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閱讀這件「小事」

閱讀這件「小事」

今時今日,靜心閱讀一本書以淨心,已經變得愈來愈稀缺,愈來愈奢侈。但是閱讀「事小」,卻茲事「體大」。

沈言 作者: 沈言
2023-05-12
無問西東

標籤: 世界閱讀日時間碎片化灼見原創灼見獨家胡燕青資訊爆炸閱讀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早已成為一種年代久遠的神話,可望而不可及?(Shutterstock)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早已成為一種年代久遠的神話,可望而不可及?(Shutterstock)

乘着世界閱讀日的熏風,人生第一次做客電台直播節目,與主持人聊「閱讀這件小事」。雖然素以「讀書人」自居,有着直至成年十載之後才以二八年華告別學堂的科班讀書生涯,以及迄今從未間斷的閱讀經歷,但透過大氣電波如此正式地談論閱讀,卻是生平第一遭,開播之前內心忐忑自是不可避免。事後回想,開播之後緊張之情竟在不知不覺間消散於九霄雲外,或許是得益於閱讀令人身心愉悅,暢談閱讀亦令人如沐春風吧。

觸及閱讀的現狀,話題不免沉重。在資訊大爆炸的時代,閱讀變成無處不在的存在。「機不離手」的現代人,每天睜眼第一件事,恐怕便是隨手開機,在眼花繚亂的海量資訊轟炸中開啟新的一天。毋庸置疑,在互聯網和移動端無孔不入的今天,無論是閱讀的內容與形式,還是閱讀的渠道與平台,都變得前所未有地觸手可及。單是五花八門的社交媒體資訊,已經讓人應接不暇。然而,隨着閱讀數量的日趨增長,閱讀的質量卻每況愈下,質與量的悖論令人無限唏噓。

閱讀量增加 質量卻每況愈下

置身「碎片化」的時代,現代人的生活變得支離破碎,連閱讀亦無法倖免。古人焚香淨手方可讀書的儀式感早已蕩然無存,更遑論鑿壁借光的苦讀體驗乃至頭懸樑錐刺股的極限試煉。所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早已成為一種年代久遠的神話,可望而不可及。愈是輕易得到,便愈加不知珍惜,讀書亦然。與資訊大爆炸相伴隨的知識產品的空前豐富,卻令閱讀變成一種快餐、一種速食,局限於話題與時潮的熱度,沉湎於語錄與金句的流行,饜足於段子與梗兒的爆點,以致陷入「娛樂至死」的大眾狂歡,在眾聲喧嘩之中載浮載沉,欲罷不能。俯拾皆是蜻蜓點水式的「淺閱讀」,囫圇吞棗式的「泛閱讀」,與真正意義上的品質閱讀──「深閱讀」和「精閱讀」,完全背道而馳,且愈行愈遠。今時今日,靜心閱讀一本書以淨心,已經變得愈來愈稀缺,愈來愈奢侈。

不由得想起今年世界閱讀日到來之際,讀到胡燕青新書《面對面的離情》中一篇〈腦海模糊的荒島上──再談讀書〉,不覺心有戚戚焉。她寫到:「以前我還會花時間和花錢來逛書店,企圖追趕最新出版的書來翻。可是,我一面買書一面和書本疏離。我開始忘記自己買過的書和讀過的書。買了,就有讀了的錯覺;讀了,就有懂了的錯覺;勉強懂了,就有專家的錯覺。每次想到這裏,我都打從心裏顫抖。……我像一架陳舊的挖地機在硬土裏苦苦寸進,卻不忘扮作美麗的游魚在陽光燦爛的海底的珊瑚叢中玩樂。」在一年一度的全球閱讀紀念日,胡燕青的讀書反思未免有反高潮之嫌,卻如此真實地揭示出現代人的閱讀真相,恍若「皇帝的新衣」。

現代閱讀習慣 恍若國王新衣

胡燕青說:讀書不是參加旅行團,是一個人在墾荒。人生苦短,其中可以拿來閱讀的時間更少了。我是在開始思考閱讀時,才確定自己是一點都不愛看書的,除非那是神聖的書,或極好的書。反觀後疫情時代,每個人都經歷了漫長的疫症困擾以致身心疲憊不堪,恍若劫後餘生。此時此刻,難道不是更加亟需心靈的療癒?藉閱讀與自我和解,以好書與內心自洽,在字裏行間重啟一段新的人生旅程,遨遊天地之間,邂逅萬水千山,在與他者的對話和共情中,釋放焦慮,紓解不安,以茲作為「療心」的千金良方,遇見更加美好的自己,何嘗不是一種自我的慰藉與救贖?

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古代社會,讀書或許總是與「千鐘粟」、「黃金屋」、「顏如玉」脫不了關係,但在功利色彩之外,亦有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修行,「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達觀,更有着「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境界,「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的信仰。閱讀「事小」,卻茲事「體大」。歷史總是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而閱讀必將永不過時。對此,筆者深信不疑。

更多精采文章

  • 喜・閱  READING JOY喜・閱 READING JOY
  • 疫下宜讀   因閱而悅疫下宜讀 因閱而悅
  • 胡燕青:如何輕鬆閱讀經典文學作品?胡燕青:如何輕鬆閱讀經典文學作品?
  • 胡燕青老師主講:從經史子集學哲思,賞語言美學發掘文學趣味胡燕青老師主講:從經史子集學哲思,賞語言美學發掘文學趣味
  • 胡燕青老師主講:讀經史子集學思考模式,培養審美開拓思考闊度胡燕青老師主講:讀經史子集學思考模式,培養審美開拓思考闊度

  • 九江最美
  •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 憶鄧師立光

沈言

中西文化的觀察者,香港文化的追夢人。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世界閱讀日時間碎片化灼見原創灼見獨家胡燕青資訊爆炸閱讀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民建聯執委會議選出陳克勤任主席。(陳克勤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民建聯改選領導層 陳克勤任主席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5
在張五常眼中,現實世界才是經濟學的實驗室,而且經濟學具有公理性(axiomatic),其最終目的是能夠解釋和預測。(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5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中)、中大副校長陳德章教授(左五)、中大副校長陳偉儀教授(右四)、香港貿易發展局助理總裁古靜敏女士(右五),以及一眾校友傳承基金執行委員會委員一起主持中大創業日2023開幕典禮。(中大提供)
灼見創科

創科工業局長孫東 微軟港澳總經理陳珊珊 齊撐母校中大創業日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4
港隊在開幕式進場時,特首李家超站立揮手致意。(李家超社交平台)
灼見報道

杭州亞運開幕 習近平李家超出席 數碼與實體火炬手同點聖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3
香港警方正調查有關JPEX涉嫌欺詐的指控,不排除再有涉案人士被捕或協助調查。(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JPEX虛幣風暴香港史上最傷 發展虛擬資產中心願景受考驗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本社編輯部
  •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本社編輯部
  • 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 施林海
  • 學習:一個過程學習:一個過程 程介明
  •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編輯精選
  • 刷牙與洗牙刷牙與洗牙 常霖法師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 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 編輯精選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本社編輯部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張建雄
  • 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 本社編輯部
  • 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 本社編輯部
  • 全民皆兵全民皆兵 孫明揚
  • 載灃為何不殺袁世凱?載灃為何不殺袁世凱? 編輯精選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