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亞洲高所得國家的人可能無法想像,在非洲大陸12億人口中,有超過6億人完全無緣享受現代的電氣化生活,9億人主要還是靠薪柴與木炭做飯和取暖。絕大多數農村沒有電網覆蓋,基本上是在黑暗中度過夜晚,能利用簡單的太陽能或風能設備得到短暫的照明供應,已經是少數條件最好的了。
水電無法開發 平白流失資源
電力供給的匱乏,不但壓制了非洲人的生存條件,也構成經濟發展的最嚴重瓶頸。許多豐富的天然資源,因為缺電而無法充分開發,或是可以開採,但只能以低價的礦石出口,無法在當地進行冶煉或加工。
然而,非洲潛在的潔淨電力資源非常豐沛。例如水流量世界第二的剛果河,蘊藏的發電規模佔全球可利用水電資源的1/8。
專家估算,單剛果河下游,從近金夏沙到出海口400公里的河段,就有280公尺落差,可開發水電規模可達到1.1億千瓦,相當於5個三峽水電站。而目前已開發的水電站容量只有286萬千瓦,等於每年平白流失12億桶石油。
至於撒哈拉沙漠及其周邊地區蘊藏的太陽能、風能與地熱發電,潛力更是驚人。
中非能源電力大會 有望建成骨幹電網
任何單一非洲國家,都沒辦法利用這些上天賦予的能源進行開發。若非洲是一個高度整合的經濟體,且有足夠融資能力與工程能力,就可以進行全盤規劃,把非洲中部的豐沛水力、太陽與風力電源,透過長途特超高壓電網,輸送到人口聚集的沿海地區,或是礦源豐沛的內陸地區。過去這僅僅是一個夢想,如今卻有實現的可能。
2019年,中非能源電力大會在中國舉行,許多非洲國家能源與電力負責官員,親見2000公里外的西部水電瞬間輸送至上海附近的東部電力負荷中心,為之震撼。接着中國政府倡議的「非洲能源互聯網可持續發展聯盟」正式啟動,目前已有20多個非洲國家、100多個跨國企業申請加入。
按照目前規劃,到2050年,非洲可建成「兩橫兩縱」的骨幹電網,形成覆蓋大多數國家的能源網絡。潔淨能源比重可提高到56%,平均發電成本下降50%,潔淨電力跨境交易達到每年360億美元,還可創造每年產值高達4800億美元的電解鋁、鋼鐵等冶煉加工產業。
原刊於《天下雜誌》,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