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說三十:離卦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
離卦是由兩個三畫的離卦構成,上下卦都是離卦,所組成的別卦也稱做離卦。
離卦的「離」字,和現在我們多用作「離別」的意思,剛好相反。在《易》傳中,「離」字有過兩種意思。先看「離」字的甲骨文,它寫成一個長柄網,網中擒獲一隻鳥,字形是這樣的 。這個字形,和「網羅」的「羅」字的構形非常相似,「羅」字的甲骨文字形是這樣的 ,分別只是「羅」是撒開的網,「離」是手拿着的網,易《繫辭傳》便取了網羅這個意思,《繫辭》的作者認為,古人製作網罟,是從離卦得到靈感的,他說:「作結繩而為罔(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但是《說卦》、《序卦》、《彖傳》,都把「離」解作「麗」。「麗」是「美麗」的「麗」,這也是一個引申義。原來「麗」字也是一個象形字,就是像長頸鹿,字形是這樣的 (前一個字形強調如菌狀的角,後一個字形從側面繪畫了長頸鹿的全身。)長頸鹿是一種美麗的動物,因此便引申出「美麗」的意思。但「麗」字又假借為「儷」,「儷」是成雙成對的意思,當年柯德莉夏萍主演的電影《Two for the Road》,中文便譯為《儷人行》,因此「麗」又有「附麗」的意思。「附麗」又可寫成「附離」,如《莊子》便有「附離不以膠漆」句。
兩個意思中,《大象傳》取哪一個意思呢?「離」的基本象徵義是火,火很容易聯想到「光明」。離卦是由兩個「火」組成,《大象傳》辭說「明兩作,離」,一個「明」附着於另一個「明」,很明顯,「離」當是取「附麗」、「附着」、「儷」這個意思。「明兩作」的「作」字,解作「起」。鄭康成說:「作,起也。」(《周易正義》引)「兩作」便是起完又起,這個意思和《大象傳》下面一句「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中的「繼」字互相呼應。王弼注說:「繼,謂不絕也。明照相繼,不絕曠也。」(《周易正義》引)。「曠」字是「明」的意思。(《說文》:曠,明也。)就像兩隻腳走路一樣,前腳走完,後腳跟上,後腳走完,前腳又跟上,所以雖說「明兩作」,並不是只有兩次,而是前後不絕。照耀的光芒是相繼不絕的。
「兩明」分指日和月
現在說到這個「明」字了。究竟這「兩作」的「明」指的是什麼呢?「明」最容易的聯想便是太陽。《周易正義》是取這個意思的:「『明兩作,離』者,離為日,日為明。今有上下二『離』,故云『明兩作,離』也。」孔穎達引申這個意思,說:「若一明暫絕,其離未久,必取兩明前後相續,乃得作『離卦』之美,故云『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是繼續其明,乃得照於四方。若明不繼續,則不得久為照臨,所以特云『明兩作,離』,取不絕之義也。」
但「明」指太陽並不是唯一的解釋。漢朝時可能並不作這個解釋。李鼎祚《周易集注》引虞翻的話,便把「兩明」分指日和月。「虞翻曰:兩謂日與月也。……作,成也。日月在天,動成萬物,故稱作矣。」這個解釋,使人聯想到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武氏在位,創造了一個字作為自己的名字。這個字是「曌」,讀作「照」,意思也差不多,便是「日月在空」的意思。《繫辭傳》有以下一句:「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這也是一個「明兩作」的象。
這則《大象傳》辭啟示了「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大人看到「離」這個上下卦都是表示光明的象,得到的啟示便是要「繼明」,持續的光明。上文引了孔穎達的《疏》,便說到「若明不繼續,則不得久為照臨。」俞琰《周易集說》說:「繼明者,今日之明繼前日之明,而不絕其明,相繼不絕,故能徧照四方,不然則耳目所及,且不能照,又安能徧照於四方,萬里之遠哉。」所以這句《大象傳》辭中,「繼」是關鍵的一字,而「照於四方」便是能「繼明」的效果。
這則《大象傳》辭,可以和《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句相發明。雖然「明明德」句中連續兩個「明」字,和「明兩作」意思不同,但「明明德」──彰顯自己的明德──在於使自己成為一個光明的個體,便恰象一個離卦,而「新民」一綱(上引的是《大學》的三綱領),正是《大象傳》辭中「照於四方」之意。如果「繼明」不已,便能「新民」不已,正如《大學》中說「苟日新,又日新,作新民」,能「新民」不已,便臻「止於至善」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