如何成為資本新寵、年輕人鍾情的事業?企業怎樣發掘碳數據商機?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阿富汗、敘利亞為什麼是輸出難民最多的國家?揭開塔利班政權神秘面紗
  • 葉問外甥盧文錦師傅:葉問如何智鬥軍閥排長?怎樣三招擊敗日本憲兵教頭?有沒有做過國民黨特務?
  • 太古集團唐偉邦:屋頂耕種,也是可持續發展?今日廢棄之物,是明日可用資源?
  • 曾繁光醫生:社交焦慮症是怎樣形成的? 用什麼方法克服與治療?
  • G20綠色金融推手馬駿博士:推動雙碳要年花16萬億元,錢從何來?歐盟徵碳稅,劫貧濟富?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佛誕感言佛誕感言 常霖法師
  • 除四害除四害 陳家偉
  • 孩子,加油啊!孩子,加油啊! 陳家偉
  • 與金冬雁教授對談:面對新冠「二陽」潮,香港的經驗有什麼值得參考?與金冬雁教授對談:面對新冠「二陽」潮,香港的經驗有什麼值得參考? 編輯精選
  • 「蛙化」也好,「蛇化」也罷:王子為什麼會變成青蛙了?「蛙化」也好,「蛇化」也罷:王子為什麼會變成青蛙了? 潘文慧
  • 一個不會發燒的病人──評港事三則一個不會發燒的病人──評港事三則 張宗永
  • 細說與香港珠海學院的學習因緣──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細說與香港珠海學院的學習因緣──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本社編輯部
  • 水墨心境 時空賦能:馮永基七拾藝術展水墨心境 時空賦能:馮永基七拾藝術展 益行
  • 一個民族兩種青年人態度 未來發展前景或會成兩樣一個民族兩種青年人態度 未來發展前景或會成兩樣 阮紀宏
  • 5月兩個峰會各有心思5月兩個峰會各有心思 張建雄
  • 從傳奇看唐代男女之放浪從傳奇看唐代男女之放浪 楊興安
  • 珠聯璧合 共創香江茶文化新局──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珠聯璧合 共創香江茶文化新局──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本社編輯部
  • 書店風景書店風景 張灼祥
  • 金冬雁:新冠未遠離毋須緊張 嚴守三道防線可抗疫金冬雁:新冠未遠離毋須緊張 嚴守三道防線可抗疫 本社編輯部
  • 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立  委任王于漸劉兆佳鄭永年等56人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立  委任王于漸劉兆佳鄭永年等56人 本社編輯部
  • 馬來東鐵 影響新加坡馬來東鐵 影響新加坡 蔣匡文
  • 2元乘車優惠是另類「維穩費」2元乘車優惠是另類「維穩費」 陳景祥
  • 訪港三大問題和答案訪港三大問題和答案 張建雄
  • 陶傑:《奧本海默》此時此地的弦外之音陶傑:《奧本海默》此時此地的弦外之音 編輯精選
  • 歐洲議會論壇談新冠病毒歐洲議會論壇談新冠病毒 彭泓基

推薦作家

  • 楊興安
  • 周延
  • 莊太量
  • 益行
  • 潘銘基
  • 沈言
  • 鄭明仁
  • 陳景祥
  • 郭一鳴
  • 蘇文傑
  • 潘文慧
  • 温愛詩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