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助理院長(外務及知識交流)霍偉棟教授7月1日(星期六)於香港電台節目《香港家書》中提到,近年不同中、小學校正著力發展STEM教育。早期很多學校都發展機械人、編程和計算思維等方面的原素,提供機會讓學生動手解難,近年來也發展至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創新科技等等。活動多元化,有深有淺,讓STEM學習融入恆常課堂。
尊敬的鄭Sir:
不經不覺我已離開了校園都有幾十年了,記得中學時您是我的電腦科老師,我在您的課堂上學到了很多關於電腦科學和資訊技術的知識,為我打好了堅實的基礎,而這些基礎至今仍對我的生活和工作有影響。
您教授我們的科目不僅僅是關於如何使用電腦和軟件,更是教授我們如何思考和解決問題,即現今我們所謂的計算思維。
您讓我們明白了科技不是目的,而是為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並將這些技術應用到各種行業和領域中,並要思考。這種思維方式至今仍然深深地植根在我的腦海中,並影響了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本港科技發展前景明朗
記得當年學習電腦並沒有現在的普及,要到高中才有機會跟您學習,如今我有機會透過教育局的優質教育基金主題網絡計劃支援學校發展STEM教育,就見證了在這幾年間香港學生在STEM教育和資訊科技應用方面的學習神速,不單只有小學生從初小已經教導學生編程知識,香港學生更在今年的日內瓦國際發明獎項中勇奪佳績,令我對香港的科技發展充滿信心。
近年不同中、小學校正著力發展STEM教育。早期很多學校都發展機械人、編程和計算思維等方面的原素,提供機會讓學生動手解難,近年來也發展至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創新科技等等。活動多元化,有深有淺,讓STEM學習融入恆常課堂。
例如教育局早前推出初中人工智能課程單元,旨在培養學生從小學習人工智能創新科技的興趣及能力,並加入人工智能的倫理、風險及對社會的影響,引導學生善用人工智能解決問題。我這樣想,如果當年我是中學生時,人工智能已經普及,也許我的求學經歷會很不一樣,所以現今的學生也必須掌握這知識,因為人工智能在將來或許會取替一些現有工種,但也會同時創造一些新工作,所以我負責的港大電子學習發展實驗室在兩年前已開始開發這方面的教材,讓新一代的同學們更容易掌握這技術。
我當年有幸跟您學習資訊科技知識,如今很高興可以薪火相傳透過這計劃,為二十五所學校提供STEM校本支援服務,與教師們攜手發展這方面的課程和校本教材,我希望把學習科技的熱情傳揚。以開拓學生們視野,提升他們的解難能力,推動自主學習。
當年您告訴我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我們的學習的要點,不是在於學習科技,也不在於學習知識,而是學習學習的方法。所以我也積極推動自主學習,課堂從教師主導轉移向以學生為本的學與教,給予他們更多機會和更大空間自行探索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問題,運用STEM 知識解難,培育學生的新世代所提倡的四項能力,即思辨、解決問題、創造、協作及溝通等能力。
本港學校跨學科活動創新
以伊利沙伯中學為例,學校在初中設計了不同的跨學科活動。中一學生進行魚菜共生活動,探究動植物的生存條件。在活動中,結合電腦科及科學科的知識,學習編程,配合器材量度酸鹼度作為魚菜共生延伸活動。亦有自製風速計活動,綜合物理、化學、生物及電腦科知識,並配合工程設計流程,自製風速計。學校課程設計考慮到不同學科的知識點及照顧不同年級的學生能力,推動學校STEM活動縱向及橫向發展。
又以喇沙書院為例,我們為學校舉行不同學校參觀及交流會,讓中小學分享及交流創新科技軟硬件與學校STEM課程的教學應用及課程規劃。在過程中,教師們了解到不同學校的優秀STEM課程設計及教學經驗,有助學界逐步優化STEM課程及融入不同STEM元素於校本課程。另一方面,學校與校本支援團隊籌劃人工智能學生工作坊,活動內容深入淺出,讓學生能瞭解最新的人工智能發展及體驗人工智能於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以聖公會蒙恩小學為例,小一至小六每級都各有兩個不同跨學科的STEM主題。專題研習活動結合了數學、常識、電腦科,透過不同的科學探究實驗及教學策略,讓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反思活動中所學習到的公平測試及協作分工。學校已建構初步的STEM縱向及橫向發展藍圖。
以上幾個例子都見證了教與學傳承的重要,當年您用心教我,現在我將經驗分享予其他老師,老師們又教授其他學生,真正做到薪火相傳。
在您的課堂上,我們學習了許多有關電腦和資訊技術的基礎知識,包括編程語言、算法和數據結構分析等。這些知識為我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新興技術。除此之外,您亦非常關注科技發展的應用,您經常和我們分享科技發展趨勢及應用例案,這些案例來自各行各業,醫療保健、金融服務、環境保護、農業生產等等。這些案例幫助我們了解科技如何改變世界這種啟發不僅僅是關於科技本身,而是關於如何使用科技來創造及改變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感謝您的教育和啟發,您對我們的影響將永遠銘記在心。我也希望能成為一個好老師,將我學與教的知識廣傳,為香港成為一個國際創科中心出一分綿力。
學生
霍偉棟上
2023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