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新聞報道,美國佛羅里達州因受3級颱風「馬修」吹襲,150萬人需要緊急撤離家園往臨時收容所暫住,民眾紛紛排隊為汽車加油,囤積食物與應急用品,超級市場糧水貨架被購清空,佛州60萬人缺電,勞德爾堡荷里活國際機場連同其餘3個州的主要機場關閉,有近4000班航班取消,沿海兩間醫院需要把病人轉移,部分急症室服務關閉。總統奧巴馬還提醒民眾「馬修」雖已入陸,還可能產生風暴潮,轉彎再襲沿海各州。
每年香港天文台都會事先預測有多少個颱風可能襲港,以示警惕。曾幾何時颱風對香港這個地方做過無數次的傷害,風暴常令這裏居民做成大量的生命財產的損失。當香港還是個漁村的時候,漁民出海捕魚均先拜海神祈福,望得庇祐,岸上居民都望不會水浸,農作物失收,牲畜不會死亡。
依靠香港天文台資訊
沿海地方不受海水泊岸,房屋損毁,人命傷亡。香港在這百多年褪變中,颱風–這大自然的產物–仍然不變,港人每每都在風季留意天氣預告,以便安排日常活動,小如家庭聚會,大如國際活動,都要依靠香港天文台的資訊。香港人祈福活動已只想身體健康發財,不再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因為已經擁有,而且盼望在城市急促的生活節奏停下來,獲得一天額外的有薪假期呢!
其實大家已忘記六七十年代,大家避風的情況,當年許多人還住在山邊及天台自建鋅鐵木屋或住家艇,一有颱風吹襲就如臨大敵,先保命,後保屋。如筆者就有過現代未有的經驗:舍下住在灣仔天台木屋,當年「溫黛」來港,家中成人都作好防風雨的準備:
把家中皮箱(內有重物)用麻繩懸於樑上,下置水桶藏縫隙流下的雨水,以防天台木屋毁壞,找臨時藏身之所,即時到親戚朋友家中暫避一兩天,直至颱風過去,才回住處。
為社會默默工作盡忠職守
不過由天台抱著孩子,拖着老人下樓,在大風大雨下走過水深過膝的街道,實在舉步維艱,本來由灣仔盧押道走到駱克道,平常走5分鐘的路,在惡劣天氣下,就要花差不多半小時。全晚各人只好寄人籬下,暫住親友的家中,看着窗外風吹雨打,餓著肚子,噤聲少動,免招人厭。
雖然住仍是港入的首要民生問題,但居民亦多能「有瓦遮頭」,少有住在山上和艇上了。當民眾因颱風接迎而趕回家避風時,可記得許多人士為社會默默工作,盡忠職守。天文台人員不斷監察風暴的走向,發布最新消息給市民;另外公共汽車、港鐵、渡輪的從業人員,都是為所有歸家的人服務,還有另一群走在最前線的人包括:新聞從業員、消防員、警員、醫護人員、渠務署人員、機場職員、民安隊隊員……等。有需要時,民政事務總署都會開放臨時庇護中心,社會署也會給予即時援助,有了他們的貢獻,才使大家平平安安地活著,共享幸福繁榮。在此謹向以上人士致敬!因此,筆者請各位在惡劣天氣時作出配合,不要在狂風暴雨時追風逐浪,行山探險,為自己及緊急救援人員增煩添亂。
編按:文章原刊於《信報》,相隔逾三年至今仍有參考價值,部分內容經作者更新在灼見名家傳媒重新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