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香港特首候選人如何教育孩子?

香港特首候選人如何教育孩子?

香港下屆特首選舉快將開戰,新民黨前主席葉劉淑儀、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和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均宣布參選。這三人均育有成年子女,政綱雖還未出爐,先比拼一下他們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吧。

留學媽媽 作者: 留學媽媽
2017-01-20
教養女王

標籤: 香港
香港特首候選人如何教育孩子?

香港特首候選人如何教育孩子?

香港特首候選人如何教育孩子?
封面圖片:曾俊華在 Facebook 競選專頁上發佈兒子為他搽香薰油放鬆的照片。(曾俊華 Facebook 競選專頁)
 
撰文:樹熊
 
香港下屆特首選舉快將開戰,但三位參選人陸續「榮登」各大版面,從政壇舉動到油麻地吃魚蛋都被曝露在鎂光燈下。
 
新民黨前主席葉劉淑儀、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和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均宣布參選。這三人均育有成年子女,政綱雖還未出爐,先比拼一下他們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吧。

 

曾俊華:父母子女應暢所欲言

 
曾俊華就讀香港喇沙書院,14歲舉家移民美國,於紐約知名的史岱文森中學完成中學教育,後於麻省理工學院讀建築學,並擁有雙語教育碩士學位和公共行政碩士學位。在美國做義工時,認識了身為護士的妻子。兩人育有一子一女。
 
曾俊華雖在美國長大,但子女的名字也取得頗有心思。長子取名雕龍及女兒文心,取材自南北朝時期文學批評典籍《文心雕龍》。
 
曾雕龍曾就讀喇沙書院,後到美國新罕布夏大學修讀酒店管理,並在香港科技大學攻讀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他曾於美國四季酒店工作,現於飲食指南米芝蓮擔任顧問。曾文心則相對低調,她曾在香港中文大學就讀,曾任職公關。
 
曾俊華曾提過教育是香港最重要的一環,教育開支占政府的四分之一。
 
他認為,不少小孩跟別人交談時,有時會感到說了些話出來會有風險。有了這種感覺,自然便不願意與人傾談。
 
在這時候,父母應給予子女信心,教他們暢所欲言,子女也應多與父母溝通,增進關系。他表示在子女年幼時,已抱有加強溝通的基本原則與他們相處,可說是無所不談,從而給予他們指示或意見;至今兒女長大成才,仍不時跟他們聯絡溝通。
 
曾俊華在個人網誌中曾表示,父母愛護子女,希望為他們作最好的准備,屬人之常情,但自己並不在乎孩子的起跑線。
 
他表示現在太多家長不想子女「輸在起跑線」,而給自己和子女很大的壓力。想取得好成績自身努力和外在的機會都不可或缺。他並比喻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關鍵在於懂得控制調節,在合適時間才發力加速。
 
曾俊華的良好適度的教育理念,也許和他童年有關。他接受媒體專訪時曾聊到,當年家境窮困,爸爸媽媽均須外出工作,並無安排暑假節目,身為家中老大,他發起「鬥快看書」游戲,暑假與弟弟和妹妹看遍圖書館的圖書,是成本低,獲益大的活動。
 
曾俊華時常於「教育與就業」的政府網頁裏寄語年青人,例如希望他們選擇升學就業時,應依據自己的興趣而作決定,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父母的意願可適當的參考。
 
他還特意強調藝術對於個人修養很重要,也是生活情趣的一種。在紐約讀中學時,幾乎每個周末都會去博物館參觀。孩子年幼時,帶他們去博物館更是自己最喜歡的親子活動,從而增進溝通和共同愛好,是很好的相處機會。
 
為人父母的,最重要是給予子女信心,讓他們感受到跟你談話是沒有風險的;這點很重要。小時候,我的父母也給了我這種信心,教我與他們無所不談。
                                                                                  ——曾俊華

 

林鄭月娥:兒子慰問最窩心

 
林鄭月娥中學時期就讀於香港著名女子中學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曾擔任總領袖生。其後升讀香港大學,於1980年取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時任政務官時於英國劍橋大學深造。
 
對於正在考慮參選特首的林鄭月娥育有兩個兒子,長子林節思現年24歲,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純數系,早年經常去內地參與義工服務。次子林約希和哥哥一樣的學校和學系。兄弟倆真是默契!
 
林鄭月娥曾在電台節目中分享成長經歷,自言出身基層,小時候家裏連書桌也沒有,要在床上做功課。
 
正因如此在兒子的成長階段,她也堅持不請外佣幫忙照顧,但每天即使有多少工作未完成,也會把握時間與孩子相聚。林鄭提到從未體罰孩子,並認為父母與子女溝通時,需注意尊重對方感受,不應以大人的口吻教訓他們,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在兒子長大後,更以朋友方式和他們相處,學會放手讓孩子開拓眼界。
 
這種尊重陪伴子女的教育方式,也得到了兒子行動的回應。這不僅是指學業有成,還有暖心之舉。林鄭月娥曾分享兒子的暖心之舉,有一次兒子在網上看到有人罵自己的媽媽,便立即發短信:“You’d better take a break!Love”。她表示真的很開心,很安慰。 林鄭認為愛父母,關心父母,未必需要做驚天動地的事,有時一聲問候,一刻相處,已勝過千言萬語。 
 
父母關心孩子是理所當然,並要留意孩子不同時期的需要,但避免過分關心造成無形壓力。目前互聯網發達,距離不是問題,只要父母和孩子有心,就不會阻礙雙方溝通。
                                                                               ——林鄭月娥
 

葉劉淑儀:當女兒的同學 像朋友般相處

 
葉劉淑儀曾入讀位於般咸道的聖士提反女子學校,在那裏接受幼稚園、小學和中學教育。1969年預科畢業後,獲香港大學文學院取錄,主修英國文學,以一級榮譽資格畢業。1973年,前赴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攻讀英國文學碩士。2003年,曾赴美國斯坦福大學修讀東亞研究碩士課程。
 
談及葉劉淑儀的家庭真是一把辛酸淚。在她4歲時,家裏家道中落,由300平方米的大宅搬到只有40平方米的單位。父親在她21歲時去世,繼而40歲母親也離開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她還有一個弟弟,在菲律賓當風水師,兩人甚少聯系,他也於2002年突發心髒病去世了,家裏只剩葉劉淑儀一人。
 
1981年,和丈夫葉文浩的結合,讓葉劉淑儀再次擁有一個家,不過萬萬沒想到,1997年,16年的美滿婚姻因丈夫肝癌病逝而終止。當時女兒才八歲,而她也成了單親媽媽,要獨自經歷女兒成長階段的各種難題。葉劉於1975年加入香港政府至今,和女兒相處的時間不多,尤其在丈夫去世後,更要撐起整個家,時間更是少之又少。
 
葉劉淑儀曾表示一直覺得愧對女兒。她也曾在 facebook 提到女兒成長階段中,陪伴她的時間不算太多。所以2003年離開政府赴美留學,有機會與她較長時間一起生活,想彌補她年幼時母親不在身邊的空白日子。
 
葉劉淑儀指要處理好家庭關系,身教最重要,並要多溝通有高質量時間,讓子女與父母保持密切關系,與你做朋友。所以當年與女兒一同赴美國讀書的三年間,彼此雖然分開住,但平日常以電話聯絡,假期會一起看電影或去小旅行,盡量爭取相聚時間,像朋友一般相處。
 
葉劉淑儀曾接受訪問時提到傳統教育裏,每天厚厚一摞作業讓孩子厭倦讀書。她覺得一切皆要從發掘興趣開始。
 
她表示自己教女兒讀英文或其它科目,都是確保先啟發她的興趣。這樣她自然產生求知欲。這對於每個小孩都很重要,有了求知欲後,她會主動找資料,加上現在網上什麼都找得到,比自己學習的年代方便太多了。
 
好的學校能啟發孩子的興趣,女兒現已長大,能有獨立思想,母女關系也較以往好。教育女兒除了讓她自由發展,選取一間合適的好學校加以栽培也很重要。
                ——葉劉淑儀
 
原刊於教養女王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美英政府擅長特務滲透和扶植傀儡美英政府擅長特務滲透和扶植傀儡
  • 告別新冠病毒的政治:對全球和大中華地區管治的影響告別新冠病毒的政治:對全球和大中華地區管治的影響
  • 文相濡:2023世界各地運程剖析 歐洲、中國、香港、俄羅斯孰好孰壞?文相濡:2023世界各地運程剖析 歐洲、中國、香港、俄羅斯孰好孰壞?
  • 許子東教授主講:張愛玲與香港許子東教授主講:張愛玲與香港
  • 名記者朱啟平二三事名記者朱啟平二三事


留學媽媽

由一群痴迷教育、熱愛寫作的海外留學媽媽創立,溫柔且強大。我們重視香港和國外教育信息,希望將先進理念方式「引進來」,與各位父母分享共勉。我們堅信家庭教養是最好學校,希望與你互相扶持心靈成長。教養無處不在,給孩子和自己最優質實用的原創資訊。
View all posts
標籤: 香港

編輯精選

中總會長蔡冠深(中)與兩位副會長王惠貞(左)及楊華勇(右)出席記者會接受採訪。(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中總會長蔡冠深:在世界舞台推廣香港優勢,為工商專業界提供服務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3
行政長官李家超主持「你好,香港!」啟動禮。(政府新聞處)
灼見報道

「你好,香港!」展開全球宣傳活動 50萬張機票送旅客 8萬張贈香港居民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3
布林肯訪華期間,將尋求討論俄烏戰爭。(美國國務院圖片)
國際觀

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1
去年8月,張婉婷拍攝的紀錄片《給19歲的我》於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映後,好評如潮。
字旅相逢

在電影中,捕捉永恆的片刻──專訪張婉婷導演

作者: 馮珍今
2023-02-01
2022年,黃漢森教授回到母校香港大學領取名譽大學院士銜,同時首度對香港傳媒說明從業界返回學界的緣由。
灼見專訪

為師之道:當學生有新想法 千萬不可說不──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1

影片

  • 【兔年投資錦囊】基金教父雷賢達:中美關係繼續主宰中概股表現?哪些板塊能推動恒指向上?
  • 黃錦輝教授:美國死心不息打壓TikTok所為何事?華府一名官員的意見 反映美國文化自信不再?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泡腳對改善長新冠後遺症有什麼好處?配哪些中藥可以補陽、袪濕、活血、化瘀?
  • 【兔年投資錦囊】基金教父雷賢達:除了估值平,港股升勢有什麼因素推動?美股何時轉勢反彈?
  • 美國傑出大學如何依靠社會資助、募款傳統 運用良好資金管理 維持國際一流教研──郭位教授與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校長對話
  • 曾鈺成:香港三次政改帶來什麼教訓?五部曲不復存在?
  • 曆法世家蔡興華評十二生肖運程 有哪些生肖犯太歲? 豬:小心飲食 升職有望;鼠:紅鸞星動 祿勳喜慶;牛:注意長輩 謹慎投資;虎:病符纏身 提防詐騙
  • 曆法世家蔡興華評十二生肖運程 有哪些生肖犯太歲? 羊:官符纏身 太歲三合;猴:吉吉重來 慎用國印;雞:歲破大耗 以靜制動;狗:春風得意 量入為出
  • 曾鈺成:立法會議員每年有多少天有薪假期?答案:零天
  • 曆法世家蔡興華:《通勝》春牛圖、地母經透露哪些吉凶? 流年方位須注意什麼宜忌?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從The First Slam Dunk看體育發展從The First Slam Dunk看體育發展 何劍輝
  • 在電影中,捕捉永恆的片刻──專訪張婉婷導演在電影中,捕捉永恆的片刻──專訪張婉婷導演 馮珍今
  • 從玻璃之城走出的科學家──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從玻璃之城走出的科學家──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 本社編輯部
  • 幸福常隨幸福常隨 常霖法師
  • 幸福快樂美滿的人生心態幸福快樂美滿的人生心態 張建雄
  • 賴慶芳:眾裏尋她千百度──走訪香港文化博物館賴慶芳:眾裏尋她千百度──走訪香港文化博物館 編輯精選
  • 美英政府擅長特務滲透和扶植傀儡美英政府擅長特務滲透和扶植傀儡 陳鳳翔
  • 為何中國占星日漸式微?一探中國占星歷史為何中國占星日漸式微?一探中國占星歷史 蔣匡文
  • 如何培養健康的孩子?如何培養健康的孩子? 馮文正
  • 年年是好年──韭菜花炒生死戀年年是好年──韭菜花炒生死戀 李文基
  • 兔躍新程萬事宜 喜迎綠色氣候行動兔躍新程萬事宜 喜迎綠色氣候行動 編輯精選
  • 誰殺死了紙皮婆婆?誰殺死了紙皮婆婆? 徐家健
  • 為師之道:當學生有新想法 千萬不可說不──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為師之道:當學生有新想法 千萬不可說不──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 本社編輯部
  • 中國「既濟」台灣「不濟」的現象中國「既濟」台灣「不濟」的現象 張建雄
  • 生存的力量生存的力量 廖書蘭
  • 撲滿的故事撲滿的故事 譚寶碩
  • 子承父業子承父業 黃珍妮
  • 能加人工嗎?能加人工嗎? 李志強
  • 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 本社編輯部
  • 節日高「炎」飲食修護攻略節日高「炎」飲食修護攻略 林嘉良

推薦作家

  • 盧兆興
  • 李志強
  • 劉銳紹
  • 陳鳳翔
  • 張宗永
  • 車品覺
  • 卓王詠詩
  • 常霖法師
  • 何劍輝
  • 徐家健
  • 陳文鴻
  • 周光蓁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