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銀牌運動員何詩蓓表示,比賽表現80%受心理狀態影響,20%由體能決定。同樣,心理素質對學生的發展遠大於學業成績,學校絕對需要重視學生的精神健康。
中學生壓力大,精神健康漸受重視
2021年暑假,我應邀與香港專業輔導協會交流中學生的輔導需要。交流期間,他們關心中學生的精神健康,希望可以為青少年提供更完善的專業輔導服務。香港的專業輔導人員如此關切中學生令我十分感動,彼此溝通了一會,我們很快便遇到瓶頸位,就是學生的空間問題,難以解決。
一直以來,香港中學的課程既深又廣,大部分學校都要面對課時不足的問題。老師為追趕課程,唯有課後補課再補課,加上學校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學生的生活比上班族更擠壓,老師在課後想找個時間輔導面對成長困惑的學生,絕不容易。
因近年學生輕生問題嚴重,學生精神健康問題成為大眾的關注,教育局迅速將中學駐校社工提升至每校兩位,加添輔導資源,期望締造一個更健康正向的校園文化。資源固然重要,但對推動學生精神健康,空間其實更重要。
沒有足夠空間,在學校眾多教育目標上再加一項精神健康,只會淪為工作項目,起不到大作用。坦白說,以往輔導人員約見學生,要找到學生合適的時段,也要花一番工夫!
疫情下課時減少,學習效能幸未下滑
這個空間問題,在疫情時期似乎有所舒緩。疫情下學校只能半天上課,下午突然多了空間,輔導人員可以利用這空間約見學生,老師也更容易利用這空間關心學生,聆聽他們的心事,那怕是網上視像或實體傾談,多了空間,學生更願意尋求支援,傾心吐意,輔導人員或老師更容易幫助學生。
但這只是疫情下的特殊情況,疫情過後回復全日課,恐怕課後又會補課不斷,課外活動彼此拉扯,要在擠壓的空間與學生談精神健康,十分困難。
其實,我們是否有必要將全日上學的時間擠滿常規課堂呢?疫情下學校被逼上半天課,課時減少,學習效能有沒有下滑呢?應屆文憑試學生在高中階段的面授課時大幅減少,他們的文憑試成績是重要的參考。參看考評局的統計,2021年考生的表現與往年表現相若,部份重要的表現指標,更比去年有所上升。
作為中學校長,我對本年度的放榜特別緊張,因為這次放榜是學校在疫情下進行網課/面授混合式教學的成績表,究竟教學是否有效?在課時大幅減少後,學校更大力推動自主學習,希望學生有效善用下午的時段學習,這些策略管用嗎?結果令我喜出望外,我校2021年文憑試成績竟然創3年新高,JUPAS派位率更創新高,證明學生在疫情下減少了課時,亦可以有效學習。這並非本校獨有的情況,我與幾位友好校長交流,大家也有相近的經驗。
如何減輕學生負擔,締造健康正向校園
既然在疫情下學校課堂時間減少,學生加強自主學習後,學習效果可以不遜於以往,因此我大膽提出,當疫情過後,學生可以回復全日上學的時候,學校可否仍然將正規課堂編排於上半天,下午讓學生有更多空間做功課、整理學習及備課呢?學生仍要全日上學,老師仍要全日上班。
對部分學習遇上困難的學生,老師可於下午的空間按學生的需要貼身指導;對成長遇上困惑的學生,老師或輔導人員可以靜心聆聽,輔導梳理,協助學生走出苦惱。有下午的空間,學生可以更享受課外活動,投入義工服務,學校亦可以更有效推展精神健康等活動。
要成就這樣的景象,學校之間必須有共同信念,自我限制正規課堂的時間,保留下午為學生彈性學習的空間,否則在彼此競爭比較的情況下,疫情過後大家又會增加上課時間,課後補課不斷,課外活動彼此拉扯,要在擠壓的空間與學生談精神健康,恐怕只是空談。
長課時的問題不是香港獨有,中國內地情況同樣嚴重。為此,國務院於2021年7月頒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實行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着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重視學生休息時間,期望學校有效利用課後時間,輔助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讓有餘力的學生拓展多元學習活動。
國務院推行新方針,希望內地學生在學校有更健康的學習經歷,香港教育界也要認真思考,以教育專業自我調整,不用官方立例規管,讓學生有更多的成長空間,締造健康正向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