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生活 關於快樂,學者是這樣說的

關於快樂,學者是這樣說的

人們在問:有什麼因素能夠令人快樂?今天,世界各地都有學者在研究快樂指數和尋找令人快樂的因素,所得出的結果大都指向一些物質以外的因素,尤其是關係的建立和維繫。

黃芬儀 作者: 黃芬儀
2018-04-20
珠海商評

標籤: 哈佛大學孤獨孤獨症快樂耶魯大學
快樂的感覺原來源自社交生活、運動、默想和充足的睡眠。這些聽起來好像不太難做得到的事情,不知為什麼總是離人們很遠!(Pixabay)
快樂的感覺原來源自社交生活、運動、默想和充足的睡眠。這些聽起來好像不太難做得到的事情,不知為什麼總是離人們很遠!(Pixabay)

美國著名學府哈佛大學進行了一項有趣的研究,用將近80年時間,追蹤268名於1930年代末至1940年代初在哈佛就讀的學生往後生活和健康狀況,期望找出能夠令人健康和快樂地進入老年的因素。

是項名為Grant Study的研究於1938年由哈佛醫學院開展,是該學院成人發展研究的其中一個項目,268 學生都是生理和心理健全的美藉白人男子(已故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也曾是研究對象之一)。將近80年下來,被研究的對象已擴大至這些學生的妻子和兒孫,研究範圍也延伸至這些第二和第三代的童年經驗,對他們成長後的健康的影響;主要研究員亦經歷了更替。

溫暖的關係

這項研究自1970年代以來一直與另一項名為Glueck Study的研究同時進行,Glueck Study的研究對象包括456名在波士頓内城區成長的11至16歲白人青少年,這些青少年的成長背景雖然沒有上述哈佛學生般優越,卻都是健康和沒有犯罪記錄的一群。Glueck Study早於1940年代初開始,最初主要是研究青少年犯罪行為,至1970年代成為上述成人發展研究項目之一,而研究對象亦由該群青少年擴展至他們的妻兒。

幾十年來,這些研究對象要不時就健康和生活狀況接受問卷調查和訪問,並同意披露健康狀況的資料,近年更參與神經影像掃描和基因研究。他們所提供的資料儼如一個永遠用不完的寶藏,源源不絕地為研究人員帶來啟發和新發現。研究人員多年來不時公布的研究成果亦相當有趣,例如,當我們都以為智商和經濟成就有着密切的關係時,研究結果則顯示兩者是沒有明顯關係的,社會地位和基因也不是帶來可觀經濟成就的主因。無可否認,對於内城區的青少年來説,教育程度的確能夠影響他們早期的收入,但長遠來説,到底什麼因素才和經濟成就有關呢?答案原來是「溫暖的關係」!不但如此,那些能夠與人保持良好關係的人,身上好像多了一層防護機制,能夠令他們在人生的逆境時得着保護,並且延遲精神和生理上的退化。而那些在50歲時擁有健康和穩定婚姻的人,較能步入愉快的晚年。研究人員更指出,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在乎身邊有多少朋友,而是在乎關係的素質。

這邊廂,哈佛大學的經典研究,帶來令人鼓舞的發現:儘管每個人的基因和出生條件都不是個人可以控制的,在漫長的人生歲月中,引領人走向一個愉快的晚年的因素,畢竟是可以控制的;原來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中,照顧好與別人的關係,跟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同樣重要!

孤獨容易致命

那邊廂,來自美國、中國和日本的統計或研究數字,卻揭示了令人扎心的現實。首先,根據美國退休人士協會的估計,45歲以上的國民中,有超過4,000萬人罹患慢性孤獨症。日本過往長期關注「過勞死」的議題,近年卻轉而關注「孤獨死」的問題,根據日本一個智庫機構估計,日本每年有3萬多宗孤獨死的個案,而且孤獨死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中年人士亦難倖免。另一方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中國每年有4萬名70歲以上的長者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老人自殺率之高令人擔憂。不論中外,孤獨症就好像一種疫症般,正威脅着人類的健康。

追求快樂是人類的本能,不論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哈佛大學仍未開始錄取女生的歲月,還是80年後的今天,當美國以至世界各地不少著名學府的女生數字逐漸超越男生時,人們仍然在問:有什麼因素能夠令人快樂?今天,世界各地都有學者在研究快樂指數和尋找令人快樂的因素,所得出的結果大都指向一些物質以外的因素,尤其是關係的建立和維繫。

今年初,美國著名學府耶魯大學舉辦了一門有史以來最多人報讀的課程:心理學與美好的人生(Psychology and the Good Life),報讀人數高達1,200人,即每四名大學本科生就有一人報讀!根據負責這門課程的勞麗‧桑托斯(Laurie Santos)教授所說,儘管金錢和專業常被視為人生的目標,快樂卻是從另一個途徑獲得的;快樂的感覺原來源自社交生活、運動、默想和充足的睡眠。這些聽起來好像不太難做得到的事情,不知為什麼總是離人們很遠!

更多精采文章

  • 每天,給自己一个開心的理由!每天,給自己一个開心的理由!
  • 俞敏洪:我們的教育「大道」究竟應該怎麼走?俞敏洪:我們的教育「大道」究竟應該怎麼走?
  • 社會學家謝宇:中國人為何迷信名牌大學?社會學家謝宇:中國人為何迷信名牌大學?
  • 尋找快樂尋找快樂
  • AI 會懂得愛嗎?AI 會懂得愛嗎?


黃芬儀

香港大學管理學哲學博士,曾任投資分析主任、法庭傳譯主任、大學課程編撰主任、企業行政經理等,現任珠海學院商學院工商管理系助理教授。
View all posts
標籤: 哈佛大學孤獨孤獨症快樂耶魯大學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香港警方正調查有關JPEX涉嫌欺詐的指控,不排除再有涉案人士被捕或協助調查。(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JPEX虛幣風暴香港史上最傷 發展虛擬資產中心願景受考驗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他感到非常幸運,在大學和研究生階段,已得到多位經濟學大師的青睞和指導。(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李白一出場,便是一個少年游俠的模樣。(《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灼見文化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1
何教授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亦曾任建築學院院長,培育了不少建築專才。(照片由何培斌教授提供)
字旅相逢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作者: 馮珍今
2023-09-21
林毅夫教授指出,中國有「後來者優勢」,不會陷入《廣場協議》後日本的困境。(灼見名家圖片)
名家演講錄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0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 本社編輯部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本社編輯部
  • 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 本社編輯部
  • 香港能否成為亞洲人中外融合電影的基地?謝嘉怡和Lyman有否機會做主角?香港能否成為亞洲人中外融合電影的基地?謝嘉怡和Lyman有否機會做主角? 李偉民
  •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本社編輯部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編輯精選
  • 刷牙與洗牙刷牙與洗牙 常霖法師
  • 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 本社編輯部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談帶着魅力的女性談帶着魅力的女性 楊興安
  • 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 車品覺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 張建雄
  •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張建雄
  • 尋找快樂尋找快樂 譚寶碩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