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陳維民在灼見名家第四屆財經峰會暨ESG大獎頒獎典禮上表示,綠色金融在作為工具的同時,最重要的是採納和應用綠色金融的實體經濟。香港綠色金融還處於起步階段,卻有雄厚的根基與獨特的優勢,各界應合作共進,借綠色金融的東風,令金融成為香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動力。本社特刊全文,以饗讀者。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大家早晨 !
感謝灼見名家的邀請,出席第四屆財經峰會暨ESG大獎頒獎典禮。借這個機會與大家分享香港綠色金融的新機遇。
綠色金融行業 取得顯著突破
當大家講綠色金融,焦點往往集中在金融工具,但工具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採納和應用綠色金融的實體經濟,將資金投放在具體實在的項目和日常運作,這個才是綠色金融的目的。所以,灼見名家評選和頒授ESG大獎,正好體現了綠色金融的真正意義。
我要衷心祝賀今天獲得ESG翹楚大獎和ESG企業典範大獎的多家企業。我注意到,獲獎企業當中不乏在香港綠色金融方面的先行者,他們根據企業本身的特色,結合香港金融業界提供的綠色服務和產品,創造出一個又一個成功的綠色金融案例,為企業的營運和投資獲取資金,為對抗氣候變化作出貢獻,為企業品牌創造價值,也為更多企業關注和接納綠色金融發揮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
香港在綠色金融領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有52%來自亞洲。要達到《巴黎協定》的要求,預計未來30年亞洲地區需要66萬億美元的氣候投資。在內地方面,中央制定了「30·60」雙碳目標,要達到碳中和,保守估計未來30年就需要超過100萬億元人民幣的綠色投資。
香港是亞洲區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一向是區內資金融通的樞紐。亞洲地區對氣候融資的龐大需求,對於香港的金融業特別是債券市場和銀行業而言,無疑是難得的機遇。
香港綠色金融 四大發展指標
事實上,香港綠色金融近年來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進展。最近幾年,金管局夥拍國際獨立機構,較為有系統地收集和分析香港綠色金融市場的發展狀況 。我嘗試從發行量、債券和貸款比例、發債主體、產品種類4個方面做一個簡單介紹。
首先是發行量。最新的數據顯示,2021年香港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務工具包括債券和銀行貸款,發行量達到570億美元,比2020年增加4倍。其中綠色債券佔整體債券發行量的比重達15%,比起2020年的4%,增幅是非常可觀,可見綠債已經成為債券市場快速冒起的生力軍。
第二是綠色債務工具的分類,也出現較明顯的變化 。2020年綠色債券和銀行綠色貸款的比例是九比一,2021年綠色貸款急起直追,同一個比例已經變成55%比45%,綠色貸款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
第三是發債主體的變化。2021年金融機構佔35%,房地產類企業佔37%,其他類型企業佔18%,而政府和多邊開發銀行佔10%。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機構佔比在2020年只是19%,一年間增加了16個百分點,反映出金融機構通過市場籌集綠色資金,然後提供予具體綠色項目和企業的中介作用正不斷加強。
第四是綠色金融產品日漸豐富。除了最常見的綠色、可持續、轉型類的債券和貸款外,金融機構不斷推出創新的綠色產品,包括社會責任債券、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掛鈎的利率掉期、藍色債券、疫情防控債券、相關的綠色衍生工具等等。此外,在零售層面,銀行還推出綠色存款、綠色按揭等產品。
政府與監管機構發揮了什麼作用?
香港綠色金融的快速發展,市場需求和成熟的金融體系固然是主要的因素,政府和監管機構的大力推動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我舉幾個例子。
首先是政府綠債計劃。特區政府在2019年設立政府綠債計劃,並由金管局負責落實。這項上限為2000億港元的計劃,至今已經成功發行總值接近100億美元等值的綠債,並錄得多項紀錄,包括全球最大發行額的政府類別美元綠債,亞洲最長年期的政府類別美元綠債,亞洲地區最長年期的政府類歐元綠債,港府發行的第一筆人民幣債券,全球最大的綠色零售債券。
政府發行綠債有多重意義:一是為政府的綠色工程項目提供資金。二是逐步建立起多幣種、多年期的債券收益率曲線,為香港和亞洲區的發行人提供參考基準。三是通過綠色債券計劃,向國際投資者推廣香港政府落實碳中和目標的決心和能力。事實上,香港政府的綠債計劃已經在機構投資者當中建立了相當不錯的口碑,我們的綠債框架有很高的認受性。
四是通過政府綠債的成功經驗,讓我們可以用第一身分,向潛在的發行人推廣香港綠債平台,吸引更多機構在香港進行綠色融資。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去年10月深圳市人民政府成功在香港發行50億元離岸人民幣債券,當中39億元是綠債。在發債過程中,金管局團隊分享我們的經驗,並力所能及地提供協助。今後我們還會繼續加強這方面的推廣工作。
香港綠色金融服務正逐漸完善
宣傳推廣如果有實質的資助做配合,效果會更為明顯。發行綠債涉及各種發行費用,綠色融資不論是債券還是貸款,都需要外部獨立評審機構對項目進行評估。為吸引更多發行人在港進行綠色融資,特區政府在去年5月推出為期3年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資助債券發行人和借款人的發債和外部評審服務支出。審批工作由金管局負責。
這項計劃廣受歡迎,不足一年已批出近100宗申請,所涉及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和貸款,總額達300億美元。為鼓勵規模較小的企業進行綠色融資,財政司司長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宣布,將外部評審費用資助的最低貸款額門檻由2億元降至1億元。近日我們開始陸續收到受惠於新政策的企業提交的申請。
計劃的另一個目的,就是通過一個認可安排,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和外部評審機構落戶香港,提供綠色融資的專業服務。目前,國際上主要的外部評審機構大部分已經在香港設立據點或者擴充業務,並由以往着重於銷售服務的營運模式,逐步加重專業評審的技術含量。這對於提升香港綠色金融的知識深度,有很大的裨益。
除了推動市場發展,金管局也通過我們的監管工作,推行綠色及可持續銀行業發展,要求銀行妥善處理氣候風險,在銀行的策略、管治、風險管理、披露4方面引入綠色金融概念,令銀行在業務和運作模式方面更加重視應對氣候風險,更多地在業務和產品方面引入綠色金融的元素。
推動綠色金融的挑戰
剛才我重點講了機遇,但推動綠色金融也面對一些挑戰,我歸納為標準、數據、人才。而這些挑戰,不能單靠金融機構單打獨鬥,而是需要集中各界持份者去合力解決。
因此,金管局和證監會牽頭,聯同特區政府相關政策局和其他金融監管機構,在 2020 年成立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協調香港金融業針對氣候和環境風險的應對措施,我剛剛提到的三個挑戰就是小組的重點工作。
針對缺乏統一綠色標準的痛點,小組同意採納揉合了中國和歐盟標準的共通綠色分類目錄(Common Ground Taxonomy)為基礎,研究建立可以供香港市場採用的綠色分類框架,為香港金融業界提供一套綠色基準。
小組又成立跨界別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中心,聚集監管機構、政府部門、業界持份者和學術機構的力量,重點針對綠色人才庫和數據收集分析,研究切實可行的方案,並付諸實行。在特區政府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中心近期將推出資源信息庫,協助金融業界和學術界更方便地查找氣候相關的數據,並提供一站式的培訓和實習信息,支持氣候風險管理和綠色金融相關的分析和研究。
同時,小組正籌備推出今年《財政預算案》宣布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提供資助,支持綠色金融從業人員和大學生參與培訓和獲取專業資格。我們預期在今年內推出這項計劃。
各位,綠色金融處於起步階段,香港有雄厚的根基,有獨特的優勢,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共同的信心,借綠色金融的東風,令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更加多元化,令金融成為香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動力。
最後,我祝峰會順利舉行,並借峰會主題,祝各位智慧創富!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