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局《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2021)文件,香港中學對各學習領域範疇須進行價值觀教育。有關首要培育的價值觀與態度,相信對不少學校並不陌生,至於如何藉有系統的課程規劃就在課堂內外、透過多元化且有意義的活動,藉以潛移默化正面價值觀的策略卻值得關注。
知情行合一,堂校社協作
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下稱本校)特選定中一級及中四級為普及性領袖培育的級別,稱之為「明才起步點」及「明才突破點」,並構建「明才人學習藍圖」。在這兩個學習階段的首個年級,切入一連串精彩的體驗式學習活動,讓學生以培養同理心為中心,懂得善待他人。
作為起始點的中一級,學生從「知」的培育,亦即從生活與社會科及校本生命成長課程作導入。生活與社會科涉及「自我發展及管理」的課題,帶領同學更深入認識並反思自我,並透過MBTI測試了解自己的個性和特質,從而學會與他人相處之道,例如表達對朋輩的接納及對他人的欣賞,在「情」的層面得以提升。
我們亦藉教會(聖公會青山聖彼得堂)以及不同機構所提供的資源,包括:香港聖公會屯門綜合服務──賽馬會青年幹線、聆心文化等的合作,集教堂、學校及社服三方力量,從而深化對中一學生成長的支援,當中隔周舉行的生命成長課便是一例。上述提及教會差派的傳道幹事、機構派出的導師與本校基督教教育科老師彼此配搭、協作教學,透過學習體驗活動讓學生明白踏入中學階段的挑戰及引申生命中的掙扎,並藉此經歷成長的過程及所需要的付出,為學生進行義工服務奠下基礎。
由「知」、「情」延展至「行」的層面,所有中一級學生皆可初嚐義工服務的滋味,學校會安排各班有不同的外出服務機會,並配合事前對「僕人領袖」的概念詮釋及真人圖書館環節促進學生的同理心,而事後則設反思及成果匯報環節。服務對象涉及劏房戶、清潔工、拾荒者、長者、更新人士、殘疾人士、流浪動物義工等。我們期望培養學生從服務他人中學會辨識不同群體的需要,並且活出僕人領導所具備「愛、智、覺、闖」的特質,對他們伸出援手,送上祝福。
活現僕人領導.成就明日領袖
現實中,學生在其他年級一定有不少平台擔任校內甚或校外的不同崗位,唯本校有感於培育學生成為具僕人領袖精神的明日領袖的重要性,故此刻意把高中階段開首的中四級定位為「明才突破點」,作為服務學習的進階訓練。本校善用位於新界西北元朗流浮山的下白泥戶外學習中心及區內社會服務機構的豐富資源,於服務學習日分別帶領中四級學生前往不同的服務學習點,包括清潔海灘、訪問下白泥村村民、區內長者中心長者、區內基層學童、初中生、社區教育、復康人士中心。為了深化學生的學習成果及反思過程,本校基督教教育科與綜合藝術科採取多元評估模式,讓學生透過自選媒體以創意方式呈現出以上體驗的精粹,以及所涵蓋的價值觀(註)如:進行生態保育行動中必不可缺的勤勞和過程中孕育出感恩、與社區需要作連結及發掘自身和服務意義的承擔精神等。
21世紀領袖特質
《聖經》記載耶穌的話「施比受更為有福」,不少學校亦以「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為校訓或核心價值。期待在經歷不一樣的體驗活動後,學生可切實體驗到幸福感,能邁向成為一個明辨真理、具備正向思維的明日領袖!或許,這亦是處身21世紀香港教育工作者共同擁抱的異象。
註:除教育局的首要培育價值觀與態度,亦包括辦學團體冀為他們塑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