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香港年輕一代要植根香港,立足灣區,融通全國,放眼世界。世界很大,或可縮小一點,先審視亞洲,更聚焦東盟。要深入研究在23條立法完成後重新上路之時,香港前景在哪裏?香港出路在何方?
最近有不少文章談到香港的優勢,可惜來來去去都是新瓶舊酒,內容雖然不是陳腔濫調,但無甚新意,沒有太多具體清晰的建議。
筆者認為,本世紀是亞洲時代、亞洲新紀元,是中國和東盟之間發展密切關係的契機。年輕一代應該想象一下:到2050年,新的亞洲是何模樣?才能夠知所行止,不至於徬徨岐路,立馬踟躕。
東盟十國之外,探討亞洲前景當然離不開還有日本和韓國,澳洲和紐西蘭;這4個國家各有其特殊之處,本文暫不討論,只聚焦東盟十國。估計台灣快將回到祖國懷抱,台灣對香港年輕一代來說也是充滿機會的地方;不管大陸和台灣怎樣統一和何時統一,兩岸關係應獨立研究,不在本文討論。
中國—東盟發展合作前景廣闊
東盟十國又各有其相異之處,似乎應該分兩個層級。第一層級應該聚焦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第二層級就是汶萊、緬甸、柬埔寨、老撾;還有菲律賓。現在看來,最具發展前景的頭4名應該是印尼和馬來西亞,還有新加坡和泰國。從特定角度仔細看,就有關金融、人才、創新科技和高端服務等方面都應該有具體聚焦的落腳點。例如,香港的大學向東盟國家開放招生提供獎助學金優惠;又例如,提供便利窗口讓東盟國家資金通過香港投資國內股市債市;又例如,作為超級聯繫人配對中國和東盟的目標對口企業攜手合作;又例如,開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為亞洲家族財團提供跨境財務、會計、法律、信託、保險和傳承服務。
中國和東盟十國(1+10)屬於全球南方陣營(77國集團是組合之一)。到2050年,估計全球南方的經濟規模將會高達全球的60%;屆時排在全世界前列七大經濟體之中,估計有6個來自E7(新興7國),中國和印尼將穩居七強之內。
中國和東盟的重要共同點是東亞文化、亞洲文化和東方文化。歷史上中國和東盟十國的淵源甚深。東方文化應用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交流、話語權、公共治理和企業管理等方面,其共同點是互利雙贏、休戚與共、和諧協作、和而不同、反對「餐桌菜單論」、反對脫鈎退群、反對單邊主義、反對霸凌制裁、反對被別國強迫選邊站。
中國的和平崛起,包括經濟發展和軍事建設,金融強國和實業製造;在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過程中,只會讓亞洲更安全地發展,只會為東盟十國提供更多機會。總而言之,攜手共進才是正路,絕對不是你死我活、零和遊戲、我贏你輸、贏者獨取。過去7年多以來,為了反擊美西方的故意唱衰,中國不斷闡明立場,已經廣為大多數東盟國家所知。筆者認為,除了北望神州之外,香港聚焦東盟製定長期發展策略,此其時矣。
原刊於點新聞,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