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灼見名家 -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 -

隨時隨地多閱讀

隨時隨地多閱讀
封面圖片:學生隨時隨地多閱讀,是很多教師的夢想。(Pixabay)
 
一向以來,香港人的閱讀習慣並不理想,遠較德國、美國等歐美國家為低,在亞洲,相對日本、台灣和內地,香港人的閱讀時間和數量亦頗比下去。香港書店的生意也多慘淡,台灣的誠品書店在港開業,他們統計一年的收入,最大的收入不是來自售賣書籍,而是每年售出千杯的台式飲品和其他的文化產品,高踞銷量冠軍的是台灣著名女作家龍應台寫的《大江大海》,一年賣出超過5,000本,這個數字算是異數,不可多見!
 

早讀是「暴政」?

 
隨着電子產品的興起,流動裝置的普及,香港人大致一人一手機,人們也慣於玩各式各樣的網上遊戲,或捉捉精靈,或收看看不完的視頻,但真正花時間去看電子書的人不多,最多的應該是電子版的漫畫。雖然書籍電子化是一件好事,既方便又大多免費,但我想香港人的「閱讀」時間卻進一步下滑,也許只是「瀏覽」的時間大增。不過,有量無質的資訊未也能取代傳統的實體的閱讀。
 
閱讀是教育的核心業務;閱讀是學習的重要過程,大量、廣泛的閱讀才能增長學生的知識,啟發他們的思考。學校提倡閱讀、鼓勵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是必需和重要的,可是早陣子有一所中學,因為校方要求學生早一點回校進行早讀,被學生們視為「暴政」,記者訪問其中一位初中男生,他直言「感覺並不太良好」。現在做校長也不容易,有時好心做「壞事」,對我來說,啼笑皆非,但事件卻令人擔心。
 
我校的閱讀氣氛一直都很理想,這可以說是負責圖書館的老師多年來努力不懈推廣閱讀的成果。其實她的工作確實是「任重道遠」,不單靠她一人的努力,再加上各科老師的推廣,閱讀的風氣才能建立起來。可以說閱讀不只是閱讀科老師的事和語文科老師的事,而是所有人的事,當然包括學校的最高負責人—校長。
 

讓學生不愁沒有適合的圖書

 
一年前,圖書館向我提議增加早讀的次數和時間,雖然這個要求合理,但尋找時段卻不容易。不過,今年我嘗試減少早會各科的周會次數和「校長的話」等安排,騰空了上學期逢星期五的早上作為全校集體早讀時間,初小學生的集中力較短,閱讀時間為20分鐘,高小則是30分鐘。我更被邀請錄音,像 DJ 般啟動早讀的時段,剛試了一次,效果很理想,老師學生齊齊放下手上的工作,靜靜地看自己挑選和感興趣的書,閱讀之樂,在於無壓力,純為自己的興趣。
 
今年,我們全面整頓各班的圖書,去蕪存菁,把殘舊的、不合時宜的、不合程度的淘汰,並給班主任自由和金錢購買新的圖書,為教室圖書館注入新元素!而同級的班,每隔一個學段便會請工友轉移圖書,這是一種「漂圖書」的方法,一年漂四次,所以每班每季都有不同的圖書閱讀;方法既簡單又省錢少空間,值得推廣。現在學校有24個藏書不錯的「教室圖書館」,又有中央圖書館,所以學生不愁沒有適合他們的圖書閱看。
 
做了校長十多年來,一直都沒有兼課,今年嘗試任教小一四班的閱讀課,走到最前線,一起推廣閱讀。對我來說,這是個很寶貴的經驗,能為學生講故事,帶他們到圖書館借書,又能認識學生,更了解他們的需要和老師的關注,一舉多得。因為機會上堂授課,可以拉近我和學生的距離,也拉近我和老師的距離,我也樂在其中。希望新學年,我們的「閱讀工程」能錦上添花,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