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健康 陳真光:疫災去復來 杏林保初心

陳真光:疫災去復來 杏林保初心

我和家父商量轉念社會學,從而可以幫到更多人,他說:「何不考慮當醫生?」筆者從此邁上杏林之路,回顧自己40多年的醫者生涯,不但對家父的殷切提點深懷感激,亦從不後悔大學中途轉科,以便在醫療崗位上竭盡綿力。

編輯精選 作者: 編輯精選
2020-02-28
灼見醫療

撰文:陳真光(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標籤: SARS新型冠狀病毒沙士醫護陳真光
香港人若能做好防疫抗疫工作,疫情自會逐步減輕,但巿民要知道,戰勝這場硬仗有賴全民皆兵。(亞新社)
香港人若能做好防疫抗疫工作,疫情自會逐步減輕,但巿民要知道,戰勝這場硬仗有賴全民皆兵。(亞新社)
0
SHARES
426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下文簡稱「沙士」)肆虐,對香港造成沉重打擊,短短幾個月,全港1700多名市民染上沙士肺炎,奪去299人的寶貴生命。當年一役,更有360位公立醫院醫護人員受感染,計180多名護士、130多名職工和20多名醫生,當中6名醫護人員不治,令整個醫學界深感惋惜;列位無私奉獻,壯烈犧牲之舉,足堪載入香港醫學史冊,令人景仰。

個人心路歷程

筆者小時候沒有醫生可做榜樣,在成長過程中也從沒考慮過要當醫生。中五會考成績不錯,尤其是數學,於是決定在預科和大學主修數學。但美國大學規定本科生必須接受通才教育,所以我除了念理科外,還涉獵文科,包括文史哲、經濟、社會學等。對我這個「書蟲」來說,這種教育無疑是人生的轉捩點,讓我上下求索,縱橫古今,眼界大開!

到了大學二年級,雖然我的理科成績不俗,但有感於主科數學太抽象,缺乏人氣,於是和我家父商量轉念社會學,從而可以幫到更多人,家父說:「何不考慮當醫生?」筆者從此邁上杏林之路,回顧自己40多年的醫者生涯,不但對家父的殷切提點深懷感激,亦從不後悔大學中途轉科,以便在醫療崗位上竭盡綿力。

多年來,常有很多朋友對我說,行醫如何艱辛;事不離實,醫生專業培訓過程漫長,加上工作繁重,要面對的挑戰和壓力更是紛至沓來,可幸的是,畢竟勞而有功,況且一旦決意行醫,就要勇於承擔,敬業樂業。

自問辛勞以外,從沒想到行醫竟然會有死亡的風險,直至面對沙士迅速蔓延,我才初次感受到原來身為醫護人員,個人所面對的風險可以如何嚴峻。不過,在那風雨如晦的沙士疫戰中,我和絕大部分前線醫護人員,都一樣知難不退,反而愈戰愈勇。

那麼這種義無反顧的專業態度,究竟從何而來?其實醫科培訓包括醫學倫理,醫學院學生無不熟讀希波克拉提斯宣言(the Hippocratic Oath),這種濟世為懷的思想早已根深柢固。在香港讀醫,入學第一天便要把這段宣言嚴肅地念一遍;在芝加哥大學醫學院,全體醫科畢業生在畢業禮上,也要站在莊嚴肅穆的大教堂內,齊聲朗讀這一段,字字洋溢一片勇於承擔、風骨錚錚的氣度,以下一句更足以描寫醫護人員在疫情中的承諾:

I will remember that I remain a member of society, with special obligations to all my fellow human beings, those sound of mind and body as well as the infirm.

換言之,身為社會一分子,醫護人員不單對病人須承擔責任,對整體社會亦須履行使命。所以當疫症在社區蔓延,我們不但要面對和照顧病人,還須體現出醫者的勇氣和決心,帶領市民大眾齊心應戰。醫護人員肩負特殊使命,既是抗疫的先鋒,也是市民的後盾,實在責無旁貸。

筆者特別記得沙士初期,當全港市民面對不明肺炎而惶恐終日,有朋友來信問候我,我以短訊回覆,這場疫仗正是醫護人員為市民服務的良機,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朝。危難當前,所有醫護人員都應對謹記:能夠憑藉自身專業技能和專業精神回饋社會,捨我其誰!

人同此心之理

當然,醫護人員也是人,人也總有脆弱的一面。當沙士在當年3月爆發時,我們對此病症根本一無所知,只知不明來歷的疫症已在廣東省內散播了一段日子。3月12日威爾斯親王醫院有23名員工集體感染,3日後受感染者已多達47人,及至找到京華酒店的源頭時,感染人數已過百。這個不明病症的傳播力如此驚人,我們怎不害怕?

當時,作為公立醫院前線醫護一分子,筆者帶着戰戰兢兢的心情,恰似電影《異形》(Alien)裏面的角色備受出沒無常的怪物威脅,唯有步步為營,沉着應戰。

同事之間自然反應不一,有些像我一樣義無反顧,一往無前。我自願當成人深切治療部(ICU)的不潔淨團隊(dirty team)成員,後來有見瑪嘉烈醫院的ICU同事一一倒下來,我也自動提出到場工作兩星期。像我這樣「敢死」的同事可幸也不少。

我在帶領瑪麗醫院沙士ICU團隊期間,與我並肩作戰的同事來自不同的背景,有麻醉科、外科、內科和耳鼻喉科的醫生,也有非常有愛心的護士,自願從葛量洪醫院轉到沙士前線來工作,一下子我們人強馬壯,信心大增。但在無形的恐懼中,我亦看到人性的軟弱:有同事拋下工作放大假去了,也有同事推卸責任,選擇逃避。

值得安慰的是香港沒有上演像台灣醫生逃亡的鬧劇,前線醫護以有心人居多,人人堅守崗位、迎難而上,彼此扶持,互相保護,這是當年香港人的福氣,也是香港人的驕傲。

筆者特別記得沙士初期,當全港市民面對不明肺炎而惶恐終日,有朋友來信問候我,我以短訊回覆,這場疫仗正是醫護人員為市民服務的良機。(亞新社)

反過來說,當全城都因疫症而生活在恐慌之中,醫護人員作為社會的中堅分子,我們若能表現定力和承擔,就可讓廣大市民有所依靠。我們若擅離職守,社會難免更加動盪。

緊守崗位的反義是撒手不管。在醫學倫理上有一個「不離不棄」的原則(non-abandonment),亦即作為醫護人員,我們絕不應離棄我們的病人。

當然,病人有權選擇醫生,他們「離棄」醫生,這是他們的選擇。但是無論如何,醫生決不如此。

比方說,一個末期癌症的病人,在床上奄奄一息之際,醫生本已和病人家屬達成共識,讓病人在不施行心肺復甦的情況下離世。若是一個很忙的前線醫生,可能會把床簾拉起來便趕去照顧其他病人,把這個垂死病人拋諸腦後,又或者會不離不棄,不時看望這個病人,是否需要進一步的藥物扶助。

另一例子是遇到「非我族類」(不是跟自己一條心)的病人,醫護人員難道就可以憑空假設「其心必異」(包括種族甚至政見不同)而疏於照顧?

既然醫生和病人之間有默許的盟約,醫生就不可隨意毀約,就算面對任何外來的因素或者壓力,醫護人員亦須堅守崗位,全力謀求病人的福祉。

醫護人員肩負特殊使命,既是抗疫的先鋒,也是市民的後盾,實在責無旁貸。照片為謝婉雯醫生。(亞新社)

眾擎易舉之道

相比沙士,這次新冠狀病毒的傳播能力看來更高。單看鑽石公主號的疫情,短短3個星期就已由1人變成600多人感染!幸好死亡個案除了內地湖北省較多之外,並沒有沙士接近的殺傷力。香港人若能做好防疫抗疫工作,疫情自會逐步減輕,但巿民要知道,戰勝這場硬仗有賴全民皆兵。

特區政府當然要履行帶領及統籌全城防控工作,但每一個市民都應積極參與,包括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在人群中要戴口罩、注意家居和廁所衞生等等。若有不適,必須佩戴口罩以保護別人,同時要積極自我隔離,避免引發群組感染,及早求醫診斷,以達到滴水不漏的效果。

對在疫戰的前線醫護人員,筆者寄以無限敬意,謹此給予下列溫馨提示:

1.個人保護裝備供應是否足夠是管理層的責任,既然管理層期望前線人員會堅守崗位,就有責任提供足夠的個人保護裝備(PPE)。雙方信守彼此承諾便可締造雙贏局面。

2.但什麼才算足夠的PPE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卻見仁見智。

在沙士期間,同一問題亦曾引起激烈爭論,亦有員工為了這個問題鼓噪不安。

N95口罩一度供應短缺,開始有上司要求前線人員要把用過的N95口罩放在紙袋中,掛在病房門口後才離開,再回病房時重用。我深信已被病菌污染的N95口罩不應再用,於是沒有照做,出入病房都用外科口罩,離開時扔掉,進入便佩戴一個新的外科口罩。袁國勇教授當時認同我的做法。我這樣子照顧沙士病人,也沒有中招!

所以筆者認為,PPE不一定是愈高規格愈好,反而用起來會不會造成額外風險更為重要。

3. PPE愈易用愈好,而且更須反覆練習穿戴和脫下,所謂熟能生巧。

4.單憑PPE並不能完全保護個人,整體的工作環境和配套也很重要。潔淨和不潔淨的地區須分清界線;穿PPE和脫PPE的範圍也要分清;任何可將飛沫傳播變成氣溶膠傳播的因素都要徹底避免等等。我最近一篇文章已有詳細解釋【註】。

5.團隊精神

軍隊必須要有紀律和團隊精神,皆因紀律從嚴可統一工序而減少錯漏,團隊精神可讓團員互補不足,彼此提醒,互相扶持。防疫的醫療團隊也不例外,所有成員都務必做足既定的工作程序,也必須持有團隊精神互相配合,這樣不但可以為自己鞏固保護網,而且可以令高危工作做起來既嚴謹又輕鬆,事半功倍!

結語

17年前,憑着醫護人員的堅持和勇氣,在沙士壓境下勝戰勝荊棘滿途的「疫」境,全港市民不單感謝我們,而且為我們引以為傲。

面對嶄新的COVID-19苦戰,我們身為頂天立地的醫護人員,要當市民大眾的堅強後盾。大家互相扶持、互相照顧、上下同心,在前線工作尤其要小心翼翼、步步為營,千萬不要有勇無謀,更不要臨陣退縮。日後回顧,可以像我等一樣問心無愧,向你們的下一代說:我們排除萬難,贏了一場硬仗!

我亦呼籲社會對忠於承諾的醫護人員保持信心。市民有信心,社會上下就能萬眾一心,熱心為香港出一分力和勇於承擔的醫護人員也就士氣大振。醫護人員既是廣大市民的定心丸,而市民大眾的擁戴也是前線人員的精神食糧,這兩種正能量之間的互動,定能刷新香港醫護界的輝煌戰績!

原刊於2020年2月25日《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陳真光:福中知福 居危思安陳真光:福中知福 居危思安
  • 指表達不當用詞有錯 龍振邦袁國勇撤文道歉指表達不當用詞有錯 龍振邦袁國勇撤文道歉
  • 自保自救自保自救
  • 醫護作出威脅性罷工是嚴重失德醫護作出威脅性罷工是嚴重失德
  • 陳真光:武漢疫情蔓延 全球嚴陣以待陳真光:武漢疫情蔓延 全球嚴陣以待

0

編輯精選

View all posts
標籤: SARS新型冠狀病毒沙士醫護陳真光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左起:香港總商會行政總裁梁兆基、醫管局前行政總裁梁栢賢、衞生防護中心前總監曾浩輝。
灼見醫療

曾浩輝、梁栢賢:已接種疫苗人士或豁免檢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5
著名日裔美國學者福山撰文分析特朗普如何加劇美國的政治衰落。(灼見名家製圖)
國際觀

福山:美國政治已病入膏肓了嗎?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5
前行政長官梁振英與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因行政長官選舉看法不同引發隔空論戰。(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政治

梁振英:無論協商或選舉,都要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5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不認為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會違反「循序漸進」的原則。(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曾鈺成:協商產生特首不符合《基本法》「循序漸進」規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2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020-2021學年)
灼見活動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020-2021學年)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0-12-18

影片

  • 施永青:後特朗普時代美國不太平 拜登繼續制約中國會發動熱戰?《灼見政治》
  • 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
  • 雷鼎鳴:蓋棺論定特朗普破壞美國政治根基 內外施政一敗塗地《灼見政治》
  • 馮檢基:葉劉淑儀BNO建議弄巧反拙 中央宜保留港人回流太平門《灼見政治》
  • 蔣匡文博士:金融現泡沫吉中藏凶 對抗病毒靠傳統錦囊《辛丑牛年運程》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關錫堯:水塘安全無人問!千斤重擔有誰知?關錫堯:水塘安全無人問!千斤重擔有誰知? 編輯精選
  • 置業的迷思置業的迷思 常霖法師
  • 林行止:輸打贏要古有之 舉國大亂今才見林行止:輸打贏要古有之 舉國大亂今才見 本社編輯部
  • 牛年說太歲牛牛年說太歲牛 文相濡
  • 大歷史看美國與中國大歷史看美國與中國 廖書蘭
  • 蔣匡文博士:金融現泡沫吉中藏凶 對抗病毒靠傳統錦囊《辛丑牛年運程》蔣匡文博士:金融現泡沫吉中藏凶 對抗病毒靠傳統錦囊《辛丑牛年運程》 本社編輯部
  • 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 本社編輯部
  • 反制英BNO措施宜深思後果反制英BNO措施宜深思後果 王永平
  • 東華學院校董會委任陳慧慈教授為第三任校長東華學院校董會委任陳慧慈教授為第三任校長 編輯精選
  • 曾鈺成:協商產生特首不符合《基本法》「循序漸進」規定曾鈺成:協商產生特首不符合《基本法》「循序漸進」規定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顧小培
  • 劉寧榮
  • 陳文鴻
  • 鄭明仁
  • 廖書蘭
  • 張建雄
  • 盧兆興
  • 雷鼎鳴
  • 丁望
  • 黃智華
  • 蔣匡文
  • 文相濡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