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分別指環境、社會和管治,是一個企業相關指標,方便關注這些方面的投資者作投資考量。ESG早在2001年出現於英國《金融時報》指數(FTSE)中的FTSE4Good指數,FTSE4Good指數集合在ESG有一定水平的公司的表現。2006年,聯合國發表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宣傳ESG概念,漸為人重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應否推廣ESG呢?該如何實踐呢?
ESG認證
上市公司被要求提交ESG報告。然而,過去10年,提交ESG報告的上市公司逾一成一有被審核。原因一是內容和數據難以查證,如碳排放,原因二是基於保密理由,原因三是核證成本增加公司負擔。
標榜ESG公司在投資市場回報比非ESG公司較好,這現象在中國市場較明顯。在西方,上市門檻在管治、利潤等方面都嚴格。成功上市公司一般實力雄厚,即使是非ESG公司,在ESG 3方面水平也自然不俗。雖然ESG可與股價掛鈎,但長遠而言,最重要是要ESG這個「招牌」與利潤掛鈎。
中小型企業根本不需上市,沒動機建立ESG招牌。故此,ESG標籤應推廣至中小企,甚至是一般市民。市民可透過投資綠色債券、綠色存款計劃等,被認證為「ESG投資者」,從而獲好處,如銀行低息貸款、ESG認證機構優惠等。只要政府協助中小企認證ESG指標,為它們建立ESG品牌,達致ESG與利潤掛鈎。
ESG教育
ESG知識應融合到教育中。筆者在教授MBA、EMBA課程時也有加入ESG相關知識,這是一個趨勢。我們可思考未來可否在商學院增設專門關於ESG的學位呢?公司需要人手建立ESG報告和應對傳媒等,所以對這方面人才的市場需求並不缺。ESG相關知識也足以用一個4年的課程來完成,相信這課程可吸引本地生,甚至外地生。
筆者認為,若政府希望推動ESG在本港發展,第一,要將ESG認證擴展至中小企和個人;第二,教育上要支持;第三,政府可資助企業一定金額或年期,幫助他們完成審核ESG報告。
原刊於《頭條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