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香港語言

香港語言

香港語言受北風、西風同時吹拂,逐漸形成自己的「香港特色」,或叫「香港形式」。

國學新視野 作者: 國學新視野
2018-01-31
中華藝文

撰文:容若(資深報人兼作家)

標籤: 俗語語言變化通詞變異香港
由於中西文化交融影響,香港本土文化,跟大陸、台灣的文化都略有差異。(pixabay)
由於中西文化交融影響,香港本土文化,跟大陸、台灣的文化都略有差異。(pixabay)
0
SHARES
2.4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香港,古粤地,清代屬新安縣。鴉片戰爭後被英國佔領,從1842年到1898年,形成今日之香港。此後,官用英語,民間通用粤語;文字則官用英文, 民間通用中文。粤語與英語,中文與英文,構成香港語言基本要素。由於中西文化交融影響,香港本土文化,跟大陸、台灣的文化都略有差異。有人看到,香港語言受北風、西風同時吹拂,逐漸形成自己的「香港特色」,或叫「香港形式」。

有關香港語言,本文根據個人接觸而蒐集資料,從1950年到2000年 的漫長歲月裏,選擇一些經常碰到而影響比較普遍的例子,按年代分類編次。

第一類:街頭告示,1950年代

關於街頭告示,舉五例如下:

1「沿步路過」。

2「巴士停留處」。

3「如要停車乃可在此」。

4「如有痰涎,與及鼻涕,爾等居民,勿亂吐棄」。

5「隨地吐痰乞人憎,罰款二千有可能。傳播肺癆由此起,衛生法例要遵行。」

五例俱「重英輕中」風氣下之產物,不免語病、冗贅之弊。在眾多非議後 改正:例一「沿此路過」,例二「巴士站」,例三「電車站」、「巴士站」,例四、例五「禁止吐痰」。

第二類:俗語港化,1950年代

香港通用粵語,故俗語有鄉土風味。一旦港化,非唯失原意,也失原味,舉四例如下:

1 「老豆」變「老竇」──順德人背後呼嚴父為「老頭」,流行到省城,當地人聽順德鄉音之「頭」如城音之「豆」,遂以為「老豆」乃父之俗稱,在省港報紙出現了四五十年。1950年有人以《三字經》中「竇燕山,有義方,教 五子,名俱揚」句為尊重慈父,宜改稱「老竇」,竟有行內人信而不疑,不少人「豆」寫成「竇」。

2 「消夜」變「宵夜」──粵人謂中夜小吃曰「消夜」,行之逾百年,典出宋《夢粱錄》。1950年,或以北人南來,每用「夜宵」,誤以為與「消夜」同而詞序顛倒,遂將其重新顛倒過來寫成「宵夜」,經三及第文章傳播,不知 「宵」「夜」連用語意重複。

3 「折本」變「蝕本」──粵人謂虧本為「折本」,行之逾百年,典出宋 《吹劍錄》。「折」於粵音讀「舌」之陽入聲。有旗下人寫成「餂本」。不知 「餂」字讀恬,不能有邊讀邊。但客家人寫成「蝕本」。因客家人讀「蝕」,音同「舌」之陽入聲。粵人大都接受而用之,流行至今。惟「蝕」字粵音讀 「食」,非「折本」之「折」也。

4 「便宜」變「平宜」──「便」字於此有兩音,或讀駢(如「偏」之陽 平聲),或讀皮,冠以「攞」字,曰「攞駢宜」或「攞皮宜」(宜字變上調)。 「便」寫成「平」,既寫了別字,又誤會了原意──蓋「宜」非廉宜也。

第三類:通詞變異(1),1950年代至今

通詞,指日常通用的詞。下述四例讀出來不覺得錯,寫成文字才顯出錯處, 說穿了,是同音之誤:

1 「而已」變「而矣」。

2 「罷了」變「吧了」。

3 「罔顧」變「妄顧」。

4 「角色」變「角式」。

第四類:通詞變異(2),1950年代至今

下述四例,口語、文字都有:

1 「對簿」變「對薄」。

2 「嚮往」變「響往」──「嚮」同向,「響」同响。一改,音義俱變。

3 「嘴巴」變「嘴吧」──此例之「嘴」有誤寫成「咀」,又誤會「吧」可讀「巴」。

4 「游弋」變「游戈」──「弋」指獵獲,引申為操控。「戈」古時有柄武器,「游弋」今喻海上巡邏監控。一筆之差,顯出錯得離譜。

第五類:通詞變異(3),1960年代至今

這類通詞變異,以1960年代到1970年代最普遍,今仍有之。舉四例如下:

1 「竄改」變「篡改」──「篡」本意為強奪,語見《墨子》。「竄」才是指改文,典出《三國志》「多所點竄,如遂之改定」。以後凡改歪即曰「竄 改」。北方方言「竄」、「篡」同音。1950年代,北方有人以「篡改」代 「竄改」,有「詞典」定為正詞,影響到香港。

2 「鹵莽」變「魯莽」──「鹵」「魯」同音異義。「鹵莽」,指粗疏,典 出唐人杜甫詩。「魯」之音既異於「鹵」,其義為「鈍」,與「鹵」無關。但北方有大人物,常將「鹵莽」誤寫成「魯莽」,跟風者不顧寫得不倫不類,徒因崇拜偶像心理作祟,競相抄襲。香港亦有同類人跟風。

3 「交代」變「交待」──二詞皆源遠流長。「交代」典出《漢書》,有二千年歷史;「交待」見於《三國志》,也有一千七百年。長期以來,「交代」 一直沿用,而「交待」則極少用且少人知。何謂「交代」?舊員任滿,新員接 替,辦理轉移手續,是謂「交代」。「交待」則指待人接物。今人以「交代」表 示「囑咐」或「說清楚」,亦原義之引伸。1950年以後,有知名人士把「交 代」寫成「交待」,慕名者,竟有大人物。此例亦如「魯莽」,自北南流入香港,竟也有不少人跟風。

4 「手銬」變「手扣」──銬、鐐俱刑具,以分別用於手足而稱「手銬」、「腳鐐」。「銬」音靠近「扣」,文化低者,誤以「扣」代「銬」,出自口頭,見於文字都有。在香港,書報、電視都很常見。

第六類:通詞變異(4),1980年代

下述四例,俱「北風南漸」之產物:

1 「癮君子」變「隱君子」──二詞根本不同。前指嗜鴉片成癖,引伸為泛 指吸毒者;後謂老子(李耳),引伸為泛指隱士。「癮」、「隱」二字,粵音稍有不同:「癮」讀引,陽上聲;「隱」讀忍,陰上聲。北方名士徐炳昶始以「隱君子」代「癮君子」,用於其遊記。1950年代,有人推廣,且有「詞典」收為正詞。1980年代南流入香港,有知識分子報紙推波助瀾。

2 「殺手鐧」變「撒手鐧」──「殺手鐧」,據說是初唐名將秦瓊之武器,為無刃鐵尺,事見明代小說《說唐》,四百年來,深入民間。「撒手鐧」,五四 運動後小說家茅盾偶一用之(茅盾一般用「殺手鐧」,有人認為寫成「撒」當是筆誤)。1950年代北方,有「詞典」收為正詞,且描寫成流星鎚式,為識者所笑。既是鐵尺,何能帶鎚飛擲?又是香港該知識分子報紙加以推介。

3 「盤中飧」變「盤中餐」──唐人李紳《憫農詩》有句:「誰知盤中飧, 粒粒皆辛苦。」此詩千多年來為學童所朗誦,也能深入民間。1950年代,推 行漢字簡化,淘汰生僻字,這「飧」字就被筆畫更多的「餐」字代替。此後, 唐詩只有杜甫《登高》得保留「盤飧」一詞。新詞「盤中餐」竟收入教科書。1980年代流入香港,也由知識分子報紙推行。

4 「一服藥」變「一付药 」──「服」為中藥量詞,「一服」猶如「一劑」。一九五〇年代,推行漢字簡化,貪簡便者,竟不依《簡化字總表》,生造 「付」字以代「服」,於是「一服藥」寫成「一付药」(「藥」簡為「药 」)。 其實「服」「付」讀音不同(北方方言則同音)。而在香港推行此新詞者,不是知識分子報紙,而是香港電台的電視節目。

《國學新視野》2017年12月冬季號 封面

摘錄自《國學新視野》,本社獲授權發表。

更多精采文章

  • 「牛頭唔搭馬嘴」還是「驢唇不對馬嘴」「牛頭唔搭馬嘴」還是「驢唇不對馬嘴」
  • 胡國雄:永遠的10號球王胡國雄:永遠的10號球王
  • 計劃趕不上變化計劃趕不上變化
  • 黑與白黑與白
  • 變不一定是壞事變不一定是壞事

0

國學新視野

《國學新視野》季刊是中國文化院出版的學術雜誌,旨在弘揚華夏文化。自2011年3月創刊起,即獲國學大師饒宗頤、余英時、馬悅然等專家學者之鼎力支持。既有諸家鴻文,亦介紹藝術珍品。
View all posts
標籤: 俗語語言變化通詞變異香港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謝君豪接受專訪。(蘇偉柟攝)
字旅相逢

君踏舞台成佳話,豪情俊逸十三郎──專訪著名演員謝君豪

作者: 馮珍今
2022-07-05
李家超表示,政府會以行動爭取市民的信任,以結果拉近距離。(直播視頻截圖)
灼見報道

李家超:公務員表現與政府效率掛鈎 百日內交首份公屋報告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7-05
中聯辦座談會現場,左一背對鏡頭者為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香港電台視像新聞截圖)
灼見報道

中聯辦座談習近平講話 駱惠寧:香港要把握發展機遇 「蘇州過後無艇搭」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7-02
周蜜蜜女士受訪當日攝。
訪談錄

兒童文學兩代情──周蜜蜜訪談記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7-02
習近平期盼新一屆特區政府,幫助青年解決學業、就業、創業、置業面臨的實際困難,為他們成長成才創造更多機會。(直播視頻截圖)
灼見報道

習近平:一國兩制是好制度,沒有任何理由改變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7-01

影片

  • 文相濡:用李家超當選時間的八字問前程吉凶 管治班子具助力 但提防明年遇上衝擊
  • 黃錦輝教授:虛擬貨幣急跌暴露出什麼問題?投資者怎樣趨吉避凶?
  • 曾鈺成:一國兩制的內涵是什麼?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制度有何差別?
  • 林翠華教授:長者活出當下有三大要訣
  • 陸恭蕙博士:香港在可持續發展有什麼新商機?企業怎樣做好ESG?
  • 黃錦輝教授:美國槍擊事件頻繁的深層次原因 軍火產業無法取代?
  • 霍詠強:回歸25年香港為何走向極端政治化?認清BNO本質 英國有善待香港嗎?
  • 雷鼎鳴:美國怎樣違反世界秩序為所欲為?面對挑戰 如何千方百計挖中國牆腳?
  • 文相濡:從李家超得1416票反對8票起卦剖析運程 任內困難重重如何險中求勝?
  • 林翠華教授:老爸老媽為何不快樂?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今朝更好看」名家作品展 一次飽覽國寶級畫作「今朝更好看」名家作品展 一次飽覽國寶級畫作 本社編輯部
  • 君踏舞台成佳話,豪情俊逸十三郎──專訪著名演員謝君豪君踏舞台成佳話,豪情俊逸十三郎──專訪著名演員謝君豪 馮珍今
  • 回歸看金融  東方旭日紅回歸看金融  東方旭日紅 陳鳳翔
  • 美版一帶一路 笑到碌咗喺度美版一帶一路 笑到碌咗喺度 胡孟青
  • 25年香港政治的回顧25年香港政治的回顧 雷鼎鳴
  • 陶傑:痛悼邱翔鐘先生陶傑:痛悼邱翔鐘先生 編輯精選
  • 參觀香港故宮館:入寶山不要空手回參觀香港故宮館:入寶山不要空手回 張倩儀
  • 世界要解決兩大虧損才能既濟 世界要解決兩大虧損才能既濟  張建雄
  • 俄烏戰情出現新的局面俄烏戰情出現新的局面 施永青
  • 低吹沙:香港身份認同與人心回歸的新階段低吹沙:香港身份認同與人心回歸的新階段 袁彌昌
  • 殊途同歸修行路殊途同歸修行路 常霖法師
  • 一仼總統都是經濟闖的禍一仼總統都是經濟闖的禍 張建雄
  • 旗要三面旗要三面 蔣匡文
  • G7峰會前小插曲G7峰會前小插曲 郭一鳴
  • 新界與香港回歸的歷史擔當新界與香港回歸的歷史擔當 廖書蘭
  • 習近平訪港: 香港歷經風雨浴火重生 證明一國兩制強大生命力習近平訪港: 香港歷經風雨浴火重生 證明一國兩制強大生命力 本社編輯部
  • 歐洲變局歐洲變局 陳文鴻
  • 中聯辦座談習近平講話 駱惠寧:香港要把握發展機遇 「蘇州過後無艇搭」中聯辦座談習近平講話 駱惠寧:香港要把握發展機遇 「蘇州過後無艇搭」 本社編輯部
  • 《壯志凌雲2》是美產《長津湖》《壯志凌雲2》是美產《長津湖》 張宗永
  • 鏡前是演員、鏡後是作家的林青霞鏡前是演員、鏡後是作家的林青霞 張灼祥

推薦作家

  • 蘇文傑
  • 張灼祥
  • 邵志堯
  • 釋證嚴
  • 盧兆興
  • 黃冬柏
  • 羅乃萱
  • 張宗永
  • 彭智華
  • 艾雲豪
  • 施林海
  • 張倩儀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