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武俠小說泰斗兼《明報》創辦人查良鏞(金庸)誕辰100周年,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新聞聯)7月26日舉辦了「金庸與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研討會。研討會由全國政協委員、新聞聯主席李大宏主持、新聞聯會長張國良發表致辭。與會嘉賓包括金庸的家人和朋友、金庸小說研究者和學者、立法會議員和區議員、傳媒代表和金庸小說愛好者,他們共同分享對金庸作品的心德和體會,同時探討金庸小說的成就,以及對中華文化傳播的影響。與會嘉賓倡議成立永久性的金庸紀念館,令香港成為中華優秀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和平台。
華人有共同語言 中華文化走向全球
新聞聯主席、主持李大宏表示,金庸作品在全球華人社會中具有廣泛影響力和文化價值,是全球華人共同的語言,作品中所蘊含的中華文化精髓,成為連接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橋樑。
新聞聯會長張國良認為,要提高對金庸文化在香港、全國乃至世界影響的認識,應盡快建立永久性的金庸紀念館,擦亮香港文化「金字招牌」,令香港成為中華優秀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和平台。
立法會議員何俊賢特地攜同金庸小說與會。他說,中學時班上男同學幾乎人手一本金庸武俠小說,他在閱讀金庸作品的過程中逐漸被其濃厚的家國情懷所感染,構建起了對中華民族的認知。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主席涂輝龍指出,金庸以豐厚的文學素養、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緊緊地吸引和抓住讀者,許多海外華人新生代和其他民族人群通過閱讀金庸小說,對中國文化產生了興趣,甚至為此而學習中文。
聯合出版集團董事長傅偉中表示,金庸作品對影視、動漫、舞台劇、遊戲等文化產業的發展有着強勁的推動力,業界應不斷探索與時代同步的傳播方式,以金庸武俠為支點,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傳遞年輕化 提升香港軟實力
立法會議員嚴剛呼籲,應趁今年金庸經典人物雕塑展所引發的新一輪「金庸熱」,打造永久性金庸文化館,展示金庸作品人物的正面形象。通過組織國際研討論壇、動漫和遊戲等多元化手段推廣金庸文化,以年輕人喜愛的方式傳遞中華文化和愛國教育,進一步提升香港的文化軟實力。
全國政協委員、英皇集團副主席楊政龍認為,應以金庸百年誕辰為契機,繼續挖掘金庸作品中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舉辦金庸武俠文化國際交流節、在香港設立金庸武俠主題樂園等。
葉中敏:俠之大者金庸 永記「舊主」情誼
《大公報》前主筆葉中敏是著名作家葉靈鳯的女兒,她回憶年輕時的查良鏞曾在《大公報》任職,經常來她家看書,看書的時候十分安靜,看完書便回報社上班。
40多年後的2009年4月29日,查良鏞來到當年位於鰂魚涌柯達大廈的大公報社,隨行的秘書、司機、保安、護士小姐全留在大門外,他一個人就像一個老員工一樣,輕鬆隨意地踏進了這個似曾相識的「老地方」。一輪款接、參觀、交談之後,主人家請著名作家金庸題字留念,紙筆墨舖開,金庸題下了「評論自由、事實神聖」幾個大字,下款:「金庸敬贈舊主人大公報」。
葉中敏說,一句「舊主人」,懷念前人舊事,銘記提挈情誼,正是永記「師門恩義」和「同門手足」情分的「俠之大者」本色呢!
不僅如此,「金庸」還暱稱在座年輕編輯記者為「弟弟妹妹」,慨言自己因為有《大公報》、《新晚報》這一段經歷而青春無悔。在場不少年輕的「弟弟妹妹」,驚訝查大俠原來是自己的「師哥」!
她又批評現時位於沙田文化博物館內的金庸紀念館,只有「武」無「俠」,日後如有新的金庸紀念館,必須補上家國情懷、重情重義、尊重科學、好學不倦等多方面的內容,「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才不至成為一句空話。
查傳倜:小說改編影視 金庸不大滿意
金庸的二公子查傳倜發言時,直言回到《大公報》就像回家一樣。他表示許多與會嘉賓曾經與其父共事,就好像他的家人一樣。查傳倜又說,金庸生前其實對自己的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並不滿意,認為改變了小說的原意。查傳倜又建議,可以在報紙上開一個小專欄,提供一個平台去推廣金庸的作品,讓廣大讀者領略「俠之大者」的民族氣節。
楊興安:推廣金庸小說 新聞界可助力
《明報》社長室前行政秘書、現任香港小說學會榮譽會長楊興安博士發言時直言,金庸小說有沒落的危機,他呼籲政府推廣金庸小說、培育作家,鼓勵寫作,具體來說,可舉辦以下活動:
一、 節選金庸小說編入課本,每篇附加題解和賞析。
二、 籌辦金庸小說獎,以鼓勵閱讀風氣。
三、 報章每日連載金庸小說,以推廣金庸作品。
這樣三箭齊發,楊興安認為,新聞界也可以發揮一定的力量,金庸小說當無後顧之慮,亦可以更闡揚中國優秀文化。
專欄作家黃紹成(庚戌子)則以梁思成、林徽因與金庸小說關連的線索,指出金庸以中國小說的形式感動萬千中國人,從而道出金庸小說對中華文化的重大意義。