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為區內國際金融中心,專業服務領域一向受高度重視。近年粵港澳大灣區(簡稱「灣區」)九市政府,紛紛出台相關的惠港政策,希望吸引香港專業界到灣區發展。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專資會)近日發表一份有關灣區產業發展的研究報告,就香港專才在灣區的發展機遇提供具參考性的資訊。
這份報告由專資會與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CDI)合作進行,負責今次調研的專資會副會長兼研究委員會主席何建宗博士表示,該會與研究團隊委聘內地線上在聘平台智聯招聘從近30萬份(27.76萬)香港求職者的簡歷,分析出有關灣區就業機會和香港專業人士競爭力的寶貴資訊。通過大資料採擷和了解灣區內九市人才供需情況,以及香港專業人士在灣區的比較競爭優勢,篩選出香港專業人才具有一定優勢的重點行業。
此外,報告亦透過焦點訪談調研香港專業人士在灣區的發展障礙,分析痛點,並向香港政府、廣東省及中央分別提出多項具體建議(7-3-3)。何特別提到,向港府提出的7項針對專業人士到灣區發展的建議包括:制訂相關發展策略、成立發展諮詢委員會,以及推動擴大香港專業服務管理模式試點適用範圍等。
事實上,灣區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亦是帶動全國經濟的重要引擎,當中香港的專業服務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然而,關於香港專業人士在這一地區的潛在機遇,有關的政策討論和研討會議如雨後春筍,但一直缺乏具體的數據支持,這份內容充實的報告正好填補這方面的空白。
何建宗表示,報告聚焦在2018年至2021年的數據範圍,由於2022年全球疫情正盛,求職市場受到前所未有的影響,指標性較低,2018年至2021年的數據已有足夠參考價值。
灣區對香港求職者的吸引力與挑戰
跨境就業的需求不斷攀升。據報告資料顯示,2020年比2018年收錄香港求職者的簡歷投遞數量增長約28%,再次體現灣區吸引力。要北上尋找工作機會,留在灣區發展,必先解了內地市場需求。
何建宗提到:「灣區內地九市的最熱門需求行業略有不同,但集中度較高,分別是互聯網、房地產、教培、電子/半導體及貿易。」互聯網人才需求量穩定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準。研究報告統計了灣區的行業薪酬水準,總體來說,銀行、電腦軟件、金融等行業薪酬水準位居前列。他指出,內地九市薪酬上各有側重行業,這與本地扶持政策有關,例如「深圳的遊戲業、東莞的運營商服務」。
相比較香港而言,內地城市的住房、飲食、交通上成本通常相對較低,這對於在灣區尋找工作機會的香港專業人士來說是一個較大的吸引力因素。何拿買房為例,簡單算筆帳,「你就算在內地賺一萬元一個月,但如果你儲到錢的話,一個月可儲兩千元,一年儲兩萬多元,十年就儲二十多萬,儲十年錢能夠首期買到樓的機會是不是比在香港大呢?在香港的樓價是深圳的兩倍,是其他省市的四至十倍。」此外,據報告,多數受訪者表示前往灣區發展的最大誘因是更大的市場、更優勢的就業機會,其他考慮因素還包括較大的政策支持力度、更優質的住房條件等。
香港專業人士在灣區求職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適應內地的環境和文化,還需面對多種挑戰,其中之一為職業資格認證範圍窄、不徹底。根據「十四五」規劃,香港專業認識在灣區發展有較大優勢的行業有法律服務、建築、會計、醫療衛生等,但這些行業皆需執業資格考試,現狀為香港專業人士在內地執業需要通過額外的考試,具體情況見下方表格。何認為,香港與灣區執業資格政策上需要更多的互認,不光是範圍需擴大,也應解決「大門開,小門不開」的不徹底問題。
註:僅醫療衛生可以申請內地認可,圖中所有行業皆可參加內地資格考試(醫療衛生為限定專業可參加)。
用數據看香港求職者競爭力
何建宗說:「我們首次用一些職位的大數據,我想其他研究沒有做過。」根據大數據,我們可以看到香港求職者在灣區有高學歷的優勢。絕大多數在灣區尋求就業機會的香港背景人士,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其中,最高學歷區間的比例最高,達到64.60%,該區間涵蓋碩士學位(包括MBA/EMBA)。此外,何博士形容計劃在內地發展的香港求職者多數是有經驗的「老手」,亦是一項優勢,他說:「他們具有豐富的職場經驗,能夠快速適應工作環境並為企業帶來實際效益,會更受到企業的青睞。」同時,灣區企業發布的簡歷的前50個需求行業中,對英語能力的要求比例最高,而香港專業人士多數能很好地將英語視為工作語言。
何博士指出,企業目前偏向於招聘擁有行政能力、外語能力及較好溝通技巧的「複合型」人才。根據香港求職者的最高學歷及畢業專業的統計數據,排名前六的專業領域依次為工商管理、金融學、會計學、經濟學、市場行銷以及英語。這些專業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性,能夠適應多種工作範疇。
總得來說,香港求職者有着多元的背景和國際視野,在學歷、工作經驗和外語能力方面都表現出色,這些優勢使他們在灣區的求職市場上具有競爭力。
港府如何做香港人才的強有力後盾
特區政府如何為香港專業人士進軍灣區提供支持?報告提出了7條建議,包括制訂香港專業人士發展策略、成立香港專業人士灣區發展諮詢委員會、強化特區政府駐粵辦事處服務專業人士的功能、支持香港相關專業協會到灣區內地九市設立分會、推動擴大香港專業服務管理模式試點適用範圍、積極開展「機遇推廣」系列活動和與內地九市創新創業及平台服務網路加強聯繫。
在向港府提交的7條建議中,何特別強調,希望通過擴大香港專業服務管理模式,推進兩地執業資格互認障礙、跨境醫療困難等問題的解決。在執業資格互認問題上,「我們期望爭取進一步推進跨境執業便利化」,將前海、南沙等合作平台的跨境職業資格互認由建築、規劃、稅務、旅遊等逐步金融、會計等更多領域,同時逐步擴展至灣區內地九市適用,帶給香港求職者更大的信心和更強的競爭力。
在跨境醫療問題上,何指出,建議特區在保障本港醫療服務供給的前提下,拓展醫療服務版圖,支持發展「候鳥式」跨境醫療服務。何為「候鳥式」呢?即在內地工作的香港專業人士,也可以自由選擇在內地城市的香港醫院使用醫療服務,以滿足他們的跨境醫療需求,這將有助於減少在內地工作的香港專業人士的後顧之憂。
隨着產業轉型加快,灣區的舞台為香港專業界帶來巨大機遇。對於未來,何指出,香港專業人士應不斷學習,積極適應不斷變化的局勢,不斷創新,為香港和灣區的共同繁榮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