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兩度把小說作大改版已成歷史事實。由於一直未有足以透徹解釋其背後動機的充分理據,而引致眾說紛紜。現今普遍流傳的論調,多數認為金庸力求完美,於是竭力豐富小說內涵,刪改那些被讀者認為是錯誤或者是庸俗的情節,企圖提升作品的文學地位。更有人認為查良鏞先生是生意人,他是純粹為金錢利益云云。請讀者嘗試進入作者每次要下決定改版時的心境,即是從金庸的立場去衡量:既然讀者滿於現狀,對任何改動都深感抗拒,我又是否應該執意改版呢?
庚戌子好幾次與新相識討論各種線索與觀點,很多朋友都會即時提出同一條問題:「庚戌子言之鑿鑿,必然是胸有成竹。那麼能拿出具體證據,或者金庸的親口說明來證實他所敬仰的人物,就是小說角色的藍本呢?」這問題看似簡單,卻其實相當複雜,因為金庸就如祝英台般說話含蓄,想用使人信服的片言隻語作答案是十分困難的。倘若金庸曾有直接揭曉這些人物為誰,他便無須捉緊機會,在不同的文章和訪問中多番暗示──而結果是要等到小說流傳了60多年,經過兩次大改版後,才有人發現謎團,並想出破解方法。
〈金庸、梁羽生合論〉
金庸偏愛祝英台的婉轉含蓄,讀者們都不知不覺間成為了梁兄,要去揣測「祝兄弟」的心意。而其中有一位金庸甚為敬佩的梁兄──就是同樣在《大公報》工作,本名陳文統的梁羽生先生。可是,即使梁羽生與金庸相交甚篤,但他亦沒法摸清好友的心意。在其署名佟碩之發表的〈金庸、梁羽生合論〉中,他便有表明,書中有頗多使他難以理解的橋段,但他亦指出金庸的故事是有藍本的。
然而,他所指的藍本是前人的作品和故事。若然碩之先生早已知悉黃蓉的原型是林徽因,他應不會批評黃蓉是「宋代才女唱元曲」。而金庸必然知道,林徽因有鑽研古代宮室營造歷史,並曾和梁思成一起破譯了宋代建築天書。金庸亦必然知道,她也在《大公報》文藝副刊發表〈惟其是脆嫩〉,借南宋辛稼軒先生面對外敵入侵的憤慨,激勵新一代作家傳承祖宗衣缽,傾力創作,盡訴真言。林徽因是令人稱道,實至名歸的近代才女。
以家鄉故事為藍本
金庸亦明言,乾隆皇帝是浙江海寧陳氏後人這個民間傳說,在他印象中最為深刻,自然便成為《書劍恩仇錄》故事之藍本。在《連城訣》後記中,他提出牽涉自己祖父的「丹陽教案」,以及因此來到他海寧老家當長工的「和生」的悲慘遭遇;更表明《連城訣》就是從這個故事發展出來。而事實上,梁林兩家都與金庸家鄉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筆者在前文已有析論,在此不再贅說了。不過,凡此種種皆可證明,金庸把梁林的生平事蹟轉化為小說故事,是有跡可尋的。至於《笑傲江湖》,雖然金庸強調沒有為小說設定歷史背景,卻無可否認,《笑傲江湖》故事是初起自林徽因祖籍的福建省,而其主要角色都是出自該省的一大氏族林氏(讀者請想想金庸的另一個筆名「林歡」)。
〈金庸、梁羽生合論〉刊出之時,《天龍八部》仍在連載中。庚戌子認為,該篇文章對金庸其後的寫作,以及改版之意願有一定影響。當筆者陸續闡釋更多從《笑傲江湖》和《鹿鼎記》中發現的,那些顯然是呼應著《射鵰》謎團的情節,讀者自當會認同庚戌子的推論是互有相連,而並非建基於孤證的。
與梁兄談謎語
《金庸散文》書中有一篇曾收錄在《三劍樓隨筆》,標題為〈談謎語〉的文章,主要是記述和梁羽生談論古今世界各地的謎語。金庸認為我國的謎語千變萬化,即使是農村中流行的,亦有許多充滿智慧的光芒;而西方的謎語便太過顯淺,他引用了杜甫的詩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作例,並解開謎底:
「因為在六朝時,東晉之後是宋齊梁陳,齊梁的皇帝都姓蕭,蕭蕭之下是陳,陳再無邊和落『木』,變成一個『曰』字。這種謎語,真是有點匪夷所思了。」
金庸是否故意重出這編舊文來提醒好友梁兄,大家當年曾一起談論謎語的生活點滴呢?而藉此再一次暗示作品中有大量啞謎,盼望梁兄和讀者知悉其意呢?
猜謎歌詞中寄意
〈談謎語〉文中還有提到兩首金庸替電影「小鴿子姑娘」和「鸞鳳和鳴」寫的猜謎歌。對於「小鴿子姑娘」猜謎歌的歌詞,金庸這樣解說:「寫出一連串出題、猜謎、反出題的處理程序中,同時透露內心的愛情。」而「鸞鳳和鳴」中的猜謎歌「猜一猜」,是女主角石慧洗澡時唱的,金庸取用了兒時姑母給他猜的謎語「什麼是愈洗愈髒?」──答案是「水」。他指這個巧妙的意念,不知是多少年前哪一個地方哪一位聰明的人想出來的。但庚戌子想到「水愈洗愈髒」的意念,已韻含金庸貫徹地運用在作品中的啞謎──「倒轉」的意思了;金庸常常懷抱着俠義心腸,更不忘在詞中寫出「犧牲自己使別人美好的意義」。「猜一猜」的歌譜現在是香港沙田文化博物館內「金庸館」的展品,也許是金庸故意留下的一項重要物證。
動動腦筋,解決難題
閱讀報刊已非現今世代的日常習慣。筆者憶起報章期刊上,常有要讀者動動腦筋的填字、猜謎和考考眼力,在兩幅圖片中找不同的遊戲專欄(謎底多數會在下一期刊出,如在同期出現的,則會在某一角落用「倒轉」的方式列出)。查良鏞在《東南日報》署名「查理」主持的第一個欄目是「信不信由你」。從剪報圖片中發現,原來「倒轉」這個啞謎概念早已出現,請細看第一則「柏林的舒華茲夫人能夠聽懂一篇倒讀的演說。」真是信不信由你,金庸就是用「倒轉」的方法來創作,並把這些「找不同」和猜謎遊戲搬入小說。現在多位「金學」專家仍樂此不疲,沉醉在各個版本之中「找不同」,相信這些文字遊戲仍然會歷久不衰地持續下去。
金庸作為報人,對於民生福祉的大事從不轉彎抹角,而只會直斥其非。但當他以小說家的身份與朋友和讀者交往時,事事坦率直表,便不是他的一貫作風。多位與金庸熟絡的文壇前輩,都異口同聲地說查先生心意難測。由此可知,大家以往都未曾想到金庸喜歡女扮男裝,而行徑又含蓄婉轉的祝英台。總括而言,欲想探求金庸的心意,必定要聆聽他說話的弦外之音,更往往需要用「倒轉」的鏡像去觀察,方能聽見心聲和看清真相。
這篇文章講述的事情,其實也是要向讀者交代一下,庚戌子決定為拙著取名「射鵰解謎」的種種原因和當中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