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預算案提多項紓困措施 派1萬元消費券

預算案提多項紓困措施 派1萬元消費券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任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為紓緩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陳茂波宣布多項稅金寬免安排及提出多項逆周期措施,總額逾1700億元,包括計劃於4月及6月派發消費券計劃。

本社編輯部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2-23
灼見報道

標籤: 失業新冠疫情灼見原創灼見獨家薪俸稅財政預算案陳茂波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發放總額1萬元的電子消費券。(橙新聞直播截圖)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發放總額1萬元的電子消費券。(橙新聞直播截圖)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2月23日(周三)早上11時以視像方式,發表本屆政府任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當中建議多項紓困措施,包括推出新一輪、分期發放總額1萬元的消費券計劃。

逆周期措施總額逾1700億元

新一份預算案的封面是啡色的。陳茂波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困擾全球已經兩年,疫情深深影響着經濟運轉和民眾的生活。過去一個多月變種病毒來襲,擴散速度之快、影響程度之深,對很多市民的生活和工作,以及中小企的經營造成沉重打擊,削弱了大家對前景的信心,社會上瀰漫着憂慮和悲觀的情緒。快速穩控疫情關乎市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亦是穩住信心和經濟的關鍵,因此,政府會調撥一切可動用的資源、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全力抗疫。單在預算案預備的資源已逾540億元。

陳茂波表示,新一份預算案繼續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措施主要圍繞4個方面:一、 全力抗擊戰勝疫情;二、為市民和中小企紓困;三、為下行的經濟提供支撐,並推動疫後的經濟恢復;以及四、投資未來,部署經濟中長期的發展。

他指出,預算案的逆周期措施總承擔額逾1700億元,連同基建和其他開支的增加,估計可為經濟提供約3個百分點的提振作用。

新一期預算案中,預備了逾540億元資源用於抗疫。(亞新社)

寬減薪俸稅個人入息稅 上限1萬

具體來說,預算案提出的一次性紓困措施包括:

一,推出新一輪消費券計劃,透過合適的儲值支付工具,向每名合資格的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分期發放總額1萬元的電子消費券。預計措施可惠及約660萬人。消費券首階段5000元將在4月發放,第二階段將於年中分批發放餘下5000元,計劃涉及資金660億元。

二、寬減2021/22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1萬元,全港201萬名納稅人將受惠。有關扣減會在2021/22課稅年度的最終應繳稅款反映。政府收入將減少131億元。

寬減住宅差餉 補貼電費千元

三、寬減2022/23年度4季的住宅物業差餉,首兩季以每戶每季1500元為上限,其後兩季以每戶每季1000元為上限。估計涉及299萬戶住宅物業,政府收入將減少117億元。

四、為每個合資格電力住宅用戶提供1000元的電費補貼。措施將涉及約28億元的開支,約280萬個住宅用戶將可受惠。

五、向領取社會保障金額的合資格人士,發放金額相當於半個月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額外開支約23億8400萬元。在職家庭津貼亦會作相若安排,額外開支約1億1700萬元。

政府宣布寬減2021/22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1萬元。(Shutterstock)

代繳DSE考試費 交通費補貼降門檻

六、為參加2023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學校考生代繳考試費,開支1億4900萬元。

此外,政府將把「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的門檻,在今年5月至10月,由400元降至200元。政府將就市民每月超出200元的實際公共交通開支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補貼金額會以每月500元為上限。計劃下的補貼金額會增加約10億8000萬元,估計每月惠及約380萬名市民。

陳茂波又建議,由2022/23課稅年度起,設立住宅租金開支扣除,以減輕並沒持有任何住宅物業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納稅人租住私人物業的負擔,每個課稅年度的扣除上限為10萬元。預計政府收入將減少33億元。預期在今年第2季將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

支援網上學習 資助學校買設備

另外,陳茂波指2021年推出的「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協助了不少市民,故決定將申請期延長一年至明年4月底。最高貸款額由借款人在職期間平均每月收入6倍增加至9倍,上限由8萬元提升至10萬元。計劃下的最長還款期亦將由6年延長至10年,而還息不還本的安排則由12個月延長至18個月。

陳茂波表示,為加強支援網上學習,優質教育基金已預留20億元,由今個學年開始,推行一項為期3年的計劃,包括資助學校購買流動電腦裝置及可攜式無線網絡裝備,供有需要的學生借用。有關措施將可協助基層家庭學生在疫情下繼續學習。

為加強支援網上學習,優質教育基金已預留20億元。(Shutterstock)

寬減企業利得稅 上限1萬元

在緩解企業經營壓力方面,預算案建議:

一、寬減2021/2022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利得稅,上限為1萬元,全港15萬1000家企業將受惠。有關扣減會在2021/22課稅年度的最終應繳稅款反映。政府收入將減少12億元;

二、寬減2022/2023年度4季的非住宅物業差餉,首兩季以每戶每季5000元為上限,其後兩季以每戶每季2000元為上限。估計涉及43萬個非住宅物業。政府收入將減少34億元;

三、寬免2022/23年度的商業登記費,讓150萬名業務經營者受惠。政府收入將減少30億元;

四、繼續減收非住宅用戶百分之75的應繳水費及排污費,每戶每月寬減額上限分別為20000元及12500元,為期8個月至今年11月底,25萬個非住宅用戶受惠。政府收入將減少6億8000萬元;

五、由2022年10月起,延長豁免/寬減現行34類政府收費,為期12個月,惠及多個行業,包括航空、海事、物流、零售、飲食、漁農、建造以至旅遊及娛樂業等。政府收入將減少約17億元;

六、繼續寬減現時適用於政府處所合資格租戶、地政總署轄下合資格短期租約及豁免書的百分之75租金和費用,為期6個月至今年9月底。同一時期內,應政府要求以至需要關閉處所的租戶,在關閉期間可繼續獲得全額租金寬免。政府收入將減少14億元。

此外,「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所有信貸擔保產品的申請期,將延長一年至明年6月底。該計劃下的「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亦會進一步優化,每家企業最高貸款額由18個月僱員薪金及租金的總和,提高至27個月,上限由600萬元增加至900萬元,最長還款期由8年延長至10年。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封面棕色。陳茂波首次以視像形式發表。(陳茂波Facebook圖片)

紓緩疫下失業 增設30000臨時職位

陳茂波又表示,為紓緩因疫情及抗疫措施導致的失業情況,政府先後在「防疫抗疫基金」預留款項,在公營及私營機構開設有時限職位。在最新一輪基金注資中,亦已額外預留68億元,增設30000個有時限職位。

中期而言,陳茂波預測本港經濟前景正面,預料香港經濟在2023至2026年間,平均每年實質增長百分之3,基本通脹率則預計平均為百分之2.5。

《財政預算案》發表前,陳茂波在個人Facebook專頁提到,《財政預算案》的籌備工作碰上第5波疫情,經濟前景添上陰霾,大家心裏有許多困惑和憂慮,但回望過去,香港多年來面對的難關,最終都一一克服,成功走來。他希望大家繼續攜手一起,懷着希望,勇敢向前。

更多精采文章

  • 財政預算案2023|鄧希煒教授:派消費券非必要 只因社會壓力大財政預算案2023|鄧希煒教授:派消費券非必要 只因社會壓力大
  • 財政預算案2023|莊太量教授:財赤屬暫時性 沒必要擴稅基財政預算案2023|莊太量教授:財赤屬暫時性 沒必要擴稅基
  • 財政預算案2023|陳茂波:推出「開心香港」、派5000元消費券 刺激本地消費 一文看清重點財政預算案2023|陳茂波:推出「開心香港」、派5000元消費券 刺激本地消費 一文看清重點
  • 周永新:對《財政預算案》改善民生的建議周永新:對《財政預算案》改善民生的建議
  • 陳茂波:香港經濟處於內外交困 須停止暴力 重新出發陳茂波:香港經濟處於內外交困 須停止暴力 重新出發

  • 呂大樂:虛詞無助講好香港故事
  • 香港 不要只問金錢回報
  • 國慶酒會致辭 林鄭月娥:香港回到「一國兩制」初心

本社編輯部

View all posts
標籤: 失業新冠疫情灼見原創灼見獨家薪俸稅財政預算案陳茂波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港隊在開幕式進場時,特首李家超站立揮手致意。(李家超社交平台)
灼見報道

杭州亞運開幕 習近平李家超出席 數碼與實體火炬手同點聖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3
香港警方正調查有關JPEX涉嫌欺詐的指控,不排除再有涉案人士被捕或協助調查。(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JPEX虛幣風暴香港史上最傷 發展虛擬資產中心願景受考驗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他感到非常幸運,在大學和研究生階段,已得到多位經濟學大師的青睞和指導。(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李白一出場,便是一個少年游俠的模樣。(《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灼見文化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1
何教授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亦曾任建築學院院長,培育了不少建築專才。(照片由何培斌教授提供)
字旅相逢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作者: 馮珍今
2023-09-21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 本社編輯部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本社編輯部
  • 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 本社編輯部
  •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本社編輯部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編輯精選
  • 刷牙與洗牙刷牙與洗牙 常霖法師
  • 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 本社編輯部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 施林海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 車品覺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張建雄
  • 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 張建雄
  •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本社編輯部
  • 尋找快樂尋找快樂 譚寶碩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