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一個周末上午,我冒着大雨出席母校中大「與校長候聘人選會面」的第三場活動,與一眾校友跟候任新校長段崇智教授交流,頗多體會。
今年6月15日,在中文大學校董會會議上,校長物色及遴選委員會(遴選委員會)向大學校董會一致推薦段崇智教授為中大下任校長候聘人選。7月上旬大學安排段教授分別與大學教職員、學生及校友會面。大學校董會將於7月底舉行特別會議,參考中大成員所表達的意見並對遴選委員會的推薦作出決定,相信段教授出任中大新校長並無懸念。
中大遴選委員會經過八個多月的物色及遴選,便順利完成整個程序,算是相當有效率。記得四年前我參與港大校長遴選,物色人選的過程相當漫長,超過一年半。在八大院校中,只有港大把校長物色與遴選分為兩個委員會,而遴選委員會除了主席(由校委會主席擔任)及物色委員會主席(由一名校委擔任)外,每位成員都需要選舉產生,包括校委代表、院長、教授級和非教授級教員、非教員僱員、校友代表、學生代表。委員會與幾位最後的候選人有良好互動。
歷任校長 各顯神通
90年代我在中大念碩士時,是高錕教授擔任校長,溫文爾雅,一派學者風範;晚年他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成為中大及香港之光。李國章教授從醫學院院長接任校長後,大刀闊斧改革,在爭議聲中提升了中大的國際地位。他提前離職出任問責教育局長,由副校長金耀基教授接任校長。金教授是中大元老,學術地位高,文采與口才稱譽士林,圓融的處事手腕為中大廣結善緣。出身民國世家的劉遵義教授從史丹福大學轉戰中大,但在日趨政治化的大學校園難以施展,加上他不擅交際的性格,幾年任期有點壯志未酬的感慨,與師生及校友的關係未如理想。挾沙士英雄的榮譽、以校內人選的身份,沈祖堯教授擊敗一眾海外對手出任新校長。在他任內修補了一些關係,為中大開拓了不少發展,個人保持良好的口碑,但他決定提前離任,重拾教鞭,繼續為大學服務。
對於新任校長段崇智教授,中大師生與10多萬校友有什麼期待呢?香港人對他感到有點陌生。段教授出生於香港,高中在皇仁書院就讀,科大陳繁昌校長是他的同窗。他在美國肯塔基州的Berea College 和賓夕凡尼亞州的Swarthmore College念本科,受文理學院博雅教育的薰陶。其後於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段教授過去在美國數間知名大學及院所從事生物醫學教研工作,包括賓夕凡尼亞大學、托瑪士傑佛遜大學以及國立衞生研究院。他現於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匹茲堡大學擔任多個職位,其中包括骨科手術系傑出教授兼常務副系主任、Arthur J. Rooney, Sr. 運動醫學講座教授、細胞及分子工程中心總監、軍事醫學研究中心首任總監、McGowan 再生醫學研究院助理總監以及生物工程學系教授,研究的都是科學界最熱門的前沿課題。段教授與香港高等教育也有淵源,在2010至2016年間先後出任研究資助局生物及醫學學科小組的成員和主席。自2016年起,他更成為中文大學的傑出訪問教授並擔任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研究所所長。
過去我出席中大校友活動不算多,周末早上有近百人參加與新校長的會面,反應不錯。出席的以資深校友較多,幾個書院的代表人物都參與。中青輩的校友也來了不少,一個名為「撐中大」的組織更在Facebook進行直播及評論。段教授花了20分鐘用廣東話談他的出身和在學術界的經歷,具學者風範,也有幽默感。一些校友有備而來,第一個發問是關於中大深圳分校學位與正校的區別,更即場派發資料,要段教授澄清。在內地辦學涉及意識形態的禁區,一批校友一直對這個問題窮追不捨,更要釐清兩所大學的畢業生地位是否相同。段教授對這個議題未有充份掌握,要他在上任前給校友一個滿意答案,並不現實,但之後他須要妥善處理好一校兩制可能出現的中港矛盾。
發揮中大優勢 提升國際排名
有資深校友較關心近年中大的國際排名下滑。10多年來大學評比成風,香港幾家院校在國際排名有不錯的表現,作為一家綜合型大學,中大過去在各個領域都有不錯的表現,特別是對人文精神的推動。沈祖堯校長一向不太強調排名,但校友眼見只有25年歷史的科大也迎頭趕上,不得不替母校着急。來自美國的段教授當然清楚排名的遊戲怎樣玩,他上任後如何帶領實力雄厚的中大到一個新的台階,充份發揮這所院校雙語並重、學科全面的優勢,是他的首要任務。
過去幾年,香港各大專院校的學生組織瀰漫鼓吹自決以至港獨的思潮,勇武派當道,與大學管治階層無法建立互信,廢除特首出任校監制的呼聲並沒有因為梁振英下台而有所消減,也成為所有新校長候選人面對學生時的必答題。中大學生與段教授會面後批評他保守,迴避問題,表態文化成風,難怪連民望甚高的沈祖堯校長這一兩年對部分學生的表現也顯得心灰意冷。段教授如何處理好與學生組織的關係,須要有高超的政治手腕。
明年段崇智教授上任時,剛好是中大慶祝55周年,他會有一段蜜月期,之後便要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他與管治團隊須要沉着應對,好好發揚中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