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灼見名家 -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 -

首置上車盤換湯不換藥 料無助解困

轉手市場近年成交減半至五萬多宗,而新盤保持兩萬多宗。(亞新社)

新任行政長官競選政綱提出「首次置業上車盤」,解決新世代置業難,贏得不少掌聲。新政府剛上場,千頭萬緒,計劃有待落實,細節也有待公布。不過上屆政府病急藥亂投,樓市困局已非簡單供求失衡錯配,已轉化結構性問題,尤其發展商當道,有力左右樓價。首置上車盤即使可治標,也無助紓困,而且節外生枝,令困局更難拆解。

居屋計劃折扣較大

萬變不離其宗,首置上車盤不外是「居者有其屋」資助置業計劃,折扣較大而限制也較嚴而矣。綜合各方資料,除居屋基本資格(如月入上限等)外,新計劃申請者須從未置業,不設「補地價」安排,轉讓只限於合資格買家或政府回購。當下最困擾置業者是首期高達四成;若以尺價20,000元計,實用面積300平方尺單位售價600萬元,首期240萬元,等於大學本科畢業生入職基本年薪16倍。首置上車盤折扣應有40%之多,餘款按揭應同樣有政府擔保,成數可高達入價九成。以單位市價計算,等同首期46%,其中政府墊支40%,實際按揭比率是54%,理論上是德政。

若以現行按揭推算,即年息2.75%,還款期是360個月計。假設住戶夫婦共月入25,000元,以半數供樓,受惠者可購置面積約290平方尺單位。若月入30,000元,可購置面積約340平方尺單位。相比之下,同樣入息於私營住房市場只能購置260平方尺及300平方尺單位不等,更需籌措四成首期,所以新計劃自有吸引之處。況且美國利率正常化,香港按揭年息也跟隨調升,報價從「最優惠利率倒減」回復正常,只是時間問題,勢將加重置業負擔,按理新計劃乃切合時宜。

樓市已成結構困局

不過上屆施政之誤,乃簡化問題為供求失衡,聚焦樓價壓抑需求卻事與願違,招數愈辣樓價愈升,五年間上揚六成多,顯然未對症下藥。簡言之,按揭辣招打斷換樓鏈,癱瘓轉手市場,坐大新樓市場。換樓需求裹足不前,轉手市場流轉低,供應驟減,而且按揭條件苛刻,驅使首次置業者投向新樓市場。發展商順水推舟,度身訂造物業,安排優惠按揭,更放賬墊支首期,繞過辣招促銷,反客為主左右樓價。樓市現已變成結構性困局,錯綜複雜,並非一招半式能拆解。

其實政府對市情一知半解,單從政治角度着緊尺價升跌,所謂看斗不看價。不過置業者着緊開盤價及負擔能力,所謂看價不看斗,但樓價愈升則置業愈殷切。發展商看透人心市情,既着緊開盤也着緊銷路,所謂看價也看斗;進退有節,反應敏銳,處處主動,甚至以貨就價。近來所謂「納米樓」(即面積200平方尺以下)湧現,達新盤兩成之多,便是此道理。新盤售價不變而尺價高,轉手市場開價隨即調升,政府加辣壓抑樓價,轉手市場更淡靜,新樓市場更暢旺,造成惡性循環。轉手市場近年成交減半至五萬多宗,而新盤保持兩萬多宗,是佐證。

恢復轉手市場活力

首置上車盤不能拆解困局,反節外生枝。近年置業難有兩大原因:其一是按揭苛刻,尤其四成首期;其二是薪酬幾乎停滯,負擔測試巧立名目,即使換樓也不易過關。此際若推出首置上車盤,等於默認按揭辣招「合情合理」,非臨時措施,乃既定政策,發展商當笑逐顏開。此外市情及辣招皆不利換樓,居屋業主已飽嘗困擾,補地價(購入政府持份)難,籌措首期也不易。首置上車盤折扣(即政府持份)更大,日後換樓更不容易,變成上車不換車,直駛終站。

因此新政府當務之急並非解決「上車難」,而是恢復轉手市場活力,發揮議價功能制衡發展商,糾正樓市偏差,上車難等衍生問題自當迎刃而解。恢復轉手市場活力,首要是按揭正常化。按揭之特色是每期還款(本息合計)固定,而且息隨本減,原始按揭比率(即未歸償本金對敍造時估值)同步減低,信貸風險也遞減。而且樓價向來大漲小回,實際風險更低。所以正常按揭是七成借貸,年期360個月,負擔率月入50%,利率最優惠加半厘。

就以下個案為例,假設年息2.75厘,其餘條件正常如上文。還款36期後,按揭成數將降至65%;在108期後將降至54%;在180期後將降至42%。假設樓價平均每年升5%,實際按揭成數更跌至56%、35%及20%不等,借貸風險同步降低。負擔率也跟隨年度加薪而回落,以每年平均加薪5%計算,還款36期後,負擔率將降至43%;在108期後將降至32%;在180期後將降至24%,拖欠風險更低。按揭負擔與物業市值此消彼長,就是換樓改善家居之誘因。

換樓是市場動力,據過往經驗平均相隔八年,不外成家立室,生兒育女,升職加薪等實際需要。假設業主30歲首次置業,樓價 500萬元,借貸350萬元,按揭正常;其後售舊換新,舊樓套現悉數用作新樓首期,原按揭條件不變,祇是還款年期前後合計仍維持360期。若108期後換樓,舊樓約值 775萬元,套現清還原按揭後,淨得約500萬元,悉數用作首期,而新樓應可借貸約 400萬元,即市值約 900萬元。此外,業主45歲以後借貸能力(換樓意欲)將下降,因為退休年齡愈近,還款期數遞減之影響愈大。上述例子可見,換樓鏈對住房市場興旺舉足輕重,因為低價樓有承接,高價樓始有成交;小單位有市,大單位始有盤。
政府聲稱按揭辣招旨在控制銀行系統風險,以免牽一髮而動全身。按揭是抵押貸款,但實質風險並非按揭比率,而是借款人收入,再伸引至職業及行業,甚至經濟狀況,因為自住物業是最貴重資產,不到山窮水盡,絕不言棄。故此風險控制在於審批及還款,祇要妥善把關,便能掌握關鍵竅門。況且按揭只佔總貸款約15%,所謂拖累銀行影響金融穩定云云,乃言過其實杞人憂天。

重組資助置業階梯

其實首置上車盤也非全無可取,不妨與居屋整合,重組資助置業梯階,應付當前局勢治標。不過大前題是居屋市場化有流轉,故此必須擱置補地價措施,停止居屋再流入私營物業市場,只限轉讓予其他居屋業主及符合資格買家。首置上車盤業主換樓,也可選擇居屋,不必直接進入私營市場。換言之,居屋分為兩類,首置上車盤,申請資格較嚴,折扣較大;普通居屋盤,申請資格依舊,折扣正常。此外首置上車盤併入居屋系統,可省卻另覓地建屋,也避免社會更分化問題。

總結首置上車盤建議利弊得失,樓市脫疆民怨鼎沸之際,不諦是創意,短期或收治標之效。不過建議等同政府墊支首期,無異默許反常按揭措施,混淆正誤,影響深遠。而且上車容易轉車難,折扣愈大換樓愈難。其實置業問題錯綜複雜,樓市更陷入結構性惡性循環,皆因辣招之下換樓疏落市場癱瘓,新盤坐大發展商當道。首置上車盤無助糾正樓市偏差,若能善用之,並且配合居屋市場化,可更有效發揮資助置業之政經效益,有助重納樓市於正軌,不過大前題是按揭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