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病是常見病,主要包括腦溢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其病有深淺輕重不同,病淺則經脈閉滯,病深則腦失神明之用,若邪氣殘留、正氣未復則有後遺症。
中風後遺症較常見的證型有:氣虛血瘀證、陰虛內熱證、肝腎不足證、心脾陽虛證、風痰阻絡證與痰瘀互結證。這些證型可單獨出現,更多是二個以上的證型合併出現。這裡所謂的「證型」就是中風後遺症在某一階段的本質,只有針對疾病的本質進行治療,才能有較好的療效。而辨病治療是指中醫學認為,只要是屬於同一種疾病,一般都會有其共性存在,治療時可根據這一共性,使用某一特定的治則與方藥。例如中風後遺症,其主要是「元神之府」(腦)失用所致,均應注意「醒腦開竅、疏通經絡為主,滋補肝腎為輔」的原則,故選穴配方宜以開竅啟閉以改善大腦的生理功能為主,多用頭部腧穴。
據《中華醫學論壇報》報道,中國中風存活者中,約有50%至80%的患者遺留有癱瘓、失語等嚴重殘疾。因此,盡量將致殘率降至最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自理能力,是醫學界目前的重點。大量的醫療臨床和實驗研究證明,對於以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為特點的中風病,中醫與現代醫學之優勢,必將帶給患者莫大的福音。在降低上述「四率」方面,中醫已取得較顯著成績,當中,目前最為常用的方法是以針灸為主的綜合中醫療法,其療效已為長期的臨床治療實踐所肯定。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針刺的介入,能夠使腦的氧代謝改善,腦血流增加以及血糖的供應增加,保護中樞神經元,減少腦神經元的凋亡;通過改變外周刺激的輸入,還能促進大腦皮質功能區的可塑性重組,激活大腦固有的神經通路,進而減少致殘率,促進中風後遺症患者的康復。
針灸治療開始的時間愈早愈好
中風後大部份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體運動功能障礙,而恢復運動功能是患者最迫切的願望。中醫認為,中風針灸治療開始的時間愈早愈好,病後肢體功能康復的最佳時間是在發病後3個月以內,而發病後6個月仍是有效康復期;若病程1年以上,則康復的效果和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速度都會降低。針灸治療中風後遺症,我們亦常用針責療法、拔罐療法、艾灸療法、藥物貼敷療法、中藥薰蒸療法、點穴按摩療法等加以配合。
隨着現代康復醫學對偏癱本質認識的突破,針灸對中風後遺症的治療,亦形成了一套較完善的分型治療方案。
- 軟癱型:針灸可選用手足陽明經穴位,加用督脈、華佗夾脊穴,加用醒腦開竅法、電針,為後續的功能鍛煉做準備。
- 痙攣型:選穴多採用拮抗肌取穴,並加用傳統頭針療法、三針療法、放血法等,能降低肌張力,對四肢肌肉有較好的放鬆作用,還可以預防肌肉廢用性萎縮。
- 恢復型:治療時宜注意陰明經穴的綜合選擇,結合對症配穴,多用補虛扶正的穴位和中藥,配合艾灸法、病灶定位圍針法進行治療。
當然,中醫強調中風後遺症的針灸治療一定要堅持中醫的整體觀和辨證施治,這是中國醫學治病的精華。
免責聲明
本文章提供的內容只作一般個人參考之用,並不可被視作為專科診斷、臨床診斷、輔助診斷或治療等之用。鑑於正確的臨床診斷與醫療方法須視乎病人的年齡、性別、體質、病史等而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建議讀者就個人、家人或朋友的身體狀況,向專業醫護人員尋求更具體方案及處理方法。
本文章在編寫過程中,已盡一切努力提供正確及真實的醫療與健康知識,唯讀者應該明白本文章無法取代專業中醫師及相關醫護人員對個別人士的臨床診斷及建議,故此香港浸會大學不會就任何人對本文章內容的應用,負上醫療或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