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飄玲燕──金燕玲(下)

飄玲燕──金燕玲(下)

她的痛哭,你在電影裏一定看過。然而她說,她一直嘗試在痛哭以外表現角色的悲慟。

本社編輯部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17-04-11
灼見文化

文:翁子光(香港導演、編劇)

標籤: 一念無明女人心翁子光踏血尋梅金燕玲
金燕玲獲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最佳女配角(亞新社)
金燕玲獲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最佳女配角(亞新社)

編按:金燕玲,1954 年出生於台灣。1970 年參加百貨公司歌唱比賽而成為歌廳歌星,並參演台灣片《串串風鈴響》(1973)。後走埠至香港,曾演出《販賣人口》(1974)、《水為財》(1974)和《撈女日記》(1975)等軟性色情片。結婚後停產數年。離婚後於八十年代重回香港影壇,並以《女人心》(1985)、《地下情》(1986)、《人民英雄》(1987)和《說謊的女人》(1989)等影片的優異演出廣受讚譽,其中《地下情》更為她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憑《一念無明》她同時獲得台灣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最佳最佳女配角,在金像獎獲獎的時候說,這實現了她多年以來夢想。電影女星要同時兼顧家庭與事業,實在不容易。即使她們絕大多數時候不是掛頭牌影響票房的人,但她們總是在電影內找到溫柔地發揮自己影響力的空間。

《一念無明》(Golden Scene Co. Ltd. 提供)

感情際遇與電影選擇

她跟我分享過她第二段婚姻的故事。1989年她懷了第二任丈夫的孩子,男方是第一段婚姻時在英國認識的朋友,維持聯絡十多年後才追求她成功。他們結婚一年多之後,已經知道這段婚姻並不可行,感情淡化,經濟也開始拮据。然而她為了初生女兒着想,雖然已經跟丈夫分開房間,再沒性生活,但仍扮演着賢妻良母角色。直到多年後男方有了外遇,她在半百之齡,才企圖挽回婚姻,自願再跟丈夫同室同眠。卻在一天丈夫回家之時,她的第六感告訴她丈夫是剛會情人回來,她問丈夫心意,丈夫只回她一句:「I try, I really try.」令她心死。一次在風雪中她帶着幼小女兒從超級市場買東西回家,她把十多袋東西從離家很遠的車子上,分批提回家,一手還要抱着女兒,最後她在家門前痛哭一場。這個家庭倫理故事,難道不比楊德昌更楊德昌?她的痛哭,你在電影裏一定看過,她後來在愛情小品《失戀日》之中,本來跟導演說好不用痛哭了,然而拍了幾次之後,導演葉念琛還是吩咐她:「你還是用力哭出來吧。」始終逃不過「淚人」的命運。然而她說,她一直嘗試在痛哭以外表現角色的悲慟。其實她做到的,《人民英雄》裏她不就是演活了那個老成而看化的性情中人嗎?才短短幾分鐘的戲,又讓她領走了當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女配角獎。她的壓場感及鮮活感,當今香港女演員真的絕無僅有。她打趣說除了有武打場面角色就找惠英紅。換言之金燕玲是願意嘗試任何角色的,她常說「是角色找她,而不是她找角色。」她當下的理念是「有發揮的角色她減價,沒發揮的角色她去賺足演員費。」一清二楚。

她說,她一直嘗試在痛哭以外表現角色的悲慟。《一念無明》(Golden Scene Co. Ltd. 提供)

說起接戲,「愛情」在她人生也是一種既諷刺又巧妙的「安排」,她在2004 年辦理離婚之際,蔡琴邀請她回台灣演出舞台劇《跑路天使》,是她第一次離開她的女兒。舞台劇在北京、上海及台北巡迴上演,算是一次命運安排之路,一次「回家」的曲折彎路。之後回香港休息時認識了電台名嘴蘇絲黃,蘇說願意照顧她,她說自己並非女同性戀者。蘇對她說不要她怎樣,不要親暱火熱,只要她陪伴,作為蘇人生的另一半,一個partner。金燕玲接受了,至今二人感情深厚,金打趣說﹕「有人為我交租,我接戲沒有壓力,可以接喜歡的,很自由。」

導演的繆思和棋子

早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時候,她帶着幾個月大的女兒去片場拍戲,之後《牯》的製片余為彥找她演了《月光少年》(1993),她後來又演出了楊德昌的《獨立時代》、《麻將》和《一一》(2000),被譽為楊德昌的靈感女神,演的大部份是帶着失意感的都市女人。她在楊德昌的葬禮中,被舒淇邀請她發言,她分享了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一天:導演楊德昌讓她坐在床上想事情,於是她就將整部戲的劇情想了一次。拍了一次之後楊德昌對她說:「我看得出你想了很多東西,我們來一個不要想那麼多的。」那她就只想一半。到第三次他說﹕「我們要一個什麼都不想的。」拍完她都不知道他想要什麼,最終都不知道他用那一個,也不敢去問。

我跟金燕玲合作,工作人員有時會害怕她,很多事她會說一不二,重要事情工作人員一般都會「派我」去跟她說。我知道她會焦慮,她會有點可愛小緊張。她拍自己喜歡的戲時,像進入了作戰狀態,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那時候也是她最敏感最渾身是戲的狀態。《踏血尋梅》中她演酒樓女知客一場,本來服裝指導陳子雯為她安排了一襲黑色小鳳仙裙,她不喜歡,她說她知道自己穿着高跟鞋會怎麼動,高跟鞋帶領她的身體肌肉在酒樓後巷、廚房走到歌舞席怎麼躍動,她想要紅色的反光和亮眼。陳子雯和我商量後同意了為她短時間裏再訂造一套。結果那場戲她演來予取予攜,得心應手。

拍完後看了電影很多遍,我問她如果重演一次,《踏血尋梅》片中她有什麼想要改良?她說,她不喜歡戲中跟臧Sir(郭富城飾)第一次見面時,他婉轉「說服」她接受女兒已死的事實,她回眸怒視對方,繼而崩潰哭倒地上。她說回看起來,她不應該用怒目,太刻意了,演多了,她應該直接敗倒塌下,力量已經足夠,她不需要把其倔強多做一次出來,這樣反而現了痕跡。她就是這樣,不動聲色地講究,粗中帶細,你要去聽她說,要靜靜溫和地引她說出她感性中最核心的部份。她常說楊德昌導演不愛說話,不打擾她,但她願意相信楊導演懂她,片言隻字都是在找她最好的一面在哪裏,所以她願意一起找,願意付出,她總是看起來最硬脾氣,但是她往往都在最後關頭釋出她的耐性。有一次她拍完一場戲捉着我和杜可風的手,說她很開心,杜說她肉麻,我知道他心裏也暗暗喜悅。我們都愛金燕玲,愛她冷熱交融的真心意,愛她拚勁十足的演戲熱情。她天天嚷着要保持身段,又會告訴你她很愛甜食,她不怕(甚至想)跟你傾訴她的思想掙扎,只要你挽着她手一起走過去,她會用她的好演技報答你,報答電影,像江湖兒女恩仇快意,特別濃郁。

她常說演員是導演的棋子,我說她就是自己命運的棋子,但棋手也是她自己,只是她過後才察覺。演戲其實也一樣,演了之後,她才知道自己演了什麼,精髓在哪。她其實是了解自己的。她最喜歡的演員是茱迪丹慈(Judi Dench)和梅麗史翠普(Meryl Streep),薑愈老愈辣那種形格,她常說看到她們的角色她也很「恨」去演。年輕演員她最近喜歡的是愛瑪史東(Emma Stone),也不是典型美人胚子,早在《寫出友共鳴》(The Help,2011)的時候已經喜歡她了。作為演員,其實金燕玲也像她們,個性先行,把個性用代入的心情活出來,這不可能會是誰的棋子,如果硬要說是棋子,也只會是走完重要一步的棋子。台灣首席音效師杜篤之老師跟我說,楊德昌的《一一》,金燕玲最初因為要在香港拍關錦鵬導演的《有時跳舞》(2000)而推了。結果楊導演換了四個人,拍了五次同一場戲,最後又回到金燕玲。拍完了,負責音效的杜篤之就跟楊導說﹕「應該不用換了,這個對了,是嗎導演?」

摘錄自《群芳譜──當代香港電影女星》,獲出版社授權發表。


新書資料:

書名:群芳譜──當代香港電影女星
策劃: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主編:卓男、蒲鋒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更多精采文章

  • 飄玲燕──金燕玲(上)飄玲燕──金燕玲(上)
  • 《一念無明》導演:為何拍電影?非如此不可《一念無明》導演:為何拍電影?非如此不可
  • 羅展鳳:書寫電影音樂的弦外之音羅展鳳:書寫電影音樂的弦外之音
  • 《香港家族》:停不了的過渡和跌宕《香港家族》:停不了的過渡和跌宕
  • 封面圖片說明:蕭芳芳。載於《不滅星光——香港電影明星影像1960—1980》(商務印書館,2016年)。【書展預告】追憶我們香港:電車、老舖、電影、文學、建築


本社編輯部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一念無明女人心翁子光踏血尋梅金燕玲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港隊在開幕式進場時,特首李家超站立揮手致意。(李家超社交平台)
灼見報道

杭州亞運開幕 習近平李家超出席 數碼與實體火炬手同點聖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3
香港警方正調查有關JPEX涉嫌欺詐的指控,不排除再有涉案人士被捕或協助調查。(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JPEX虛幣風暴香港史上最傷 發展虛擬資產中心願景受考驗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他感到非常幸運,在大學和研究生階段,已得到多位經濟學大師的青睞和指導。(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李白一出場,便是一個少年游俠的模樣。(《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灼見文化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1
何教授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亦曾任建築學院院長,培育了不少建築專才。(照片由何培斌教授提供)
字旅相逢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作者: 馮珍今
2023-09-21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 本社編輯部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本社編輯部
  • 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 本社編輯部
  •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本社編輯部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編輯精選
  • 刷牙與洗牙刷牙與洗牙 常霖法師
  • 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 施林海
  • 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 本社編輯部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 車品覺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張建雄
  • 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 張建雄
  •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本社編輯部
  • 尋找快樂尋找快樂 譚寶碩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