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有幾個方面要做︰
第一,加強香港桌球場地的發展。從前桌球被定性為一種邊緣性的運動,以前叫桌球室為「波樓」,有點三教九流場地的意味。70、80年代桌球室在香港遍地開花,有的比較正統,也有一些確實和社團有一些關係。但是說到底,桌球想要打得好,本身也需要非常刻苦的訓練,它是一項需要高度的集中力和專注力的運動,必須剛柔並濟,既要有陰柔的力量,也要有強大的力量,最重要的是需要有持久耐力,不像美式爆炸性的運動。所以,推動桌球業的發展,也可以創造一個提升香港年輕人素質的良好平台。尤其是香港有像傅家俊這樣的正面的領軍人物,應該讓他好好發揮。政府應該找空間讓傅家俊成立一間桌球學院,甚至是香港大灣區桌球學院,培養年輕一代的桌球人才。
第二,應該在18區的社區中心建設社區桌球中心,也應該鼓勵商業機構在其商業空間裏面設置桌球室。
第三,在桌球室發牌制度上,不要把它定性為一種像娛樂場所的性質,而是有特定的配對去做,令它不單止普及化,而且更加專業化。
第四,傅家俊可以說是第一代華人打進國際桌球圈,但他主要依靠個人的力量。中國近年其實出了很多桌球高手,未來桌球業要進一步發展,除了舉辦年度精英大師賽以外,更應該獲得更多支持。地產集團也可以組織桌球隊,如果香港八大地產商有八支桌球隊,定期舉行桌球聯賽或青年錦標賽,也可以提升香港桌球的影響力。目前很多商場都出現了空置的情況,這些空置空間若要改裝成桌球室或桌球場,其實是非常簡易的事,可以令更多人參與桌球運動。
推動桌球運動是一件很好的事,也可成為香港的標誌。從前李麗珊摘下奧運滑浪風帆金牌,政府沒有好好支持她。其實她為香港奪取第一面奧運金牌後,政府應該成立一間李麗珊滑浪風帆中心讓她帶領,並應該培養李麗珊進入奧運會的國際運動系統。劍擊選手也是一樣。內地培養運動員,便不只是培養拿下金牌的運動員,更會提升他們進入國際運動管理政策發展的項目,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深化中國在運動界的影響力。
除了李麗珊,1986年香港便曾出了一位亞運會保齡球金牌得主車菊紅,曾令保齡球場遍地開花。如今保齡球場幾近凋零,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沒有好的保齡球運動員,而是沒有足夠的場地。所以這是一個城市規劃的問題。當下香港的城市規劃很單一,只有商場一種項目而沒有其他項目。一個有豐富文化的社會,例如東京,既有一些7個人的小型酒吧,也有7萬人的大型場館。而7個人與7萬人之間也有非常多不同種類和組合的娛樂場地,這才是一個真正國際城市的氣度。
要吸引人才,最重要的是有整體的生活配套。而桌球這種生活上的運動,正正就是吸引人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配套。所以世界桌球大師賽也應該擴大,變成大灣區桌球錦標賽,在大灣區推動桌球運動。由傅家俊領軍,組織大灣區桌球聯賽。
其實桌球運動和地產、商業發展,可以建立很好的協同效應,也能夠製造更多的社會效益,何樂而不為?總而言之,今次世界桌球大師賽是一個很好的開始。香港政府應該長期支持,地產發展商更應該大力支持。應該順勢而為,把香港發展成為大灣區桌球發展的一個重心。這個概念也可以應用在劍擊項目身上,香港的劍擊運動如今相當成功,但如何才夠進一步提升香港劍擊運動?當然要由整個體制開始。
桌球也好,劍擊也好,保齡球也好,乒乓球也好,這些中小型規模的運動,香港都有着非常大的發展潛力。它們不像足球馬樣需要大量的資源配套,在成本效益上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再結合一些文化、商業、社區元素,更能令這些活動發光發熱,也能夠帶動更多市民參與,是非常有用的事。政府訂定體育發展策略,不單只是一個體育問題,也是一個社會文化發展、培養青年能力的綜合策略性問題。
原刊於香港01,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