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香港電影業怎麼了

香港電影業怎麼了

所謂「港產片應拍給香港人看」,肯定是個錯誤透頂的口號,只會令市場愈做愈小;反過來,唯有秉持「港產片要拍給全世界人看」的精神,香港電影業才會愈做愈大、愈做愈強。

東方財經雜誌 作者: 東方財經雜誌
2018-10-30
財經縱橫

標籤: 佔中十年合拍片港產片逆流大叔香港電影
《逆流大叔》的成功,實也反證了香港電影業的失敗。(《逆流大叔》Facebook)
《逆流大叔》的成功,實也反證了香港電影業的失敗。(《逆流大叔》Facebook)
0
SHARES
3.3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9月暑假結束。對於電影業來說,暑假檔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堪稱是榮枯寒暑表。那麼,今年香港電影業究竟孰熱孰冷?當中又反映了什麼現象?

暑期十大票房電影 港產片大遜荷里活

值得慶賀的是,今年暑假有部電影,刷新了本港票房歷史紀錄,就是《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這部迪士尼出品的英雄片大收1.54億元(港幣,下同),取代了同系列2015年《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所創下的1.33億元票房第一位置。而且,不讓迪士尼專美,它的另一對頭環球影城,亦憑《侏羅紀世界:迷失國度》打進十大榜單,總票房為0.93億元,成績稍遜於同系列2015年《侏羅紀世界》的0.96億元。

本文無意探討荷里活電影缺乏原創劇本的「續集化」問題,但毫無疑問,單從商業角度看,荷里活電影依然是香港人的心水最愛。查香港史上十大票房榜中,十部電影都是荷里活製作。那麼,撇除荷里活電影衡量呢?令人遺憾,排名第一的也非港產片,而是韓國的《屍殺列車》──雖謂緊隨其後的《寒戰II》,票房只與其相差不足100萬元,但輸了一個馬鼻就是輸了一個馬鼻。至於排第三的,再次令人遺憾仍不是港產片,而是台灣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且慢!今年暑期不是有部《逆流大叔》,叫好之餘也很叫座嗎?還是令人遺憾,單以暑假檔期看,荷里活電影──兼而是續集電影──依舊稱霸香港票房,票房排名依序為:《超人特攻隊2》(約7000萬元)、《蟻俠2》(約5700萬元)、《職業特工隊:叛逆之謎》(約5700萬元)、《與神同行:終極審判》(約6000萬元)、《高空浩劫》(約2500萬元)、《盜海豪情 :8美千嬌》(約1700萬元)、《極悍巨鯊》(約1700萬元)……好了,再往下數,卒之來到兩部港產片──《L風暴》和《逆流大叔》,兩者分別約收1500多萬元。

為什麼《L風暴》排序反倒在大熱的《逆流大叔》之前?難道後者票房比前者遜色?的確,事實正是如此。如果大家足夠貼地,亦即緊貼香港輿情的話,肯定都會有上述疑問;其背後原因,卻正正道出了香港電影業到底出現什麼問題。

毫無疑問,單從商業角度看,荷里活電影依然是香港人的心水最愛。(Pixabay)

《逆流大叔》熱潮 即失敗浪漫主義浪潮

先來簡介一下,在輿論上口碑載道的《逆流大叔》,究竟是部什麼電影?顧名思義,這是一個「逆流」的故事,講述四位「大叔」如何高不成、低不就,無論是職場抑或情場,在人生還是扒龍舟方面,不同領域均十分顛簸。故事最後,縱然都以悲劇收場,各人始終逃不過命運愚弄。可是,顛簸旅途上風光如畫,總之是盡力嘗試過,即使結果未如人意,豈不已經不枉此生?

可見,《逆流大叔》之所以贏盡掌聲,一來因為它足夠貼地,完全反映出普羅香港人的辛酸,是故容易引起觀眾共鳴,唯更重要的是,裏面還涉及一種「失敗浪漫主義」,讓人覺得很暖心、很治癒、很勵志。

然而,《逆流大叔》的成功,實也反證了香港電影業的失敗。事實上,所謂「失敗浪漫主義」,乃是「後佔中」時期的產物。不是嗎?眾所周知,佔中以失敗收場,但過程中卻喚發着黃絲帶們的激情浪漫。比照之下,《逆流大叔》誠為一個象徵,當中許多人與事皆不難對號入座:「逆流」就是抵抗中共,「大叔」則指曾經歷港英殖民時期的一代,其核心主旨「嘗試過就好,失敗又如何」,無疑為了灌輸及鼓吹觀眾投入「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政治革命浪漫。

佔中之後,香港電影界就捲起了失敗浪漫主義浪潮,類似電影皆如雨(傘)後春筍湧現。《逆流大叔》自是其中之一,2017年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捧為推薦電影的《空手道》,便為此中另一代表。至於獲學會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捧為當年最佳電影的《樹大招風》,實亦暗暗談及香港回歸的時代交替。此外,2016年獲學會捧為推薦電影的《點五步》,則是浪漫兼得勝了;而同年的另一電影《選老頂》,就為失敗而不浪漫。

當然,明刀明槍的「黃絲片」,不得不提的還有爭議聲中獲得2016年金像獎最佳電影的《十年》,以及一大堆不太獲得主流影院放映的,包括紀錄片或專訪式的《消失的檔案》(談六七暴動)、《中英街1號》(也談六七暴動)、《未夠秤》(以學民思潮黃之鋒為主角)、《地厚天高》(以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為主角)、以及《亂世備忘》(主要講佔中)等等。總之,後佔中的好多港產片,究其實都是政治片。

《逆流大叔》之所以贏盡掌聲,一來因為它足夠貼地,完全反映出普羅香港人的辛酸,是故容易引起觀眾共鳴。(《逆流大叔》Facebook)

黃絲政治片充斥 電影人搞垮電影業

有曰,在香港,泛政治化的問題已廣泛滲透各個層面;香港的電影業,無疑是「黃絲化」及「本土主義」的一個重災區。這到底有什麼問題?問題可大了!

首先,相關黃絲片極大程度都隱含政治議題,可謂政治宣道為先,電影藝術難免退而其次。換言之,作品並非為藝術而藝術,而是為政治而藝術!的確,《逆流大叔》為何得到輿論唱和?正正由於黃絲媒體的推波助瀾。反之,票房成績更加理想,亦即更加得到港人以腳步及金錢投票支持的《L風暴》,卻竟然沒有獲得相應的討論與宣傳──試問,電影業又如何能夠正常發展呢?同一道理,一邊廂有電影工作者默默用心拍攝,另一邊廂卻居然基於政治敗給《十年》等等,被水準業餘的後者擠出頒獎台──試問,還有人會用心投入及投資電影嗎?

電影服務政治,而非服務觀眾,情況已愈來愈嚴重。現在入戲院觀片,開場時都會有個政府宣傳短片,由影星任達華扮演警察指摘非法盜錄者說:「整個電影業被你搞垮了!」平情而論,今時今日,盜版問題已非香港電影業的最大敵人;因為,他們的最大敵人正是自己本身!搞垮電影業的正是上述那班泛政治化的電影人!

只要反觀韓國片的成功,就可明白香港電影業為何失敗。何出此言?韓風之能夠風行亞洲以至全世界,最主要原因正是不重本土,而是積極銳意地國際化。首先,每個韓星至少都有英文名字,作品也每多涉及英文,例如高踞YouTube點擊次數榜首的Psy的Gangnam Style便為最佳例子,其次還有Wonder Girls的Nobody,以及炙手可熱的男團EXO、BTS等等。因為,唯有捨韓文而取英文,韓國的歌影視作品才易於為人認識,至少易於被人搜尋到。另外,題材也很重要,愛情故事便為一個國際通行、跨文化的成功方程式,因此由《來自星星的你》、《太陽的後裔》、《鬼怪》以至《金秘書》都掀起各地煲劇潮流。以上種種,均帶動了韓風的形成,進而令韓國文化升華為強文化;當韓國出品備受世界注目之後,它才有條件逐步多談本土,因而推出帶有東亞地獄觀及倫理觀的《與神同行》。不然的話,就唯有繼續開拍諸如《屍殺列車》的跨地域電影,畢竟喪屍早已世界通行!

香港呢?政治化的電影題材,包括充斥各種政治符號與隱喻,基本上只能引起香港人共鳴,這亦意味觀眾對象僅限香港人,甚至更準確言只限黃絲帶……另外,對白極之本土,若然缺乏廣東話及潮語認識的觀眾也難有共鳴……由是觀之,試問港產片焉可衝出國際?其實,美國的《阿森一族》(The Simpsons)亦非常本土,不知曉美國文化及政治的或難看懂其卡通片,可是,當《阿森一族》搬上大銀幕成為《阿森一族大電影》,其內容便明顯地去本土化而取國際化,積極拆除文化壁壘及語言壁壘,所以無論何人於何地都不難看懂,並為裏面的幽默感染。

不必諱言,香港電影過去亦如韓片風光,可惜現已今非昔比。想當年,香港電影所走的路也跟韓片相似,就是先透過跨文化的片種爭取入屋,所不同的是我們不取愛情片而取其他:李小龍及成龍的功夫片,便令全世界所有人都認識到中國功夫,至今他倆依然為香港電影的國際代表人物;導演方面,除了功夫片的徐克等外,吳宇森等亦開創出港產警匪片的潮流。當香港電影在國際舞台佔一席位,香港文化便成為了強文化,亦即成為其他人的學習對象。甚至乎,就連本土至極的周星馳無厘頭也風行各地。

韓風之能夠風行亞洲以至全世界,最主要原因正是不重本土,而是積極銳意地國際化。(亞新社)

港產片要拍給全中華及全世界看

所謂「港產片應拍給香港人看」,肯定是個錯誤透頂的口號,只會令市場愈做愈小(也莫說,這番話實為「港產政治片是拍給黃絲帶看」);反過來,唯有秉持「港產片要拍給全世界人看」的精神,香港電影業才會愈做愈大、愈做愈強。退一步言,即使把眼光收窄一點,改為「港產片要拍給全中華看」,至少也肯定令業界發展豁然開朗。

近年,中國內地的電影業急速發展,2017年的總票房幾達80億美元,過去5年間幾乎翻了兩番,亦貢獻期內全球票房增長的九成之強。如果說,許多經濟發展領域已經不能不北望神州;那麼,電影業更是個中佼佼者。事實上,同年的香港電影全球票房收入,高近96%均來自內地,反之香港本地的貢獻只佔3%。也就是說,港產片拍給全中華看,豈不是順理成章的指導思想嗎?再看目前中國歷史上的十大票房電影,排名第一的乃票房高達57億元人民幣的《戰狼2》,排名第二的則為香港與內地的合拍片《紅海行動》(36億元人民幣),另外,排名第四的《美人魚》(34億元人民幣)、排名第七的《捉妖記》(24億元人民幣)、排名第十的《捉妖記2》(22億元人民幣),俱為香港與內地的合拍片,十大之中佔了四席之多,亦較純粹的國產片(三部)和荷里活電影(三部)為多!可見,合拍片難道不是重振香港電影業的一大機遇?

誠然,香港電影業每況愈下,原因並不限於後佔中的政治片,畢竟港產片的寒流早就冰封三尺;唯毫無疑問,倘若業界繼續堅持走政治片道路,勢必會通向自我滅絕的厄運。當票房收益減少,投資者自然就會卻步,而受累資金短缺則難拍到好戲,是故票房收益必將再減──於此惡性循環下,試問電影業又如何鳳凰重生?事實擺在眼前,北望神州便為一個重振雄風的重大機遇,可為電影業引來大量活水,不單可以養活大批電影工作者,他們亦更有條件制作出更多好戲。

再拿《逆流大叔》為喻,這部在港叫好叫座的電影,僅僅收獲不足2000萬元票房,合拍片呢?則往往是億億聲!有人或嫌金錢臭,可是,沒有銅臭味的電影業,則實跟鹹魚無大分別!

原刊於東方財經雜誌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追憶我們的香港:港產片年代(《花樣年華》劇照)追憶我們的香港:港產片年代
  • 校友專訪:陳詠燊與甄栢榮──憑堅毅開創銀幕新浪潮校友專訪:陳詠燊與甄栢榮──憑堅毅開創銀幕新浪潮
  • 《花木蘭》爛得有因 戰將的恨與怨《花木蘭》爛得有因 戰將的恨與怨
  • 穿梭光影裏 馳騁藝文間──羅卡專訪穿梭光影裏 馳騁藝文間──羅卡專訪
  • 電影發展局前秘書長馮永:香港電影可以改頭換面、老樹再開花的兩大理由電影發展局前秘書長馮永:香港電影可以改頭換面、老樹再開花的兩大理由

0

東方財經雜誌

於2004年1月在香港正式創刊,由中國傳媒信息投資有限公司主辦、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協辦,每月5日出版。2008年1月,在內地設立了北京、上海、廈門、成都四個常駐記者站。
View all posts
標籤: 佔中十年合拍片港產片逆流大叔香港電影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月27日舉行開幕禮及首日賽事。
灼見活動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揭幕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2-27
褚簡寧質疑特首林鄭月娥是否需要問責。(灼見名家製圖)
褚簡寧專欄

林鄭月娥是香港最大的失敗,不是香港電台

作者: 褚簡寧
2021-02-25
特區政府財赤創新高,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也相當「睇餸食飯」。(陳茂波個人Facebook專頁)
灼見報道

谷經濟紓民困 財爺:派5000元電子消費券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2-24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4日表示,2021年香港經濟將恢復正增長,但復甦進程將視疫情發展而定,預測今年經濟實質增長率介乎3.5%至5.5%。(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報道

陳茂波料今年經濟「追趕式增長」 唯上半年挑戰仍大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2-24
白先勇教授在台北接受蔡青兒專訪,侃侃而談他最愛的崑曲。(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專訪

回溯牡丹還魂之路──文學大師白先勇與崑曲的相遇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2-23

影片

  • 白先勇主講:文壇大師與崑曲相遇 回溯牡丹還魂之路
  • 金耀基教授:大學無法與社會分離不涉政治 校長要有堅持不能跟着學生走
  • 鄭赤琰教授:緬甸軍事政變提防美國顏色革命? 中國、新加坡擔當關鍵角色《灼見政治》
  • 黃錦輝教授:預算案百億推動創科成及時雨 河套區發展太慢將被深圳拋離《灼見財經》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恭喜你!恭喜你! 常霖法師
  • 一位香港人的中國觀察一位香港人的中國觀察 羅海雷
  • 林鄭月娥是香港最大的失敗,不是香港電台林鄭月娥是香港最大的失敗,不是香港電台 褚簡寧
  • 通淋巴真是排毒嗎? 揭開淋巴結增大的真相通淋巴真是排毒嗎? 揭開淋巴結增大的真相 顧小培
  • 教師中心無聲消逝教師中心無聲消逝 曹啟樂
  • 林行止:吸引外資英人稱冠  大小通吃名利雙收林行止:吸引外資英人稱冠 大小通吃名利雙收 本社編輯部
  • 陶傑:人離鄉總是賤?陶傑:人離鄉總是賤? 編輯精選
  • 茶道前世之喫茶去茶道前世之喫茶去 文相濡
  • 英國為何不讓羅興亞人有居英權?英國為何不讓羅興亞人有居英權? 施永青
  • 車公籤勸港官  堆柴不能息火車公籤勸港官 堆柴不能息火 丁望
  • 金耀基教授:大學無法與社會分離不涉政治 校長要有堅持不能跟着學生走金耀基教授:大學無法與社會分離不涉政治 校長要有堅持不能跟着學生走 本社編輯部
  • 袁彌昌:愛國者治港,之後又怎樣?袁彌昌:愛國者治港,之後又怎樣? 編輯精選
  • 劉賜權:等待做候鳥劉賜權:等待做候鳥 張灼祥
  • 特首率司局長接種疫苗  5組別200萬人優先預約特首率司局長接種疫苗 5組別200萬人優先預約 本社編輯部
  • 中國軟實力在通俗文化中國軟實力在通俗文化 張建雄

推薦作家

  • 高希均
  • 李偉民
  • 湯文亮
  • 馮珍今
  • 鄭明仁
  • 鄭宏泰
  • 白先勇
  • 盧兆興
  • 徐家健
  • 楊興安
  • 王永平
  • 金耀基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