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究竟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可以說是現代社會公共政策爭論不休的話題。在不同的時代,向左走和向右走有不同的定義,本欄目所關注的政策左傾還是右傾,是指政策背後的理念是傾向通過政府介入干預,還是通過市場秩序自然調節,前者是向左,後者是向右。
例如現在執政的英國保守黨,就是為比較右傾的政黨,而在經濟蕭條下民望高企的英國工黨就被視為左傾。同樣地,在美國的共和黨較為右傾,而民主黨則是左傾。當然在量度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有很多程度的分別,在不同國家的國情底下也會有些差異。但是有幾個重要的公共政策可以分辨到左右傾向。
最典型的例子是最低工資,這一項有接近100年的踐經驗討論的公共政策,主張右派的人士往往嗤之以鼻,心痛惡絕政府介入工資的訂定最後適得其反,擾亂了市場秩序,讓最弱勢的人沒有了議價自由,強迫了科技取代人力崗位。美國傳統工業城市底特律破產的時候,當地工廠工人的最低工資比大學教授的時薪還要高,這使整個城市失去了競爭力,步向衰亡。
香港公共政策 步入單導向之危
香港政府最近公布最低工資改為一年一檢,並且設定有加無減的神奇方程式。但社會整體討論卻乏善足陳,政府官員走出來領功。如果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的幸福可以透過政府簡單立一條法律就能達致,就不會出現政府破產和國家消亡的歷史教訓。欠缺了不同角度思維的哲學討論,香港的公共政策有步入單導向的危機。
筆者在17年前創辦了香港第一個納稅人權益的組織107動力,《基本法》第107條作為名字的核心思想,條文要求特區政府公共財政量入為出,收支平衡,避免赤字。這正好是特區公共政策的金剛圈,在回歸前已經考慮到「大花筒」的問題。日前我們舉行了周年晚會,還頒發了最佳公共財政評論大獎和監察公帑運用新聞報道大獎,鼓勵不同領域人士協力推動簡政便民,輕徭薄賦。
我在外國記者會舉行的晚會上,發表的演講就從香港撤銷樓市辣招開始,將這個俗稱3D的干擾市場運作的稅項寫進歷史書。但是當下香港仍然要面對3D,第一是Discipline,即是財政紀律。香港近年面對千億赤字,去年賣地6度流標,發債上限高達5000億,政府的盈餘隨時變成幻象。如何嚴守財政紀律,大刀闊斧削減政府開支和規模,避免結構性財赤,將會是未來幾年的重大議題。
香港仍然要面對3D
第二是Deregularization,當政府高官個個披甲上陣,從東盟到中東四處拉生意,希望推動香港疲弱的經濟狀況。其實政府部門更加可以檢討現有法例規例放寬的空間,拆牆鬆綁讓民間的智慧得以靈活發揮,經濟活力自然暢旺。當年唐英年任財政司司長的時候面對財政赤字,就曾經放寬露天茶座牌照,部分更一直營運至今,他也取消了紅酒稅讓香港成為紅酒交易和展銷的世界中心。各行各業都面對一些過時規例的限制,股票市場為什麼一定要一手手買賣?為什麼香港的便利店不能夠設置座位?酒吧的營業時間又諸多限制,報販售賣貨品的種類和市場脫節。政府官僚多聽一點民間訴求,致力拆除營商的限制,才是有擔當的作為。
第三個是Discover,這是借用諾貝爾獎經濟學家海耶克在《自由憲章》這本經典著作中提及的哲學基礎,從政者不應該閉門造車「發明」不同的政策和措施,企圖改變社會原有運作。聰明的政府應該「發現」社會究竟有什麼發展,從而規範這些自然而然出現的新秩序。
就好像共享經濟,可以說是橫掃全球的新經濟模式,並且仍然茁壯成長。內地併購網站拼多多在美國上市的市值已經超越阿里巴巴,當年這個網站推出沒有人認為可以超越淘寶,但正因為他能夠運用共享經濟的理念而有空前成就。內地民眾可以拼車拼房拼飯拼生果,香港就連最基本的共享經濟網約車也仍然未規範立法。既然市民大眾的生活方式改變了,政府不應該「創造」新秩序,而是應該按着社會的變化作出規管,什麼高級的出租汽車隊就是官僚想像出來的「創作」,坊間一般不被看好。
治大國若烹小鮮
本欄目以新國富論為名,當然沒有奢望能夠超越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但希望能夠將「無形之手」的威力放到現代社會討論。道家老子《道德經》奉勸從政者要「治大國若烹小鮮」,即是政策措施不要翻來覆去,否則後果嚴重。有說西方自由放任主義,就是從老子道德經翻譯成為歐洲語言之後啟蒙出來。本欄除了筆者之外,還會輪流由香港大學經管學院講師阮詠嫻博士,香港澳國學派學院創辦人王弼,資深經濟傳媒人、堅策學院政策研究總監陸振球輪流執筆,從政治經濟到世界大事,在向左走和向右走之間探索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