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生活 馬星原筆下的日常禪意

馬星原筆下的日常禪意

禪到了最後,脫離文字,不立文字,只能就是默然處於真如之中。

佛門網 作者: 佛門網
2017-06-24
一門超出

撰文:鄺志康 攝影:Tim Liu,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標籤: 水墨畫漫畫禪意達摩西馬星原馬龍
香港著名漫畫家馬星原(馬龍)自幼已展現繪畫天分,20歲開始投漫畫稿到報章,後來當上美術編輯。
香港著名漫畫家馬星原(馬龍)自幼已展現繪畫天分,20歲開始投漫畫稿到報章,後來當上美術編輯。
0
SHARES
1.4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香港著名漫畫家馬星原(「馬龍」是他另外一個較為人熟知的筆名)將於本月起假香港佛光緣美術館展出40多幅新舊水墨作品。展覽名為「馬星原禪意日常水墨畫展」,當中採用「禪意日常」為題,是因為馬星原不認為禪是應該隆而重之將它放在高閣來膜拜的,而是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禪是智慧,當我們每天生活過得很好時,其實在當中已經充分體現出來。」

這次畫展的因緣,不得不追溯到20年前他畫的《漫畫禪》一書,書中以幽默、簡樸的方式呈現禪宗公案,在當時引起不少迴響。去年佛光山負責《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的法師閱讀了《漫畫禪》,主動聯絡他,希望能在期刊上轉載部分作品作插畫之用。法師同時亦得知他2015年底舉辦了「馬星原畫展」,當中展出為數不少的禪風水墨畫,構圖別具一格,有新穎獨到之處,因此才有此邀請。

從時政漫畫到初學水墨

馬星原自幼已展現繪畫天分,20歲開始投漫畫稿到報章,後來更當上美術編輯。起初若當天遇有某頁報紙有一空格,總編便會叫他畫插圖補上。及至80年代初中英聯合聲明談判展開後,坊間對嘻笑怒罵式的時政漫畫需求殷切,高峰期他同時和三份報章合作,最多甚至要一口氣應付五、六個專欄,「馬龍」這個名字就是那個時候開始和政治漫畫家劃上等號。

到了2004年,他和太太方舒眉自組出版社,成立自家品牌《白貓黑貓》,轉身投入兒童益智漫畫創作,出版了數百本漫畫及故事書,成果有目共睹。前年他二人更編繪了《趣味學古文》一書,收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科的12篇文言範文,以莊諧並重的手法,白話和漫畫雙管齊下,讓抗拒文言文的年輕學生,通過圖像親近古人智慧。他笑言,反應良好,會在今年的香港書展陸續推出另外兩本。

約在十年前,二人又開始學習水墨畫及書法。馬星原的想法是,先掌握傳統國畫的技法,日後即便要天馬行空,也不至於失了章法,無的放矢。「我是由工筆花鳥最基本的學起。我一直相信,中國畫最重要的兩個組成部分就是筆和墨,缺一不可。當代有些水墨畫家,他們可以不用筆,只強調墨的作用,這點我是不大同意,而且也不符合我重視傳統性的一面。」

馬星原擅長四、六、八格等漫畫,且過往作品大多以這種形式表達,這自然跟一幅過的水墨畫大為不同。前者着重說故事及構圖的技巧──留白和塗黑的比例是否恰當?文字分配會否過多、過少?要多少格數才能把故事說完?後者則要把所有內容化為一個和諧的整體。起初他執筆畫水墨時,感覺上自己正在畫一幅特別大的漫畫,後來心態上也慢慢調整,水墨是水墨,漫畫是漫畫。

《樂山大佛》68 cm×34 cm,2017年。

創作多年,他慶幸自己並不是眼高手低的一類畫家。「眼低手低固然成不了好畫家,然而眼低手高,技法是夠純熟了,作品卻始終是匠氣味重。」談到影響他最深的,是國家開放初期,他跟隨朋友到內地探訪上一代的中國漫畫家,如葉淺予、方成、萬籟鳴、張樂平。這趟「尋師學道之旅」為他人生帶來莫大震撼。「漫畫對年輕的我來說,是一種樂趣,是謀生的手段。但這些老前輩,他們將一生奉獻給漫畫,那種熱情的精神讓我了解到,畫漫畫可以是一生一世的事。我於是反問自己,有沒有這樣的決心?」

快樂的哲學之道

閒時,馬星原大多會研讀經論,但他不諱言多是從哲學層面出發。對他來說,古來禪僧大德的故事,無論是以參話頭還是公案的形式呈現,其實都是高濃度的哲學化了當中的宗教意涵,因此他看得津津有味。起初接觸時,他着迷於禪師和弟子間的互動:為什麼要棒喝?為什麼答案總是模稜兩可?後來年歲漸增,每讀一次便有更深體會,「人在社會上如何立身處世,當中大有學問。禪宗經典讓我明白到在這個紛亂的社會,要怎樣才能找到一個適合的立足點,而且是一生都受用不盡。」去年出版的《智者日常》,匯集60多故事,都是他從眾多公案中精挑細選出來,特別適合忙碌的都市人。「在數之不盡的公案中,有一些較為淺顯易懂,希望藉此讓大家感受一下快樂的哲學之道。」

《手把青秧》95 cm×35 cm,2017年。

話又說回來,他雖然愛好禪宗經典,本身卻並沒有禪修的習慣。他更打趣道,每次坐在書桌前作畫,某程度上便是一種另類的禪坐。他沒有另闢一個畫室,讀書寫字作畫都在辦公室的房間裏:「白天在出版社這裏工作,晚上難得靜心下來,下筆飛快,彷彿進入另一境界。」這次展出的作品,絕大多數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完成。

《伏虎羅漢》30 cm×30 cm,2017年。

馬星原創作前愛尋根問底,例如伏虎羅漢,一般的形象多是描繪羅漢騎在老虎身上作打擊狀,像《水滸傳》中的武松更甚於一位慈悲的智者。佛教藝術學者陳清香教授曾在東京國立博物館觀賞傳石恪(五代時期)畫的「二祖調心圖」,當中一幅畫一老僧抱虎而眠,似以老僧象徵戒定慧,以虎表示貪瞋癡。老僧伏虎,是為以三學調伏三毒。馬星原的伏虎羅漢亦有異曲同工之妙:羅漢依在虎的身旁,泰然自若,兩者神情同樣詳和,絕無暴力、傷害對方之意。「相傳降龍羅漢原是捕蛇人,故此在我筆下的『龍』,仔細一點看,其實更像是一條蛇。」

《安得廣廈千萬家》,足見馬星原一貫的幽默意趣。

而另一幅《安得廣廈千萬家》,足見馬星原一貫的幽默意趣──刮風期間,下方僧人的茅屋給吹得支離破碎,然而他卻不忙保佑上方眾多家千萬廣廈,願他們「風雨不動安如山」。展覽的焦點,相信當要數一連九幅的組畫《如何是達摩西來意 》。畫作以九宮格形式排列,除中間以外的八幅,達摩祖師面朝西方,都是身穿黑色袈裟,且全都題上「如何是達摩西來意 」;居中一幅,達摩祖師則是面朝東方,袈裟變為綠色,不言一「字」。馬星原笑說:「其實我想表達,任你如何問他,他始終不加言詮。」原來禪到了最後,脫離文字,不立文字,只能就是默然處於真如之中。

原刊於佛門網,本社獲授權發表。

更多精采文章

  • 精心繪畫十八羅漢 《禪意日常──馬星原水墨畫展》澳洲開幕精心繪畫十八羅漢 《禪意日常──馬星原水墨畫展》澳洲開幕
  • 馬龍的「放下」與「放不下」馬龍的「放下」與「放不下」
  • 由大時代的一顆微塵說起──懷念張同老師由大時代的一顆微塵說起──懷念張同老師
  • 中、日茶道都很禪中、日茶道都很禪
  • 靜下來,才知道人生要什麼靜下來,才知道人生要什麼

0

佛門網

《楞嚴經》有云:「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十方諸佛,取首楞嚴三昧而通達勝妙莊嚴之路。佛門網今撮取其意,致力提倡正信佛教,淨化心靈,貢獻社會,造福眾生。一門張開,連接莊嚴佛道,智慧人生,彈指擁有。十方名家專訪,專欄創作匯萃,時事新知,精彩影音,禪思妙趣,洗滌你我‎心靈‬。願閱者念念分明,啟迪覺悟人心。
View all posts
標籤: 水墨畫漫畫禪意達摩西馬星原馬龍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阿拉斯加會談會場。(美國國務院圖片)
今天與時光隧道

戰狼不吃這套 紅粉熱議杯麵

作者: 丁望
2021-04-16
段崇智校長表示,最近ARWU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大連續兩年排名第三,僅次於清華和北大,而在香港院校中是第一名。
灼見專訪

段崇智:吸引海外華裔學者 服務粵港澳大灣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15
中大校長段崇智認為,在此刻仍有許多人等候進入大灣區的時候,中大在大灣區無疑已有了自身的位置。
灼見專訪

段崇智校長:中大在大灣區發展 有互利共贏機會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14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二(13日)下午4時在政總舉行記者會,說明未來3場重要選舉時間及相關重要措施。(香港新聞網圖片)
灼見報道

3場選舉日期敲定 煽惑選民投白票恐觸法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13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10日(周六)日假饒宗頤文化館舉行初賽最後一日賽事。
腹有詩書

「腹有詩書」最後一日初賽圓滿結束,梨木樹天主教小學、英華小學、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及閩僑小學出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10

影片

  • 馮檢基:新疆棉花事件暴露中美一哥之爭 良好棉花發展協會做美國打手
  • 黃錦輝教授:香港加快推動數碼人民幣作為RCEP交易貨幣 善用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服務大灣區
  • 譚耀宗:反對派阻礙政制發展 中央必須出手 來年香港將有什麼重大變革?
  • 袁彌昌:21世紀民主與專制效用之爭 新冷戰下從現實主義看中美關係新發展
  • 術數名家文相濡:賀錦麗陰卦主宰白宮 印第安人對美國總統詛咒會否應驗?
  • 施永青:回歸後北京與西方進行香港爭奪戰 逼中央改變對港政策 反對派付出慘重代價
  • 曾鈺成:任立法會主席時難制止不檢點議員 修訂議事規則非多此一舉
  • 張炳良教授:泛民政黨不參選有什麼出路?香港政局遽變需要新思維
  • 鄭赤琰教授:中美關係交惡 李顯龍不偏幫 新加坡非共不反共 爭取中國支持
  • 張建雄:潮看《三國》 三大智者、三大聰明人、三大被低貶人物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敏而求知六十載   聚道傳承藝展來敏而求知六十載 聚道傳承藝展來 馮珍今
  • 「腹有詩書」最後一日初賽圓滿結束,梨木樹天主教小學、英華小學、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及閩僑小學出線「腹有詩書」最後一日初賽圓滿結束,梨木樹天主教小學、英華小學、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及閩僑小學出線 本社編輯部
  • 早並不知有今日  才會如此定當初早並不知有今日 才會如此定當初 施永青
  • 修行的量和質修行的量和質 常霖法師
  • 福島核廢福島核廢 陳文鴻
  • 朝聖梵高最後的足跡朝聖梵高最後的足跡 益行
  • 北京人說氛圍  再議土法煉鋼北京人說氛圍 再議土法煉鋼 丁望
  • 感恩?感恩? 陳家偉
  • 曾鈺成:投白票不應成為抵制選舉手段 愛國陣營不會全面封殺 泛民仍有勝算曾鈺成:投白票不應成為抵制選舉手段 愛國陣營不會全面封殺 泛民仍有勝算 本社編輯部
  • 律師雙雄志同道合 名家書畫只展不賣律師雙雄志同道合 名家書畫只展不賣 本社編輯部
  • 國弟之尊 無憾而終──段正淳國弟之尊 無憾而終──段正淳 楊興安
  • 外國平民如何看待中國?──中國外交政策的啟示外國平民如何看待中國?──中國外交政策的啟示 本社編輯部
  • 在移民壓力下  樓價為何依然上升?在移民壓力下 樓價為何依然上升? 施永青
  • 常食八豆 可與天鬥常食八豆 可與天鬥 朱鶴亭
  • 人間四月天人間四月天 譚寶碩
  • 哀之還是嘲之?哀之還是嘲之? 張建雄
  • 北京會整治香港的地產商嗎?北京會整治香港的地產商嗎? 施永青
  • 香港的內憂外患香港的內憂外患 彭泓基
  • 奈思比辭世:曾洞察中國經濟  他的八根支柱與我的十項特色奈思比辭世:曾洞察中國經濟 他的八根支柱與我的十項特色 高希均
  • 耳機戴一整天有多危險?洪蘭:失聰會加速失智耳機戴一整天有多危險?洪蘭:失聰會加速失智 洪 蘭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海星
  • 洪蘭
  • 丁惠芳
  • 李文基
  • 鄧希煒
  • 張玉峰
  • 陳景祥
  • 謝祖墀
  • 胡孟青
  • 鄭楚雄
  • 張灼祥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