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1年考入清華大學,除了中間留學英國並任教的10年,陳吉寧在清華園裏待了24年。從環境系副主任,到清華大學校長,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實。2015年1月,他離開清華園,成為環保部黨組書記、部長。再到今天出任北京市副市長、代理市長。熟悉他的人說,這些轉身毫不奇突,因為陳吉寧「從來就不是傳統的學院派」。
清華風範 時代擔當
2017年5月27日,北京市第14屆人大常委會第39次會議決定,接受蔡奇辭去北京市市長職務的請求,任命陳吉寧為北京市副市長、代理市長。
蔡奇就市委意見作說明時說,陳吉寧同志政治立場堅定,視野開闊,改革創新意識強,敢於擔當,敢於碰硬,抓工作力度大。擔任環保部部長以來,針對我國現階段面臨的複雜環境問題,正確把握和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關係,深化環保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為重點,大力推進環保督查問責,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陳吉寧同志工作勤勉,作風深入,性格直爽,為人正派,要求自己比較嚴格。我們相信,陳吉寧同志通過法定程序擔任北京市政府主要領導職務後,一定能夠深入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在市委領導下,團結帶領市政府一班人,緊緊依靠全市廣大干部群眾,不斷推動北京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績。
經會議表決全票通過後,陳吉寧進行了莊嚴的憲法宣誓。
陳吉寧講話說,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各方面工作都具有代表性、指向性。能夠來到首都同大家一起工作,我感到十分榮幸,同時也感到肩上擔子很重。
陳吉寧表示,中央對首都工作高度重視並給予殷切期望,歷屆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創造了輝煌成就,打下了堅實基礎。自己惟有學習學習再學習,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接好接力棒。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在以蔡奇同志為班長的市委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支持下,牢記使命,做到忠誠、乾淨、擔當,勤奮工作,一步一個腳印,把各項工作做好,推動首都實現更高水平、更可持續的發展,不辜負黨中央和全市人民的信任與重托。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堅持不懈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履職能力;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堅持依法履行職責,主動接受各方監督;嚴以修身、嚴以律己,做清正廉潔的表率。
自1981年考入清華大學,除了中間留學英國並任教的10年,陳吉寧在清華園裏待了24年。從環境系副主任,到清華大學校長,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實。2015年1月,他離開清華園,成為環保部黨組書記、部長。再到今天出任北京市副市長、代理市長。熟悉他的人說,這些轉身毫不奇突,因為陳吉寧「從來就不是傳統的學院派」。
為什麼是陳吉寧?
「不是傳統的學院派」,不僅表現在他對與環境有關的社會事件的深切關注,也表現在他與業內和政府部門都保持着良好的溝通。而在一些利益關係複雜的改革中,他表現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勇氣和推動力。
不久前,時任環境保護部掌門人陳吉寧主持召開媒體見面會。
在開場白中,陳吉寧簡單卻沉重地表達了他此時的感受,「作為環保部長,看到這樣的污染天氣,我感到很內疚和自責」。
陳吉寧提到:「我們最大的問題是,冬季改善的幅度非常小,甚至沒有多少改善。跟2013年比有改善,但是2016年與2015年比沒有改善。我們面臨的問題是,一些措施在冬季之前是管用的,到了冬季之後、進入供暖期,我們的措施還很不夠。」
有網友評價:這才是真正敢說實話的良心官員。
記者問:「現在老百姓有迫切的期待到底我們什麼時候能呼吸上新鮮的空氣,能不能請你預測一下?」
他坦言:「這是一個非常難以預測的問題。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涉及背後非常複雜的經濟活動和社會接受程度,也取決於我們在技術上能不能有更快的突破。美國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花了很長時間來找原因,我們現在原因找得比他們要快一些,治理的措施力度也比較大,但是我們有我們的困難。今天讓我講大概多長時間一定能解決,不符合科學規律,認識上沒有到這種程度。」
其實任何立竿見影的承諾諸如「提頭來見」多少顯得有勇無謀,畢竟問題的解決最終要依靠理性而不是情緒。
當年在得知陳吉寧履新環保部時,同為環保專家的鄒驥給陳吉寧發了一條短信,大意是說:「你當部長,應當比當院士給國家做的貢獻大。」
清華經管顧問委員會委員
細心的人會發現,不管是記者招待會還是媒體見面會,陳吉寧的背後永遠有滿屏的數據。用數據、事實說話,剖析問題、闡釋對策,盡顯學者風範。
事實上,他也正是環保領域的權威專家,長期致力於環境系統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
1981年,陳吉寧考入清華大學,碩士畢業後赴英留學,在英國帝國理工醫學院土木系環境系統分析專業攻讀博士學位。1998年回清華任教,1999年任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2012年任清華大學校長。
2015年1月,他離開清華園,成為環保部黨組書記、部長,治理中國環境的重任落在了他的肩上。
陳吉寧任清華校長期間,留給學生的印象之一就是樸實、有親和力。
2012年4月,有這樣一張照片曾走紅網絡。陳吉寧騎着自行車,與同樣騎着自行車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煤清潔燃燒國家工程中心常務副主任岳光溪聊天,被學生拍了下來。
還有2013年10月31日,在清華大學主樓後廳,學校本科生特等獎學金候選人的答辯會已開始一個半小時,陳吉寧悄悄從側門走了進來。他並未打斷答辯過程,而是走到最後一排站着,和其他同學一同站着聽完了答辯。
在陳吉寧的同事眼中,「敢於挑戰、敢於擔當、敢於創新」,是他獲得尊敬的原因之一。
陳吉寧敢於擔當的一面,在歸國伊始就有所顯露。1998年回國後,陳先是成為副教授,一年後,旋即被任命為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
「他擔任系主任,當時頗有爭議。」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占生回憶,大家都覺得陳吉寧太年輕了,但很快,陳吉寧就以自己的行動給出了答案。
這個有着10年海外經歷的「海歸」主任,一系列措施引起了環境系內外師生的矚目。「他引進了很多以前不敢想的人,吸引人才的手段也比較有魄力,把清華環境系帶上了一個新台階。」王占生說。
或許正因此,2002年至2009年期間的清華大學原書記、現任中組部常務副部長陳希,當年一直對陳吉寧贊賞有加,多次稱贊陳吉寧是個有能力的年輕人。
2006年,42歲的陳吉寧就被提拔為清華大學副校長。六年後,他成為清華大學的第18任校長。
有全局觀、交流能力強,人緣好,同時還有很強的業務能力和新觀點——這也同樣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錢易對陳吉寧的看法。
更難得的是,錢易此前曾向媒體回憶,作為不是院士的校長,當年清華大學曾有一些老師找到錢易,希望作為同一領域的工程院院士錢易能推薦陳吉寧申報院士。錢易為此跟陳吉寧交流了意見,當時陳吉寧和她說了一句話:「我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做校長),就不能再多考慮其他。」
2016年6月20日,世界頂尖權威期刊《自然》評選出了10位「中國科學之星」,並配以肖象插畫和介紹:頂級環保官員解決空氣污染問題,污染鬥士—陳吉寧。
原刊於清華經管EMBA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