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在香港電台節目《香港家書》表示,認為醫護人員要「上醫醫人」,做好本份才有能力為社會成就更大的理想。社會愈是彎曲悖謬,醫護人員愈加需要堅持和發揮最高的專業精神。以下為他的信全文:
Bryan :
收到你的電郵問候,內心百感交集。回想你5月份返香港的時候,這個都市仍是我們熟悉、我們一起奮鬥和成長的地方。想不到一別之後,香港就好像翻天覆地一樣,短短幾個月已變成了一個很陌生的地方。我心裏真的有很多感受,不知從何說起。
核心價值蕩然無存
自從出現「反修例」風波後,差不多每個周末都有遊行集會。在香港這個自由社會,這些活動其實一點也不奇怪。但遊行集會後往往演變成街頭暴力、警民衝突、公共設施以及一些商舖受到嚴重破壞,即使學校、醫院這些向來和平的地方,也出現集會、罷課、宣示政治立場的情況,市民大眾的生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最可悲的是因着社會事件的發展,人與人之間出現猜疑、不信、分歧、甚至嚴重的衝突。多年朋友可以吵得面紅耳熱,父子可以因此反目成仇,甚至素不相識的人在街上也可以因為一句說話、一個動作而被打至頭破血流,暴力和混亂的情況超乎想像。更令人遺憾的,是有人在這些事件中變成永久傷殘,甚至失去了寶貴的生命。究竟他們之間有什麼深仇大恨,非要把對方剷除而後快?
這段日子,和許多香港人一樣,我真的感到很累。社會變得兩極化,似乎每個人都需要就事件表態:非黑即白,非黃即藍。香港多年來建立和堅守的核心價值,包括「言論自由」、「和而不同」、「多元」、「同舟共濟」等,一下子蕩然無存。這段日子,大家說話時都變得小心翼翼,唯恐一觸即發。
身為醫生,看見許多人在事件中受到嚴重傷害,我覺得很痛心。因為我比誰都明白這些傷害可以留下怎樣的後遺症,對傷者和他們的家人帶來何等的痛苦。即使身體得以痊癒,但精神上受到的創傷也可以是極為深遠,甚至難以復原。
有責任教導學生秉持最高專業精神與道德操守
作為老師,面對的是醫學生,他們是我們未來的接班人。在這個愈是艱難的時刻,我愈覺得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去教導他們秉持最高的專業精神及道德操守,因為他們的價值觀將深深地影響日後每一個關乎病人生死的決定。
在今次社會事件中,醫護界有不少人發聲。醫生和護士也是人,當然會有不同的政見和立場;但當穿上制服後,我們便應放下自我,全心全意以病人利益為先。無論受傷的人是哪個職業或持什麼政見,他們的生命都是平等及寶貴的。醫護工作人命攸關,不容有失,所謂「差之毫釐、謬之千里」,所以我們要一絲不苟,教學素質也不可妥協。
我希望我的學生明白,當病人把生命交到我們的手上,就必須時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盡心盡意去救傷扶危、減輕他們的痛苦。我要求同學時刻保持專業操守,絕對不要在行醫時帶有個人偏見,要懂得尊重病人的權利、職業和信仰,並保護他們的私隱。這是最基本的專業精神和道德操守,亦是我們第一天進入醫學院穿上白袍時所作出的承諾。
這段日子,我常常聽到「上醫醫國」的口號,但我更認為應該是「上醫醫人」,做好本份才有能力為社會成就更大的理想。社會愈是彎曲悖謬,醫護人員愈加需要堅持和發揮最高的專業精神。
中大醫學院在衝突事件中完好無缺
Bryan,我們是大學同學,青蔥歲月都在中大度過。11月在大學校園發生的事件,相信你最明白我內心有多難受。我很感謝在這段艱難時刻,每位醫學院的教職員都緊守崗位,確保臨床服務、教學及研究繼續運作。有同事排除萬難留守實驗室,確保進行了長時間的醫學研究不會中斷而令多年的努力和成果白白浪費。醫學院的老師又花了很多時間與同學溝通,聆聽他們的想法,幫助他們面對和解決困難,陪伴他們度過艱難的時刻。全賴教職員同心協力,可幸中大醫學院在事件中能夠完好無缺。
我衷心希望這個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會變得更好 。當年投身教育,因為我相信下一代是我們的希望。我曾經說過:「學問是讓我們明白事理……社會要學習了解和珍惜我們的下一代。但珍惜並不等如縱容,我不認同以不公義的手段去爭取公義,也不接受以侮辱或欺凌的手法對待持不同意見的人。」我時刻以此番話提醒我的醫學生,並告誡他們要為着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樣社會才有公義,才有希望。
相信當你收到這封信的時候該是2020年伊始。以前我總覺得「人人快樂,天下太平」的新年願望很「行貨」。但經過這段日子之後,我才發現原來這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
Bryan,祝願我們所愛的香港,在新一年一切太平、安好。期待再見你的日子。
家亮
2020年1月4日
全文載於《香港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