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會聽到、見到、接觸到,如果你打開任何一張報紙,一定可以見到體育版報道有關體育消息的篇幅。在每天的電視和收音機,都可以觀賞到和聽到體育新聞或體育節目。
對學生來說,每周都會上兩節體育課,而且每間學校,包括幼稚園或多或少都會有可供上體育課或體育活動的設施。至於大學,體育設施更具規模,一般都包括一個標準游泳池、室內綜合體育館、足球場、田徑場等。
對大眾市民來說,很多人都響應政府推行的全民運動或全民健身,也有人說是全民體育。最近一些針對運動或體育參與的調查中發現,香港市民的恆常運動參與率偏低,跟世衛建議給成人每周應累積150分鐘的目標相差甚遠。而學童更是絕大部分都未能達到每天60分鐘體能活動或運動的建議。
體育不代表運動
上面我們談了一大堆不同層面和身體鍛煉的活動,我們都慣常用「體育」一詞概括地代替,這也是多年來中文對「體育」一詞濫用的情況,而這個情況亦一直處於困局,難以得到化解。
上面各種層次或環境中,談到跟身體鍛煉有關的活動,在英文中有很清晰的專有名詞和界定,這些名詞包括Physical Education(指在學校推行,並且屬教育一部分的體育)、Sport(指我們日常在報章、電視、收音機或其他新聞媒體報道的運動,也有人稱體育,更有稱為體育運動)、Exercise(一般稱之為運動)、Physical Activity(一般稱之為身體運動或體能活動)。此外還有Recreation(稱之為康樂)和Leisure(稱之為休閒)。以往部分學者曾經嘗試把這些不同層面和身體鍛煉有關活動的中文名詞,作出清楚的界定,但都未能達到一致的共識,希望未來兩岸、四地的學者能夠認真把這件事做好,讓我們下一代有更清晰的概念。
原刊於《文匯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