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體最珍貴的資源之一。身體各個部分都和水密不可分,人體約60%由水分構成,而在心臟、肝臟及脾臟等重要器官中,水分的含量更可達75%。水不僅是組織和器官的基本元素,還參與眾多生物化學反應,並負責運送營養與氧氣至全身,及將代謝廢物轉運至肝腎處理。因此,水對健康的影響不言而喻,這也引發了學界對適宜的飲水量與時間的熱烈討論,以期讓水發揮其至關重要的功能,推動健康至更高層次。以下我們來探討合適的飲水量與最佳飲水時間吧。
飲水量要多少合適呢
過少的水分攝取會妨礙身體正常運作,而過量則可能導致俗稱的「水中毒」。有無簡易的方法來評估飲水是否充足?通常我們會用體重乘以30的方法來計算日常所需水量,而在高強度運動或高溫情況下,則需將係數調整為40。舉例來說,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每日應攝入1800至2400毫升的水。
這一方法在營養學上非常普遍,網絡上信息繁多,算不得特別,但保健科學界的建議則讓人耳目一新──在最低進水量基礎上增加50%至70%的額外飲水量,以促進健康甚至防病。對於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不均衡的都市人來說,增加飲水量可以稀釋血中的過量鈣質和膽固醇,減少血管阻塞的風險。此外,增加水分攝取還可以加速代謝廢物的排出。代謝廢物會誘導出炎症因子,這些炎症因子會一直在身體內追蹤代謝廢物,再把身體每一個角落都變成戰場。當我們增加進水量,就能把代謝廢物稀釋,易更快把他們帶到腎臟排出體外,最後身體沒敵人了,還打什麼?這樣濕疹、皮膚問題、全身性炎症等等,將能不藥而癒。
有最佳飲水時間嗎
許多網絡資訊都在討論何時飲水最佳,但只需了解基本的身體運作,便不難確定了。早晨起床後,由於夜間血液流速減慢,飲用大量水可以稀釋血液,減少血管中廢物積聚的機會,並促進血液快速運達全身各器官,為繁忙的一天做好準備。
此外,網上也有建議每兩小時飲一杯水,但對於從事靜態工作的群體,如文書處理等,每小時飲一杯水更為合適,因為靜止工作容易讓血液循環減緩,增加廢物堆積的可能性。每小時飲水一杯,既能稀釋血液,又能促使人站起來活動,往返洗手間,有助於促進血液流通,提升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在午餐或下午茶前半小時及後一小時內,不宜過量飲水,以免稀釋胃酸,導致消化不良。此外,睡前兩小時內也不宜大量飲水,以免夜間頻繁起床上廁所,打斷睡眠,對健康不利。
綜合以上資訊,我建議飲水量應比建議的標準提高50%,並依據自己的工作和需要調節飲水時間,可加快排毒,可以防病、美顏、促進健康,於炎熱的夏天各位可以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