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韓愈〈師說〉的隱蔽視窗

韓愈〈師說〉的隱蔽視窗

中國傳統的師徒關係經常因為弘揚道統的緣故,綑綁成門戶裏的親屬。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道統師承盤根錯節,極可能故步自封,被當權者利用作維穩的工具,甚或絞殺探求真理的學統,成為文明進步的障礙。

許志榮 作者: 許志榮
2018-09-08
教育眼

標籤: 孔子師說教師老子韓愈
孔子向老子問禮,但韓愈認為老子不及孔子。(Wikipedia Commons)
孔子向老子問禮,但韓愈認為老子不及孔子。(Wikipedia Commons)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教師是怎樣的角色?發揮怎樣的功能?韓愈的〈師說〉(註1)是儒家學說的相關文獻,近年更被選為文憑試中文科的範文。然而,世殊事異,現代讀者宜細意掌握它的內容及蘊含的啟發,斟酌領略。

我們需要「道統」嗎?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已經成為千秋名句──教師的使命在於弘揚道統、教授相關的專業知識和解決弟子的疑惑。值得注意的是,韓愈恪守儒家學理,他所說的「受業」和「解惑」均以「弘揚道統」為前提。而所謂「道」,包括針對時弊的哲理、直指人心的智慧,以及應對生活的學問。教師弘揚道統,自漢代獨尊儒術之後,至清末取消科舉之前,皆視為理所當然之事,但以現代社會的格局而言,我們需要確立一個定於一尊、支配倫理生活的道統嗎?歷來道統的具體內容為何?韓愈標榜的道統與現代社會的核心價值有何異同?韓愈這份開宗明義的使命,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可有什麼啟發?

道統和知識分子的獨立性

新儒家學者認為,「道統」、「政統」和「學統」三方面都發展完備,才算得上開明的文化局面。(註2)〈師說〉提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原則,指出從師求學的意義在於承傳道統、確立社會綱紀(倫理價值),不必計較為師者的政治地位高下和人際關係的長幼尊卑,確立了道統的獨立性和知識分子不為權勢資歷所局限的超越性,非常有參考價值。

以道統制衡政統是重要的文明標誌,它不單出現在韓愈的作品裏,更體現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唐憲宗篤信佛教,韓愈認為已到了動搖國體與文化根基的地步,於是以〈諫迎佛骨表〉慷慨陳辭,結果險遭殺身之禍。他抗顏直諫儘管失敗,但仍可視為知識分子抗衡政治威權的例證。回顧歷史,一旦道統不興,知識分子噤若寒蟬,當權者既作之君又作之師,社會文化的災劫勢難避免。古代的秦皇暴政,當代的文化大革命,殷鑑不遠,豈能不慎!

韓愈的〈師說〉確立了道統的獨立性,以及知識分子不為權勢資歷所局限的超越性,非常有參考價值。(Wikipedia Commons)

三種教師各有貢獻

〈師說〉提及三種教師──句讀啟蒙之師、百工技藝之師以及傳道受業解惑之師。韓愈對三者評價不一:句讀啟蒙只是「小學」,而從事百工技藝之徒則為君子所不齒,只有弘揚道統的儒生對社會文化有鉅大貢獻,地位超然。他的觀點實在針對當朝君主信奉佛教以致社會陷入危機,具有時代意義。不過,在立論之際,他分別以「句讀之學」和「百工技藝」與道統映襯對比,從現代的觀點來看,他對幼兒教育和百工技藝的貢獻實在缺乏認知。

在小孩子的心靈白紙上繪畫精彩人生的藍圖,或者寫下幾句語重心長的座右銘啟發他成長,除了愛心,更要有非凡的功力。小孩鬧彆扭的時候,要他破涕為笑,背後的韜略絕不簡單。啟蒙之學其實關乎社會教養和國民素質,無疑是一門大學問。至於巫醫樂師百工之徒,與人們的生活安危和禮俗風尚息息相關。所謂民生無小事,豈容貶抑?〈師說〉在這兩方面的偏頗,我們必須正視。

啟蒙、技藝之學與「道」相排斥嗎?

如果教師的使命如韓愈所言是「傳道、受業、解惑」,最高境界的衛道之士當然傳授與道統相關的大智慧,至於等而下之的百工技藝和啟蒙之師,當亦有相應水平的學養操守足以作為後學的楷模。專業的巫醫樂師各有他們踐履的原則和法度,禮、樂、射、御、書、數……學不躐等,各有規矩程式,這些都是與人格成長相關的生活素養。日本文化善於將生活實用的技藝轉化為修身之道,例如花道、茶道、劍道、柔道、弓道、空手道……都可作為我們的參考。

老子「賢不及孔子」嗎?

〈師說〉以孔子不恥下問,向四位專業人士有所請教為例,說明「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及「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若就敷陳事理的手法而言,固有其高明之處,但細看所舉四位專業人士,問題就來了。

四人當中,孔子向郯子問遠古官職的名稱,向萇弘、師襄學樂理和琴技,向老子問禮。根據古書記載,孔子與老子會面交談,內容豐富,老子更針對時局和孔子的為人,對他提出富有道家哲理的忠告。在文化史上,這是儒道兩家思想交流的盛會,意義深遠。(註3)可是韓愈原文竟然下這樣的結論:「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所謂「郯子之徒」當然包括老子,這樣褒揚孔子而貶抑老子,無論按文本理解或者考諸歷史,都找不到相關的依據。真想不到這位「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的古文大家,引例立論的時候,竟然因為要「抵排異端,攘斥佛老」而妄作褒貶,今日慕名讀經典者實堪為鑒戒!

小結:關於弟子李蟠的承傳

〈師說〉末段提及受文者李蟠獲得韓愈讚賞的原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這位年輕學者不受當時駢文風尚影響,愛好樸實的古文,又勇於逆流而上,矢志研習儒家經典,奉韓愈為師,實在難能可貴。不過,筆者有點擔心,倘若某日他有興趣涉獵諸子百家之學,會不會受韓愈本文的影響而輕視老子?一旦遇上不明之處,韓愈又會怎樣為他解惑?

中國傳統的師徒關係經常因為弘揚道統的緣故,綑綁成門戶裏的親屬。拜師之後,師傅就變成師父;還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道統師承盤根錯節,極可能故步自封,被當權者利用作維穩的工具,甚或絞殺探求真理的學統,成為文明進步的障礙。捧讀經典範文,實在不容囫圇吞棗,掉以輕心!

註1:韓愈〈師說〉

註2:〈道統、政統、學統〉,國際儒學網

註3:〈孔子問禮於老子〉

更多精采文章

  • 影響千年禮樂教化的教育家──孔子影響千年禮樂教化的教育家──孔子
  • 治校如烹海鮮治校如烹海鮮
  • 人的本質應如一棵樹?──香港傳奇的未來人的本質應如一棵樹?──香港傳奇的未來
  • 向大自然學習向大自然學習
  • 「有功於民則祀之」的現實意義「有功於民則祀之」的現實意義


許志榮

資深語文教師,《信報》前「教育眼」專欄作者,致力於反芻成長經歷及總結個人教學得失,化作春泥更護花;並以教育工作者的心眼、文化傳承的觸覺和視野評論時事,期望化民成俗,回饋社會於萬一。主要著述:《教育三重奏》。與教育相關的研習興趣:語文教學、語文考評、經典教學、文化傳承、啟蒙教育、全人教育、道德教育、國民教育及公民教育。
View all posts
標籤: 孔子師說教師老子韓愈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李白一出場,便是一個少年游俠的模樣。(《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灼見文化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1
何教授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亦曾任建築學院院長,培育了不少建築專才。(照片由何培斌教授提供)
字旅相逢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作者: 馮珍今
2023-09-21
林毅夫教授指出,中國有「後來者優勢」,不會陷入《廣場協議》後日本的困境。(灼見名家圖片)
名家演講錄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0
早在2012年,他就發表了《國民教育與藝術文化》,認爲最爲理想的國民教育,就是學習中國文化,愛中國文化就是愛國。(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0
對於風波未息的中大校董會事件,郭少棠教授想問:大學教職員對於大學教育的承擔,對文化的影響做了多少事?立法會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又掌握了幾多?
灼見專訪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0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 本社編輯部
  • 500年一遇暴雨與氣候變化500年一遇暴雨與氣候變化 余遠騁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本港劉國松的大弟子──陳成球本港劉國松的大弟子──陳成球 益行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 本社編輯部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本社編輯部
  • 香港能否成為亞洲人中外融合電影的基地?謝嘉怡和Lyman有否機會做主角?香港能否成為亞洲人中外融合電影的基地?謝嘉怡和Lyman有否機會做主角? 李偉民
  •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編輯精選
  • 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 本社編輯部
  • 刷牙與洗牙刷牙與洗牙 常霖法師
  • 李白的劍與高適的槍──乘風三萬里,夢回盛唐去李白的劍與高適的槍──乘風三萬里,夢回盛唐去 本社編輯部
  •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本社編輯部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談帶着魅力的女性談帶着魅力的女性 楊興安
  • 《逃出大英博物館》的家國情懷《逃出大英博物館》的家國情懷 彭泓基
  • 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 車品覺
  • 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 張建雄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