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財經 風雲變幻──新事實背景下跨國公司對中國戰略的重新審視

風雲變幻──新事實背景下跨國公司對中國戰略的重新審視

疫情後的世界秩序將大有不同,而且中美關係的走向將決定未來的世界秩序。人們普遍認為,在世界的發展進程中,中國會繼續扮演重要角色,或者甚至是更為關鍵的角色,您該做些什麼?如何看待未來的世界發展?

謝祖墀 作者: 謝祖墀
2020-12-01
戰略觀點

標籤: 中美關係企業地緣政治競爭美國跨國公司
許多企業的首席執行官都已經將兩項任務提上日程,一個是中國戰略的選擇,另一個是中國在疫後時代所扮演的角色。(灼見名家製圖)
許多企業的首席執行官都已經將兩項任務提上日程,一個是中國戰略的選擇,另一個是中國在疫後時代所扮演的角色。(灼見名家製圖)
0
SHARES
228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本文為中文翻譯版本,原文名為 The Changing Context for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to Re-evaluate their China Strategies amid New Realities

如果您是跨國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公司在中國擁有巨大的業務量,那麼過去的兩年一定給您帶來許多困擾。從貿易戰、新冠肺炎爆發、美國對中國的「脫鈎」威脅,到美國同華為、中興以及最近的TikTok和WeChat的結怨,毫無疑問,中美關係已經惡化。中國和西方間的不信任度也逐漸加深。比如,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Institute)報告顯示,73%的美國成年人對中國持有否定態度,較2018年增加了26%。【1】

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也見證了中國在某些方面取得的顯著成績。首先,中國迅速控制疫情的爆發,成功扭轉經濟衰退局面,經濟增速從一季度的-6.8%,增長到二季度的3.2%,再到三季度的4.9%。【2】進出口增速從一季度和二季度的-6.5%和-0.2%上升到了三季度的7.5%。【3】

第二,外國公司尤其是美國公司都已在中國駐紮,而且其中有許多公司事實上都在提高對華投資。上海美國商會(AmCham)最新報告顯示, 78.6%的在華美企「未改變其投資分配」,28.6%的在華美企有計劃提高對中國市場的投資。【4】並沒有像有人推測的那樣,供應鏈企業受疫情影響紛紛撤出中國市場。一些公司已在中國以外的地區建立供應鏈,但這麼做主要是為了降低風險,特別是對醫療供應商來說。

最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封禁TikTok和WeChat的計劃並沒有順利進行,兩項禁令都於今年9月份遭法院叫停。

您已從各種管道獲取大量對華投資的建議,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然而,您的財務報告會清楚說明一切。對於某些企業來說,中國是其業務運作情況最好的市場之一,或者說是最好的市場。對於某些企業來說,儘管本國市場更加廣闊,或者說最為廣闊,但中國市場的發展速度卻是最迅猛的。對於另一部分企業來說,由於美國政府禁止向中國出口,企業遭受重創。總的來說,企業情況各有不同,但中國市場對大多數企業的重要性並沒有削減。

所以,這對您來說意味着什麼?的確,下一步行動取決於您對未來的看法,尤其是未來世界秩序將會如何發展。在您下一代環球戰略中,中國將扮演着何種角色?換言之,在您所預想的疫情後新世界秩序下,中國將扮演者何種角色?應該將賭注下在哪裏,以什麼方式下以及下多大的賭注?

事實是什麼?

縱覽大量有關中國的資訊,讓我們來分析某些關鍵事實。

事實1:中國獨特的發展模式萌生於鄧小平在20世紀80年代所實施的一系列試驗,這種發展模式對中國經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一方面,「三層模式」推動了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央政府為最頂層,統籌全域,制定綱領,其他城市按指示行動。創業隊伍為基層,他們迅速壯大,活力滿滿,推動發展與創新。地方政府為中層,各級政府既競爭又合作,一些地方政府組成區域集群,成為連結中央政府和基層企業間的紐帶。

另一方面,在二元經濟結構中,國有企業(SOEs)供應公共產品的出發點不單單是經濟效益,而私人企業(POEs)利用這些產品為股東創造商業價值。兩方面相結合,「三層二元結構」賦予了中國經濟極大的彈性,而且這一結構還將繼續發展和完善。

事實2:中國群眾對政府的支持度仍然高漲。哈佛甘迺迪學院艾什中心(Harvard Kennedy School’s Ash Center)的一項研究表明,中國群眾對政府的整體滿意度在2016年達到了93.1%。【5】其它知名研究也得出了同樣的結果,其中包括今年5月發布的愛德曼信任度調查報告(Edelman’s Trust Barometer),報告顯示,中國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度自從1月份以來上升了5%,達95%。【6】根據普索集團(Ipsos)2020全球幸福感調查報告,中國居民幸福指數達93%,位列第一,在過去的12個月提升了11%,而全球幸福感平均指數為63%。【7】

事實3:就在美國宣布「美國第一」之際,中國不斷加速對世界的開放腳步。2018年,有關部門決定逐步取消對汽車企業的外資所有權限制。在此背景下,特斯拉(Tesla)在上海建立「超級工廠」,成為的中國首家外商獨資汽車製造商。自從中國政府開始放寬外資在能源領域的所有權限制,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和巴斯夫(BASF)等大型跨國能源公司開始在中國建設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外商全資化工加工廠。去年,英國電信運營商英國電信(BT)成為首家獲取中國運營許可證的外資電信公司。巨大的金融市場也在逐漸開放,這促使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於今年8月在上海設立其全資互惠基金單位。

中國最高領導人着重強調對外開放的承諾。在今年7月份致全球首席執行官委員會(Global CEO Council)的一封信中,習近平主席承諾將為外國企業「提供更好的商業環境」,並強調「普惠、共贏的發展理念」,以促進中外企業間的交流。【8】

事實4:儘管中美緊張局勢逐漸惡化,但美國品牌還繼續受中國消費者的喜愛。特斯拉(Tesla)及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通過其在中國的投資合夥人上汽集團(SAIC),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包括星巴克、耐克、肯德基、NBA以及迪士尼主題公園在內的許多其它美國品牌也深受中國消費者青睞。

事實5:自從美國將中國多家科技企業拉入「黑名單」起,中國在半導體晶片等領域的發展面臨巨大壓力。不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私企還是國企,都在盡力研發新技術以及促進技術的商品化。儘管許多類似嘗試都以失敗告終,但總有一小部分努力不會白費。根據官方資料顯示,中國對研發的投入資金僅在去年就達到了3240億美金,約佔中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23%。【9】此外,創新的概念正在逐漸升級,人們現在的關注點在於「實幹」而不是「紙上談兵」(即,論文發表數量、學位等級以及所獲榮譽)。

事實6:中國的中產階級絕對規模繼續擴張,購買力不斷提高。根據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的資料顯示,中國的中產階級人數到2030年將佔總人口的35%, 而目前這一資料為10%。【10】(中產階級是指年可支配收入為10000美金的人群)

隨着中產階級的擴張,消費者不僅會活躍於沿海的一線大城市,還會逐漸向二三線城市遷移。科技正在重塑消費者行為。如今,許多消費者對大範圍的產品和服務持有購買欲望,無論是國產還是非國產。與此同時,一些新的、更細的產品分類也在慢慢出現。

事實7:中國數位經濟的發展不斷進化與加速。無線網在中國的應用已經超過十年,中國即將步入一個全新的數位時代,這一時代以顛覆性技術為代表,比如人工智慧技術(AI)、物聯網技術(IoT)、5G技術以及區塊鏈技術。更多由科技引導的創新將在中國發芽,不僅會應用於「2C」(面向消費者),還會應用於「2B」(面向企業)以及「2G」(面向政府),而且,不僅能應用於消費端,還適用於生產、供應鏈、業務軟體以及智慧城市和基礎設施建設。

未來情況預測

很明顯,疫情後的世界秩序將大有不同,而且中美關係的走向將決定未來的世界秩序。人們普遍認為,在世界的發展進程中,中國會繼續扮演重要角色,或者甚至是更為關鍵的角色,根據上文分析,您該做些什麼?如何看待未來的世界發展?中美關係將會如何演變?

我們認為,未來世界會可能會出現三種情況,它們同地緣政治、宏觀經濟以及美國企業的發展狀況相聯繫,與美國企業的命運息息相關。

第一種情況,地域化孤立。隨着美國孤立主義勢頭的高漲,中國企業將被迫退出美國市場,與此同時,作為回應,中國政府會阻斷幾乎所有的美國投資。科技領域以外的脫鉤程度將繼續擴大。中國消費者對美國品牌的態度也會變得越來越敵對,轉而購買本國產品。

第二種情況,「一個世界,兩種體系」。美中兩國仍將是地緣政治競爭對手,偶爾會在具體問題上爆發衝突,但他們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會為了共同利益保持和諧穩定的關係。利益相關者們會學着用對話方式化解爭端,但兩國在高科技領域的激烈競爭還會繼續。然而,由於出口管制和其他政策措施,再加上兩國在數位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水準以及複雜度上所存在差異,中美兩國將發展為兩大科技體系,這兩大體系會造成兩國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設計上的不同。在經濟方面,中國會向外企開放市場,但同時會制定嚴格的資料和安全政策,因此,外企要想通過使用者資料獲利,就不得不和政府合作。隨着智慧和互聯性對中國社會的日益滲透,無論是中國品牌還是美國品牌,只要能為消費者帶來符合他們需求的數位化體驗,都能吸引消費者。

第三種情況,「合作競爭」。儘管中美兩國在全球治理的某些領域相互合作,但兩國仍是競爭對手。在高科技領域,兩國可能會繼續保持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與此同時,隨着中國經濟在全球化浪潮中的發展,以及在全球供應鏈中角色的升級,中國將擴大對外國企業的市場准入,並在全球資料治理過程中,根據公認的管理原則行使資料主權。企業的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會有更多機會出口到國外,可能只有核心技術相關產品除外。同樣,為了實現資料貨幣化和互聯性,企業需要同監管機構合作,符合消費者需求、為消費者帶來數字體驗的品牌也會吸引消費者。

顯然,未來世界會是哪種情況,取決於您根據不同資訊所作出的判斷。

這當然也取決於情況的變化。就目前而言,我們認為,第一種情況「區域化孤立」發生的可能性最小,但絕不是毫無可能。第二種情況「一個世界,兩種體系」在短期內最有可能發生,特別是對技術參與的情況來說。然而,我們認為,完全脫鈎是不太可能、甚至是完全不可能出現的情況。第三種情況「合作競爭」很有可能會在中期出現,或許一開始競爭較多,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合作會佔據上風。

總結

您對中國戰略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您對上述幾種情況的把握,即哪種情況最有可能出現。當然,公司背景不同——國籍、行業、在價值鏈中所扮演的角色等,策略選擇也會不同。

許多企業的首席執行官都已經將兩項任務提上日程,一個是中國戰略的選擇,另一個是中國在疫後時代所扮演的角色。隨着世界各種新事實的出現,大環境正在發生變化。中美關係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但中國對全球企業未來的經濟發展以及競爭性定位的重要性將會提高。我們認為,未來最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中國不會同西方世界完全脫鉤,而是更加堅定地順應全球化潮流,堅持多邊主義。而且,通過其獨特的「三層二元」發展模式,中國將繼續取得重大進展,特別是在創新、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治理以及人民整體生活水準等關鍵領域。

對於許多公司來說,正確判斷世界未來形勢並制定中國策略,將決定他們在世界上的長期競爭性定位,甚至決定企業生存的根本。

參考資料:

1.         Devlin, K., Huang, C., & Silver, L. (2019, August 13). U.S. Views of China Turn Sharply Negative Amid Trade Tensions. Pew Research Center.https://www.pewresearch.org/global/2019/08/13/u-s-views-of-china-turn-sharply-negative-amid-trade-tensions/

2.         He, L. (2020, October 19). China’s economy grew 4.9%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2020. CNN. https://edition.cnn.com/2020/10/18/economy/china-q3-gdp-intl-hnk/index.html

3.         Xinhua. (2020, October 13). China foreign trade up 7.5 pct in Q3. Xinhua Net.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2020-10/13/c_139436826.htm

4.         AmCham Shanghai. (2020, September 9). AmCham Shanghai Releases 2020 China Business Report. AmCham Shanghai. https://www.amcham-shanghai.org/en/article/amcham-shanghai-releases-2020-china-business-report

5.         Harvard. (2020, July 9). Ash Center Researchers Release Landmark Chinese Public Opinion Study. Harvard. https://ash.harvard.edu/news/ash-center-researchers-release-landmark-chinese-public-opinion-study

6.         Kehoe, S. (2020, May 6). Record trust gains in Asia are undermined by Japan. Edelman. https://www.edelman.com/research/record-trust-gains-in-asia-are-undermined-by-japan

7.         Ipsos. (2020, October 7). The State of Happiness in a COVID World. Ipsos.https://www.ipsos.com/en/global-happiness-study-2020

8.         Xin, Z. (2020, July 16). China President Xi Jinping promises foreign firms reform, opening up amid heightened US tensions. SCMP.https://www.scmp.com/economy/china-economy/article/3093407/china-president-xi-jinping-promises-foreign-firms-reform

9.         Feng, C., & Zhang, J. (2020, October 5). China spent a record 2.2 trillion yuan on R&D in 2019 but needs to do more to escape US tech strangulation. SCMP. https://www.scmp.com/tech/big-tech/article/3104154/china-spent-record-22-trillion-yuan-rd-2019-needs-do-more-escape-us

10.      Zuo, M. (2016, November 3). China’s middle class to rise to more than third of population by 2030, research firm says. SCMP.https://www.scmp.com/news/china/money-wealth/article/2042441/chinas-middle-class-rise-more-third-population-2030-research

致謝

非常感謝高風諮詢公司合作夥伴Automobility Limited首席執行官羅威(Bill Russo)對本文中「未來情況」預測所提供的大力幫助。

更多精采文章

  • 中國企業的效率為何提高?中國企業的效率為何提高?
  • 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新考慮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新考慮
  • 剖析跨國企業在華戰略新動態剖析跨國企業在華戰略新動態
  • 新全球化格局給中國企業意味着什麼?新全球化格局給中國企業意味着什麼?
  • 人命重於經濟:一個英國人對中國抗疫成功的觀察人命重於經濟:一個英國人對中國抗疫成功的觀察

0

謝祖墀

高風諮詢公司創始人兼CEO、香港國際金融學會創會理事、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長江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於過去近30年間,經常穿梭內地與香港之間。曾經帶領兩大國際管理咨詢公司(BCG和Booz Allen Hamilton)在大中華區的業務。為包括國內外的數百家企業提供過戰略管理諮詢服務,涉及在華商業的各個層面,以及中國在世界的角色。亦曾為中國一些當地政府提供過戰略、國有企業改革以及中國企業海外發展的建議。數本管理書籍的作者,包括The China Strategy 和China's Disruptors。近期與黃昱合撰的《競爭新邊界》亦已出版。麻省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學士、碩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程博士、MBA。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中美關係企業地緣政治競爭美國跨國公司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葛來儀認為拜登政府沒有將中國標籤為「敵人」,為改善對華關係敞開了大門。(灼見名家製圖)
國際觀

美智庫專家爆料:華府將鼓勵兩岸重啟對話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3
林行止指出,本地金融機構明顯很難在中、美之間作出選擇;香港註冊的銀行,已陷入進退失據的兩難困局,而當中以滙豐銀行的處境最艱難。(灼見名家製圖)
名家觀點

林行止:反制美國力度升級!一拍兩散共踐雙贏?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3
夏寶龍指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權要掌握在愛國者手中。這是中國共產黨提出一國兩制方針的初心。(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政治

深圳座談會討論改革香港選舉 夏寶龍重申「愛國者治港」原則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2
林行止評論新年度的《財政預算案》,認為基本上並無凱恩斯鼓吹功能理財(Functional Finance)的痕跡。(灼見名家製圖)
名家觀點

林行止:百無一用驚懼槍桿 積極平衡設法開源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2
兩位哈佛學者就美國對華政策撰文,直言不應感情用事。(灼見名家製圖)
國際觀

艾利森、胡祖六:對華政策應以利益為重 勿感情用事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1

影片

  • 鄭赤琰教授:緬甸軍事政變提防美國顏色革命? 中國、新加坡擔當關鍵角色《灼見政治》
  • 黃錦輝教授:預算案百億推動創科成及時雨 河套區發展太慢將被深圳拋離《灼見財經》
  • 曾鈺成:罵共產黨?一般市民可以 治港者不能!《主席開咪》
  • 馮檢基:疫苗究竟打哪一款?選擇副作用低的!
  • 曾鈺成:完善選舉制度由中央主導 等於五步曲變一步曲?《主席開咪》
  • 曆法專家蔡興華論十二生肖運程 羊:歲破留神 猴:喜事臨門 雞:將有大任《辛丑牛年運程》
  • 雷鼎鳴:夏寶龍對香港治港班子劃出紅線 中央對港政策陸續出台 港人不要試底線《灼見政治》
  • 香港蘭藝會會長朱劍虹:考察錦田日本千葉園大花蕙蘭 分享養殖照料蘭花生長心得《辛丑牛年運程》
  • 段崇智校長:學生越界須自我負責 大學不會放棄年輕人 重建校園多元共融《灼見教育》
  • 曆法專家蔡興華論十二生肖運程 狗:天德解困 豬:驛馬星動 鼠:六合之年《辛丑牛年運程》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一位香港人的中國觀察一位香港人的中國觀察 羅海雷
  • 林鄭月娥是香港最大的失敗,不是香港電台林鄭月娥是香港最大的失敗,不是香港電台 褚簡寧
  • 通淋巴真是排毒嗎? 揭開淋巴結增大的真相通淋巴真是排毒嗎? 揭開淋巴結增大的真相 顧小培
  • 英國為何不讓羅興亞人有居英權?英國為何不讓羅興亞人有居英權? 施永青
  • 茶道前世之喫茶去茶道前世之喫茶去 文相濡
  • 車公籤勸港官  堆柴不能息火車公籤勸港官 堆柴不能息火 丁望
  •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揭幕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揭幕 本社編輯部
  • 第一名第一名 常霖法師
  • K11快速應變  要俾個LikeK11快速應變 要俾個Like 胡孟青
  • 林行止:百無一用驚懼槍桿  積極平衡設法開源林行止:百無一用驚懼槍桿 積極平衡設法開源 本社編輯部
  • 從小販中心看文化傳承從小販中心看文化傳承 黃智華
  • 中美得人驚的變化中美得人驚的變化 張建雄
  • 中國軟實力在通俗文化中國軟實力在通俗文化 張建雄
  • 馬雲「落馬」 網紅落井下石馬雲「落馬」 網紅落井下石 黃錦輝
  • 「大嶼」與「飛地」同行「大嶼」與「飛地」同行 張量童

推薦作家

  • 陳文鴻
  • 王耀宗
  • 湯文亮
  • 譚寶碩
  • 鄭明仁
  • 黃氏
  • 白先勇
  • 呂大樂
  • 盧兆興
  • 彭泓基
  • 楊興安
  • 羅海雷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