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科技 香港人工智能教育課程與學習

香港人工智能教育課程與學習

在香港,編程科技和AI關係密切,雖然仍未有清晰人工智能教育概念和課程框架,已多被打造成中小學及幼稚園「未來教育」的學習課程,反映了背後的潛在機會。

林桂光 作者: 林桂光
2021-04-24
教育眼

標籤: IVEMITSTEM教育中大人工智能教大科大香港科學園
香港科學園以科技帶出運動新體驗,體現科學園社群"Work. Live. Play. Learn."的創科文化。(Shutterstock)
香港科學園以科技帶出運動新體驗,體現科學園社群"Work. Live. Play. Learn."的創科文化。(Shutterstock)

香港在人工智能教育的發展,狀況有點滯後和散漫,但進程及模式和內地也很類似,不過學習內容也比較窄。

香港AI教育的進展

在AI教育未受高度關注前,雖然「創客教育」在香港校內外不算太普遍,但創新科技學習、奧數培訓、編程比賽各自熱烈進行,而且也多採用「以賽促教」策略。及至四、五年前STEM教育被炒熱,各類教育機構順水推舟,將各單項科技學習相應組合為轉型STEM課程。而編程科技和AI關係密切,雖然仍未有清晰人工智能教育概念和課程框架,已多被打造成中小學及幼稚園「未來教育」的學習課程。

2016年初,仍未升格的香港教育學院便主催舉辦首屆「小學校際流動應用程式編程比賽」,並為近200參加隊伍安排工作坊,教導小學生使用軟件App Inventor編寫程式,算是步入AI教育的初階。另外,2016年底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2億多港元,連同教育大學、城市大學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推出「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項目。一方面是協助政府推動STEM教育,也同時想為未來AI教育做準備。除教授學生編程外,亦培養他們的解難能力及創造力。

該計劃兩年內惠及32所本地學校16000名小四至小六生。其間亦推出課堂教材及進行教師培訓,令社會更為認識「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及其在應對AI年代的重要。主辨單位為了學生能鞏固所學和探究生活應用,並在2019年底配套舉辦了「全港小學生運算思維比賽2019」,以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及解難能力,實踐貢獻社會的貼地學習目標。

今年的「全港小學生運算思維比賽」網站海報。(賽馬會圖片)

為了擴闊AI教育的學習內容、拓展學習階段的對象,以及提供更全面的學與教支援,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在2019年又捐助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及教育學院,開展一項「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為期3年。根據網頁介紹(https://cuhkjc-aiforfuture.hk/),計劃旨在為香港中學創建新的AI課程,制訂可持續的AI教育模式及支援框架,以促進相關的AI教育生態發展。

課程尤其着重啟發學生在以人為本及符合倫理道德的前提下,於不同層面正面應用AI,締造社會效益,讓新一代掌握未來所需技能,以應對科技急速發展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支援項目包括AI課程、網上學習平台、教師發展及學校參與互動、公眾教育及宣傳、教學評估及檢討等板塊,有點類近「北京共識」的規劃。

校外、校內AI教育點滴

香港AI教育市場相對細少,目前也未有比較成形的官方課程規劃,所以科教企業的參與不算熱烈。多是在原有STEM領域的內容,或借用內地研發的資源,提供一點AI教育增值服務。例如有電訊公司與科企攜手推出由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Data-X Lab編寫,並由香港電腦教育學會認證的AI人工智能課程,讓學生由淺入深探索AI知識。也有內地AI科企支援中學設立教學中心,讓學生試玩圖像識別無人駕駛編程;以及和中大工程學院合作舉辦「國際中學生人工智能交流展示活動」。

其他有一些校本AI教育試驗案例:好像香港正覺中學的AI學習,是從鐳射切割的AI自動駕駛小車入手,再開設大班普及人工智能課程,然後成立科創社團,製造了一台真人可以駕駛的自動駕駛太陽能車。

「人機當入樽」比賽當日情況。(香港科技園)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有師生去年中合力建構「雲端智能虛擬助教系統」,創造動畫人物虛擬助教──Miss Ma。教師先將教材上載至系統分析,Miss Ma據教材內容提供24小時全天候解答學生疑難服務,打造一種虛擬教學支援工具。

香港科技園公司今年初在園區舉辦首個「人機合作」籃球比賽──「人機當入樽」,加入機械人作為球員。活動集合了來自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具備機械人知識的學生,每支參賽隊伍由大學生設計、研發、組裝並控制的機械人,以及一名來自科學園園區公司的創科領袖組成。機械人與真人射手合力完成傳球、運球及投籃挑戰,以科技帶出運動新體驗,體現科技園社群”Work. Live. Play. Learn.”的創科文化。

順便免費代賣一則廣告,就是香港教育大學也看到未來社會在人工智能教育的課程與學習有很大的需求,師資會是一大缺口。今年集學院「數學與資訊科技」(MIT)全系之力,在新學期推出一年全日制「人工智能與教育科技理學」碩士課程。包括:人工智能教育、編程及運算思維、科技輔助創新學習環境設計、神經網路和深度學習、研究方法與探究策略五個核心科目;以及數據挖掘和STEM教育、物聯網、高階編程及其在人工智能應用,三選二課題;再加一項專題研習(相當於畢業論文)。算是人工智能技術、學術、學習兼備,也讓人窺探到未來中小學AI教育的課程及學習可如何布置。

下一篇會綜合探討AI課程與學習能否融入Art Tech,豐富美術學習的內容和創作表現。

《亞太創藝談》27

更多精采文章

  • 六大校長捐薪酬支援學生 港大成立抗疫援助基金六大校長捐薪酬支援學生 港大成立抗疫援助基金
  • 評核學生STEM活動成效 推動香港科普評核學生STEM活動成效 推動香港科普
  • 本港5大學位列世界百強  城大躍升逾50位 清華位列亞洲第一本港5大學位列世界百強 城大躍升逾50位 清華位列亞洲第一
  • 教大帶領創新科技教學  積極推動愉快學習教大帶領創新科技教學 積極推動愉快學習
  • 新學年開始  多校首辦升旗儀式  校長籲大學生肩負社會責任新學年開始 多校首辦升旗儀式 校長籲大學生肩負社會責任

  • 理大紡織及製衣系陶肖明教授:智慧紡織引領衣服新時代
  • 高錕的學習背景和學習特徵
  • 滕錦光教授:攬月探星之後,理大如何成為融入國家大循環的領頭羊?
  • 內地人工智能教育課程與學習
  • 人工智能與學校教育

林桂光

藝術教育行政人員,司職教育局學校督學及中小學課程發展30年,熟悉課程及學習活動設計。業餘探討現代纖維藝術及數碼藝術的發展,並對「知識管理」及「移動學習」等課題進行探究。亞太藝術創意教育交流協會會長、廣州市少年宮少兒美術學校顧問、香港電訊盈科附屬信息科技教育部STEM策略顧問、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創會會長、香港藝術館之友會首任理事。
View all posts
標籤: IVEMITSTEM教育中大人工智能教大科大香港科學園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李小加表示,公司希望解決一個mission impossible的矛盾。
灼見專訪

【專訪】港交所離巢後創立滴灌通 李小加當大園丁 要栽小花小草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8
布林肯表明今次事件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亞新社)
國際觀

布林肯押後訪華 指「氣球事件」不可接受 京智庫憂外部安全風險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4
中總會長蔡冠深(中)與兩位副會長王惠貞(左)及楊華勇(右)出席記者會接受採訪。(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中總會長蔡冠深:在世界舞台推廣香港優勢,為工商專業界提供服務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3
行政長官李家超主持「你好,香港!」啟動禮。(政府新聞處)
灼見報道

「你好,香港!」展開全球宣傳活動 50萬張機票送旅客 8萬張贈香港居民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3
布林肯訪華期間,將尋求討論俄烏戰爭。(美國國務院圖片)
國際觀

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1

影片

  • 基金教父雷賢達:平錢時代一去不返,今年美國經濟衰退無懸念?
  • 黃錦輝教授:飛船事件引發中美外交風波如何平息?為什麼美國對中國有所求?
  • 承繼600年輝煌傳統 如何仍是歐洲最具創新能力大學?如何在高端研究之餘,仍能創造盈餘?──郭位教授與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校長對話
  • 專訪陳致校長:愛國教育要怎樣推行才有效?香港高等教育有什麼機遇與隱憂?
  • 曾鈺成:中央與港人對雙普選期望有多大落差?完善選舉制度如何製造有利條件?
  • 陳妙霞博士:如何透過刺激腳底反射區自療? 怎樣按摩治療長新冠腦霧、鼻子、咽喉等症狀?
  • 專訪陳致校長:有75年歷史的珠海學院為什麼要改名?文科出身當校長有什麼優勢與挑戰?
  • 【兔年投資錦囊】基金教父雷賢達:中美關係繼續主宰中概股表現?哪些板塊能推動恒指向上?
  • 黃錦輝教授:美國死心不息打壓TikTok所為何事?華府一名官員的意見 反映美國文化自信不再?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泡腳對改善長新冠後遺症有什麼好處?配哪些中藥可以補陽、袪濕、活血、化瘀?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在電影中,捕捉永恆的片刻──專訪張婉婷導演在電影中,捕捉永恆的片刻──專訪張婉婷導演 馮珍今
  • 觀點與角度觀點與角度 常霖法師
  • 淺談教育未來學淺談教育未來學 馮穎匡
  • 如何培養健康的孩子?如何培養健康的孩子? 馮文正
  • 為師之道:當學生有新想法 千萬不可說不──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為師之道:當學生有新想法 千萬不可說不──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 本社編輯部
  • 中國「既濟」台灣「不濟」的現象中國「既濟」台灣「不濟」的現象 張建雄
  • 專訪陳致校長:有75年歷史的珠海學院為什麼要改名?文科出身當校長有什麼優勢與挑戰?專訪陳致校長:有75年歷史的珠海學院為什麼要改名?文科出身當校長有什麼優勢與挑戰? 本社編輯部
  • 兔躍新程萬事宜 喜迎綠色氣候行動兔躍新程萬事宜 喜迎綠色氣候行動 編輯精選
  • 生存的力量生存的力量 廖書蘭
  • 中研院院士朱雲漢教授逝世 享年67歲中研院院士朱雲漢教授逝世 享年67歲 本社編輯部
  • 《毒舌大狀》觀後感《毒舌大狀》觀後感 張宗永
  • 看破美國經濟和就業的真面目看破美國經濟和就業的真面目 張建雄
  • 張楨出版新著《剎那芳華》:紀念永不散場的情誼張楨出版新著《剎那芳華》:紀念永不散場的情誼 本社編輯部
  • 美軍導彈擊落中國氣球 外交部強烈不滿抗議美軍導彈擊落中國氣球 外交部強烈不滿抗議 本社編輯部
  • 可為配偶做的10件事可為配偶做的10件事 羅乃萱
  • 婚姻觸礁婚姻觸礁 黃珍妮
  • 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 本社編輯部
  • 善用科技推動高增值物流業善用科技推動高增值物流業 黃錦輝
  • 布林肯押後訪華 指「氣球事件」不可接受  京智庫憂外部安全風險多布林肯押後訪華 指「氣球事件」不可接受 京智庫憂外部安全風險多 本社編輯部
  • 再談這片「三葉草」──交椅洲人工島規劃方案再談這片「三葉草」──交椅洲人工島規劃方案 張量童

推薦作家

  • 温愛詩
  • 卓王詠詩
  • 張樹槐
  • 常霖法師
  • 張宗永
  • 劉銳紹
  • 曾國平
  • 尹瑞麟
  • 段崇智
  • 彭泓基
  • 梁鳳兒
  • 馮穎匡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